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研讨课教案(二):研讨主题
本文关键词: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02条和第403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民法研讨课教案(二):研讨主题]
【案:为了保证开学后课程能够顺利进行,请选修“民法研讨课”的同学注意:(1)辛苦各位同学在暑假期间事先选定研讨主题,并在阅读指定材料的基础上,以之为线索尽可能地扩展阅读;(2)亦请各位同学依课程规则所示先行组成三人小组,并选定报告周次,尤其鼓励将报告时间选定在第二、三周;(3)选定研讨主题与周次的小组可在这篇博文以评论的方式公示,公示产生排他的先占效果;(4)阅读材料请到公共邮箱下载,民法研讨课教案(二):研讨主题。】
民法研讨课教案
备课人:朱庆育
授课对象:中国政法大学本科生 授课时段:201009—201011
课时数:36
授课时点:周四0945-1210/周四1330-1600
授课地点:端404/逸1023
教学博客:
研讨主题
一、法典理论
【阅读材料】
1.江平:制订民法典的几点宏观思考
2.江平:制订一部开放型的民法典
3.梁慧星:当前关于民法典编纂的三条思路
4.梁慧星:松散式、汇编式的民法典不适合中国国情
5.苏永钦:民法的积累、选择与创新
6.苏永钦:民法典的时代意义
7.王利明:试论我国民法典体系
8.王胜明: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的几个问题
9.谢怀栻: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研究(1-4)
10.徐国栋:民法典草案的基本结构——以民法的调整对象理论为中心
11.朱庆育:民法典编纂中的两个观念问题
12.朱庆育:法典理性与民法总则
二、人格理论
【阅读材料】
1.陈现杰:《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2.葛云松:死者生前人格利益的民法保护
3.汉斯·哈腾鲍尔:民法上的人
4.李永军:论我国人格权的立法模式
5.梁慧星:松散式、汇编式的民法典不适合中国国情
6.林来梵:人的尊严与人格尊严——兼论中国宪法第38条的解释方案
7.王利明:人格权制度在中国民法典中的地位
8.王泽鉴:人格权保护的课题与展望——人格权的性质及构造:精神利益与财产利益的保护
9.谢哲胜:中国人格权法独立成编及其基本内容的立法建议
10.薛军:揭开一般人格权的面纱——兼论比较法研究中的体系意识
11.尹田:论人格权的本质——兼评我国民法草案关于人格权的规定
12.张红:19世纪德国人格权理论之辩
三、隐私权
【阅读材料】
1.陈现杰:《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2.马特:侵犯隐私权的构成及类型化研究
3.王利明:隐私权的内容探讨
4.王利明:隐私权的新发展
5.王泽鉴:人格权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隐私权篇(1-3)
6.张新宝:言论表述和新闻出版自由与隐私权保护
7.张新宝:我国隐私权保护法律制度的发展
四、法人理论
【阅读材料】
1.福尔克·博伊庭:德国公司法中的代表理论
2.方流芳:从法律视角看中国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法人化批判
3.方流芳:关于公司行为能力的几个法律问题
4.葛云松:中国的财团法人制度展望
5.葛云松:法人与行政主体理论的再探讨——以公法人概念为重点
6.江平/龙卫球:法人本质及其基本构造研究——为拟制说辩护
7.托马斯·莱塞尔:德国民法中的法人制度
8.马俊驹:法人制度的基本理论和立法问题之探讨(1-3)
9.薛军:法人人格权的基本理论问题探析
10.钟瑞栋:“法人人格权”之否认——兼评我国《民法》草案关于“法人人格权”的规定
五、法律行为概念
【阅读材料】
1.汉斯·哈腾保尔:法律行为的概念——产生以及发展
2.黄金荣:法理学中的“法律行为”
3.米健:“民事法律行为”命名的谬误
4.平井宜雄:法律行为论在日本的形成
5.徐涤宇:法律行为概念的缘起及其精神气质
6.薛军:法律行为合法性迷局之破解
7.易军:私人自治与法律行为
8.余军:行政处分与民事法律行为之关系——作为规定功能的法概念
9.朱庆育: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
10.朱庆育:法律行为概念疏证
六、行为能力
【阅读材料】
1.茨威格特/克茨:行为能力比较研究
2.李昊:对《民法通则》中民事能力制度的反思
3.马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效力之研究
4.王俊杰等: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两分法的理论依据
5.王泽鉴:纯获法律上之利益
6.邢学毅等:81例民事行为能力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分析
7.徐国栋:从身份到理性——现代民法中的行为能力制度沿革考
8.张驰:自然人行为能力新思考
9.张钦廷等:论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评定分级
七、法律行为错误
【阅读材料】
1.陈自强:意思表示错误之基本问题
2.马尔特·迪塞尔荷斯特:合同缔结中的错误
3.李永军:合同法上的错误及其法律救济
4.梅伟:试论意思表示错误制度
5.隋彭生:关于合同法中“重大误解”的探讨
6.孙鹏:民法动机错误论考——从类型轮到要件论之嬗变
7.唐晓晴:意思表示错误的理论与制度渊源
8.唐莹:论意思表示错误——中德民法比较研究
9.张驰:论意思表示错误的认定及其效力
八、物权行为理论
【阅读材料】
1.茨威格特/克茨:“抽象物权契约”理论——德意志法系的特征
2.崔建远:从解释论看物权行为与中国民法
3.崔建远:从立法论看物权行为与中国民法
4.葛云松:物权行为:传说中的不死鸟——《物权法》上的物权变动模式研究
5.乌尔里希·胡贝尔:萨维尼和物权法抽象原则
6.米健:物权抽象原则的法理探源与现实斟酌
7.苏永钦: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与无因性
8.苏永钦: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与相关问题
9.孙宪忠: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结果的区分原则
10.孙宪忠:物权行为理论探源及其意义
11.孙宪忠:再谈物权行为理论
12.田士永:《物权法》中物权行为理论之辨析
13.王利明:物权行为若干问题探讨
14.王泽鉴: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之检讨
15.王泽鉴:物权法上的自由与限制
九、无权处分
【阅读材料】
1.崔建远:无权处分辨——合同法第51条规定的解释与适用
2.丁文联:无权处分与合同效力——合同法第51条的理解与适用
3.梁慧星:如何理解合同法第51条
4.田士永:出卖人处分权问题研究
5.王闯:试论出卖他人之物与无权处分——兼释合同法第一百三十二条与第五十一条之间的关系
6.王利明:论无权处分
7.王泽鉴:出卖他人之物与无权处分
8.王泽鉴:再论“出卖他人之物与无权处分”
9.王泽鉴:三论“出卖他人之物与无权处分”
10.叶金强:无权处分行为效力模式论
十、代理理论
【阅读材料】
1.福·博伊庭:论《德国民法典》中的代理理论
2.陈自强:民事代理权范围之确定与限制
3.陈自强:代理权授予行为无因性之检讨
4.杜颖: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02条和第403条
5.方新军:对我国合同法第402、403条的评说——关于两大法系代理理论差异的再思考
6.葛云松:委托代理授权不明问题研究——评民法通则第65条第3款
7.王泽鉴:无权代理人之责任
8.叶金强:论代理权授予行为的有因构造
十一、诉讼时效
【阅读材料】
1.李建华/杨代雄/赵军:论我国物权请求权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选择——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的相关规定
2.柳经纬:关于时效制度的若干理论问题
3.宋晓明/刘竹梅/张雪楳:《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4.汪渊智:我国民法诉讼时效制度之构想
5.王胜明:物权法制定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6.王轶:诉讼时效制度三论
7.王轶:物权请求权与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
8.闫庆霞:“胜诉权”辨析
9.尹志强:论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10.朱岩:消灭时效制度中的基本问题——比较法上的分析兼评我国时效立法
十二、物权法定主义
【阅读材料】
1.常鹏翱:体系化视角中的物权法定
2.李富诚:中国语境中的物权法定问题
3.梁慧星:是物权法定还是物权自由
4.梁上上:物权法定主义——在自由与强制之间
5.苏永钦:物权法定主义的再思考——从民事财产法的发展与经济观点分析
6.苏永钦:物权法定主义松动下的民事财产权体系——再探大陆民法典的可能性
7.王利明:物权法定原则
8.沃尔夫冈·维甘德:物权类型法定原则——关于一个重要民法原理的产生及其意义
9.张鹏:物权法定原则的肯定与否定——评《物权法草案》对物权法定原则的新近修改
10.张巍:物权法定与物权自由的经济分析
十三、善意取得
【阅读材料】
1.常鹏翱:善意取得仅仅适用于动产吗——一种功能主义的视角
2.崔建远:出卖他人之物合同的效力设计——善意取得构成要件的立法论
3.刘家安:善意取得情形下转让行为的效力
4.苏永钦:动产善意取得若干问题
5.苏永钦:善意受让盗赃遗失物可否即时取得?
6.王利明: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以我国物权法草案第111条为分析对象
7.王轶: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一般规定立法化研究——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第111条
8.叶金强:登记之公信力: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
十四、债法体例
【阅读材料】
1.崔建远:债法总则与中国民法典的制定——兼论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定位
2.梁慧星:松散式、汇编式的民法典不适合中国国情
3.柳经纬:我国民法典应设立债法总则的几个问题
4.覃有土/麻昌华:我国民法典中债法总则的存废
5.王利明:债权总则在我国民法典中的地位及其体系
6.魏振瀛:侵权责任法在我国民法中的地位及其与民法其他部分的关系——兼与传统民法相关问题比较
7.薛军:论未来民法典债法编的结构设计
十五、悬赏广告
【阅读材料】
1.常鹏翱:悬赏广告的适用范围
2.葛云松:李珉诉朱晋华、李绍华悬赏广告酬金纠纷案评析
3.苏永钦:私法自治中的国家强制——从功能法的角度看民事规范的类型与立法释法方向
4.王泽鉴:悬赏广告法律性质之再检讨
〔民法研讨课教案(二):研讨主题〕随文赠言:【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西塞罗】
本文关键词: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02条和第403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8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28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