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处理法基本框架的初步设计
本文关键词:劳动争议处理法基本框架的初步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争议仲裁 劳动争议调解 双方当事人 用人单位 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劳动争议案件 劳动关系 人民法院 仲裁裁决 劳动者
【摘要】:劳科所课题组于2005年10月完成了《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改革问题研究》课题报告。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又就立法框架问题和内容展开了继续研究。本刊将初步研究成果刊发,供关心这一问题的人士参考。
【关键词】: 劳动争议仲裁 劳动争议调解 双方当事人 用人单位 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劳动争议案件 劳动关系 人民法院 仲裁裁决 劳动者
【分类号】:D922.591
【正文快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的劳动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劳动争议案件不断增加且日益复杂,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已暴露出体制不完善、处理能力不足、处理周期过长、处理依据不明、受案范围不统一、时效规定不合理,以及适用法律不统一等诸多方面的不足。因此,需要根据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宣传提纲[J];中国劳动保障;2008年04期
2 ;劳动部确定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试点地区[J];劳动内参;1996年09期
3 谢廷民;;发生了劳动争议,我该如何做?[J];北京教育(成功就业版);2008年09期
4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问答(一)[J];实践(党的教育版);2008年07期
5 向玉兰;;浅谈新法下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3期
6 周贤日;徐嵩;;我国劳动争议案件受理范围探讨[J];法治论坛;2008年04期
7 杜万华;王林清;陈丹;;《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理解与适用[J];人民司法;2009年15期
8 蔡昌;阿布力米提·阿塔吾拉·协力波;刘廷华;张波;;立法之年再议劳动争议处理[J];中国劳动保障;2007年06期
9 秦道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受案范围刍议[J];中国劳动;2008年07期
10 肖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适用问题研究[J];政法论丛;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A];2007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8年
2 白保群;;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异同[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顾金林;;简言社区劳动争议调解是构建和谐稳定社会发展的需要[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4 徐汉友;;重视医务工作者的劳动保障,为人民健康做贡献,一案例分析[A];中国西部第六届营养与健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滕军;;论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改革[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龚和艳;;劳动仲裁受案范围争议问题的法理分析[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7 吕金朝;;劳动争议纠纷仲裁案件的时效问题[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德玲;;浅析劳动争议纠纷仲裁案件的时效[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王勇伟;黄浴华;;论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制度[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10 林梅;;论民事诉讼中确定举证时限的法律价值[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瑞浩;劳动部:防止用人单位恶意拖延劳动争议仲裁时间[N];商务时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王雪文;劳动争议仲裁实现零收费[N];巴音郭楞日报;2008年
3 王海英邋宗时风 实习生 马成乾;《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亮点”解读[N];宁夏日报;2008年
4 记者 薛亚芳;劳动争议仲裁不再收费[N];人才市场报;2008年
5 采访人 本报记者 白天亮邋解读人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孙宝树;处理劳动争议 更快捷更方便[N];人民日报;2008年
6 全总法律工作部劳动争议处理处干部 王宏伟;工会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地位和作用[N];工人日报;2008年
7 记者 康劲邋通讯员 秉恒;甘肃多策并举完善劳动争议仲裁[N];工人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王娇萍;完善仲裁降低劳动者维权成本[N];工人日报;2008年
9 郑勇;5月起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N];工人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陆占奇 孟晓蕊;期待劳资矛盾“柔性”和解[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2 蔡毅芬;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赵泽君;论民事争点整理程序[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谢阿桑;论当庭宣判[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贾敬华;不完备合同的经济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6 应松宝;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7 孙义刚;证据契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黄海涛;法院调解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苏隆惠;论民事集中审理之发展趋势[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席志国;契约自由视角下的损害赔偿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涛;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吉林大学;2006年
2 岳增鹏;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缺陷与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丁涛;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反思与重构[D];湖南大学;2008年
4 王芳;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吕茜茜;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几个基本制度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6 邹颖;浅析沈阳市劳动争议仲裁中的问题与对策[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颜浩;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中的调解[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邹颖;浅析沈阳市劳动争议仲裁中的问题与对策[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郑永琦;关于完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初步思考[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10 柳适思;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制度衔接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50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050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