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基于配股动机下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8 14:01

  本文关键词:基于配股动机下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盈余管理行为是一个普遍的企业行为,这一行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国内外目前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研究比较多,如其中一些学者将其定义为:“管理层在公司法和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盈余操纵,或通过重组交易以及经营活动等方式来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但这些交易和经营活动的重组将增加或至少不损害公司价值”。该定义更多的体现了盈余管理的积极影响,而根据美国学者KatherineSchiPPer的观点,则认为盈余管理是:“通过有目的地干预对外提供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该定义更多的体现的是盈余管理的消极影响。本文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利用会计方法和非会计方法来改变财务报告,进而操纵企业盈余,最终使自身利益或者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为达到盈余管理目的,上市公司经常采用各种方式,如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准备,调整会计准则范围内的应计项目以及构造关联交易等。因此关联交易便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常用方式之一。 关联交易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关联购销,资产重组等,由于准则中对于关联方的界定并不是很清楚,此外企业很容易通过构造多次交易来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因此关联交易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复杂性,监管部门并不是很容易识别,所以企业更偏向通过于构造关联交易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盈余管理的动机有很多种,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场动机即融资动机表现的尤为突出。由于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进行融资的途径有限,配股则成为上市公司进行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而监管部门对于配股资格有明确的规定,未达到要求的公司,不能进行配股。因此上市公司很容易在配股动机的驱使下,利用关联交易来进行盈余管理,以使得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等条件满足配股的相关规定。 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配股动机下的关联交易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做全面,系统的分析,有助于完善证券市场法规,促进市场监督的合理化以及科学化,也将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同时还可以丰富关于盈余管理等的研究。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规模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即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规模越大,则其盈余管理程度就越高,其次,在模型中加入是否配股这一公司特征进行交叉研究,探讨上市公司是否具有配股动机是否会影响关联交易的规模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与无配股动机上市公司相比,下一年即将配股的公司其关联交易规模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即配股动机对于二者的关系有加强作用,有配股动机的公司更容易利用关联交易来进行盈余管理。 本文分为六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导论。首先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其次阐述了文章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以沪深A股公司为样本,利用修正的Jones模型以操纵性应计利润来衡量盈余管理程度,构建出模型一来研究所有样本关联交易的规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得出关联交易的规模与盈余管理程显著正相关,又在此基础上,再将样本数据按照公司特征进行分类,分为下一年将要进行配股的公司和下一年不进行配股的公司,在模型一的基础上加入公司特征这一虚拟变量,进行交叉项研究,研究是否具有配股动机对关联交易和盈余管理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配股动机对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有显著影响,即下一年实行配股的公司较未配股公司更有可能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第二章,研究现状。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关于配股,关联交易和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现状。国内外关于关联交易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比较全面,得出的结论也比较一致,大多数文献都认为上市公司为了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通常偏向于采用关联交易。上市公司通过构造关联交易,利用其复杂性,隐蔽性来进行利润转移,以达到提高利润或者平滑利润等目的。而国内外对于不同动机下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要相对较少。盈余管理的动机有很多,其中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资本市场动机即融资动机,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在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进行融资的途径有限,主要是增发股票和配股。此外,由于我国相关政策规定较严格,因此上市公司“壳”资源就显得尤为珍贵,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我国上市公司倘若最近三年连续亏损,那么其股票就要被要求暂停上市。而上市公司一旦被终止上市,对公司来说稀缺资源就被白白浪费,公司的相关利益人,如投资者、管理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关系者都会遭受相应的利益损失。因此通过盈余管理来维持上市资格是众望所归,而我国相关政策又规定,为了取得和保住上市资格,公司必须满足相关的净利润要求,即IPO动机和避免亏损动机,这些也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因此基于不同动机下,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特征和方式都不一样,监管部门监管的重点也就不一样。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配股动机下的关联交易和盈余管理的关系。 第三章,理论分析。本章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重要概念解析。主要是针对文章中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解释。如配股的定义和目的,关联交易的定义和方式,关联方的界定,盈余管理的含义,动机以及计量方法等。本文根据大多数文献的研究,也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来衡量盈余管理的程度,并且将盈余管理性质定性为负面,因此更有研究盈余管理的必要性。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这部分重点阐述了文章的理论基础。关于关联交易的理论基础并不是很多,主要是从关联交易费用的角度说明了关联交易产生的必然性,关联方交易不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也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而关于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讨论了不完全契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 第四章,研究设计。首先提出了文章的两个研究假设,假设一认为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假设二在假设一的基础上加入公司特征这一虚拟变量进行研究,认为下一年实行配股的公司较未配股公司更有可能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其次介绍了数据的选取和变量的设定。本文主要是针对2008-2010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剔除了金融企业以及缺失的数据,同时由于要研究配股动机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因此为了避免其他动机的影响,本文剔除2008-2010年间进行增发股票以及IPO的上市公司。选取2008-2010年间进行配股的30家公司进行研究,与控制样本进行比较。本文通过修正Jones模型来计算上市公司的DA(操纵性应计利润),并以此来衡量盈余管理的程度。本文的数据均来自数CSMAR数据库。接下来介绍了本文的模型以及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以及解释变量所代表的含义。在本章的最后,对模型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五章,实证结果分析。主要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对假设进行论证。 第六章,研究结论及政策分析。主要对文章进行总结并得出相关结论,最后再针对我国目前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提出相关建议。(1)进一步完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准则;(2)对于具有配股动机的上市公司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督;(3)加大对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监管和惩处力度。 本文的主要贡献是: (1)丰富了关于关联交易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由于配股政策由刚性变为弹性,因此上市公司为迎合配股政策所采取的关联交易的频率和程度很有可能发生变化,为配股而进行的盈余管理程度也可能有所不同,而目前大多数文献研究的是2006年政策颁布以前的趋势,目前研究最新配股政策出台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对盈余管理影响的文章并不多,且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而本文采用的是2006年最新配股政策颁布后的数据进行研究,丰富了关于关联交易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 (2)有助于监管部门根据最新的配政策调整对有配股要求的上市公司的监管方法和重点。由于配股政策的变动,上市公司为达到不同的配股标准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此,监管部门必须根据政策的变动及时调整监管的方法和重点。
【关键词】:配股 关联交易 盈余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75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6
  • 1. 导论16-23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6-21
  • 1.1.1 研究背景16-19
  • 1.1.2 研究意义19-21
  •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21-23
  • 1.2.1 研究思路21
  • 1.2.2 研究框架21-22
  • 1.2.3 研究方法22-23
  • 2. 研究现状23-27
  • 2.1 国外研究现状23-25
  • 2.2 国内研究现状25-27
  • 3. 理论分析27-48
  • 3.1 重要概念解析27-36
  • 3.1.1 配股的含义、动因及政策发展变迁27-30
  • 3.1.2 关联方的界定30-32
  • 3.1.3 关联交易的定义32
  • 3.1.4 盈余管理的定义32-34
  • 3.1.5 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基本概念及特征34-36
  • 3.2 研究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36-40
  • 3.2.1 交易费用理论36-37
  • 3.2.2 不完全契约理论37-39
  • 3.2.3 委托代理理论39-40
  • 3.3 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分析40-42
  • 3.4 上市公司可以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分析42-43
  • 3.5 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43-45
  • 3.6 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45-48
  • 4. 研究设计48-55
  • 4.1 研究假设48-49
  • 4.2 样本的选取和数据来源49
  • 4.3 研究变量的定义49-52
  • 4.3.1 被解释变量49-50
  • 4.3.2 解释变量50-52
  • 4.4 模型设计52
  • 4.5 描述性统计52-55
  • 4.5.1 按是否发生关联交易进行的描述性统计52-53
  • 4.5.2 按下一年是否配股进行的描述性统计53-55
  • 5. 实证结果分析55-58
  • 5.1 关于假设一的实证结果分析55-56
  • 5.2 关于假设二的实证结果分析56-57
  • 5.3 小结57-58
  • 6.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58-63
  • 6.1 研究结论58-59
  • 6.2 政策建议59-62
  • 6.3 对本文进一步研究的设想62-63
  • 参考文献63-67
  • 附录 样本公司数据67-90
  • 后记90-91
  • 致谢91-94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9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常青,管连云;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19期

2 孙铮,王跃堂;资源配置与盈余操纵之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1999年04期

3 靳明;从ROE的实证分析看上市公司的业绩操纵行为[J];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02期

4 陈小悦,肖星,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经济研究;2000年01期

5 李康,杨兴君,杨雄;配股和增发的相关者利益分析和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6 王亚平;吴联生;白云霞;;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频率与幅度[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7 赵宇龙;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1998年07期

8 张少岩;李希富;;我国上市公司配股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06年08期

9 沈艺峰;会计信息披露和我国股票市场半强式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1996年01期

10 肖虹;我国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规范研究[J];会计研究;2000年07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配股动机下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92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c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