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争议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文关键词:我国劳动争议现状及发展趋势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调解组织 劳动仲裁 劳动司法 机构建设
【摘要】:由于缺乏对我国劳动争议的现状和发展态势的清晰了解,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革总体上是相当盲目的,制度设计缺乏针对性的统筹安排。现行的处理机制仅能处理现实中发生的劳动争议的一小部分,基层调解组织众多但缺乏吸引力,仲裁机构虽然已成劳动争议案件处理主力,但机构建设严重滞后,法院卷入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日深,但专门化建设却跟不上形势需要。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劳工问题研究中心
【关键词】: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调解组织 劳动仲裁 劳动司法 机构建设
【基金】:北京师范大学科研启动费资助项目“劳动争议机制内在整合问题的实证研究——一项社会学的分析”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一、引论经验证明,最好的制度不仅仅要在设计层面上落实预想的原则、规范和逻辑,而且也要能充分实现制度设计的功能,即能在实践中切实、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制度的实践离不开制度的执行主体,即相应的机构和人,因此,一个良好的制度至少需要满足三项条件,既合理的制度设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探径;中国劳动争议情况分析和罢工立法问题探讨[J];法学研究;199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正喜;潘军;;新时期我国产业行动及其法律规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赵守博;;罢工权的保障与规范[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3 苏苗罕,姚宏敏,郑磊;法律对罢工权的确认及规范[J];法学;2001年05期
4 彭光华;团体劳动关系法的理论课题与研究方法[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杨鸿雁;论劳动仲裁与仲裁制度的统一[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6 刘小娅;;罢工权入宪的正当性分析[J];西部法学评论;2009年05期
7 张荣芳;论新时期我国工会的作用[J];河北法学;2001年05期
8 龙晟;;论我国宪法向度内的罢工权——以法释义学为视角[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李余华;束安娜;;罢工权的法理透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10 陈俊;;对完善劳动仲裁制度的再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薛长礼;劳动权论[D];吉林大学;2006年
2 戴德生;国际贸易体制中的劳工标准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3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程启军;转型·冲突·化解:劳资冲突的协调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周卫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资争议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7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刘勇;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工会利益整合—表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学军;罢工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文华;中国人力资本市场中的企业劳动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3 洪秀丽;劳动合同若干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赵莉;国际贸易中劳工权利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5 刘丽文;罢工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张光宇;罢工、罢工权、罢工立法——以法律社会学为视角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闫丽;我国集体劳动权保护的法律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8 袁玲;论WTO框架下引入劳工标准[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9 彭涛;中国不当劳动行为制度立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10 陈娟娟;WTO框架下劳工标准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湘琛;;论中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完善[J];时代法学;2011年04期
2 陈廷元;刘曙光;;和谐劳动关系 维护一方稳定[J];中国就业;2005年02期
3 王明刚;蔡洁;景洁;王妹;孔烨;位青青;;石家庄市劳动关系调查与对策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年02期
4 戴军章;;完善调解组织工作体系的探索[J];中国劳动;2011年08期
5 张祺;;赵蓝的故事[J];中国就业;2000年07期
6 刘彩琼;;试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不足与完善[J];南昌高专学报;2011年03期
7 马萍;;对无故拖欠克扣工资问题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7期
8 ;浙江:劳动仲裁实体化机构在全国率先实现全覆盖[J];中国劳动;2011年08期
9 ;问与答[J];农民文摘;2011年08期
10 胡丹丹;;企业之间承包如何确定用工主体[J];中国劳动;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保华;裘国梁;张宪民;戴建平;屠可风;宋志宏;周开畅;陆胤;关馨;徐颖;宋靖;朱懂理;薛孝东;朱雯雯;吕岗;;劳动关系多方协调机制研究(总报告部分)[A];2005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5年
2 陈世敏;;劳动仲裁若干热点问题浅析[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3 陆敬波;;律师在劳动仲裁和劳动诉讼中的作用亟待增强[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高中林;;亟待完善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5 龚和艳;;劳动仲裁受案范围争议问题的法理分析[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6 肖辉;孙文胜;;论人民调解制度与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以新农村建设为视角[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7 刘淑娟;徐麟;;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互动与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重读董必武《论加强人民司法工作》[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8 张斌;;餐饮业是提供就业的主要市场[A];第八届中国快餐连锁发展论坛、全国团体供餐送餐赢利模式论坛文集汇编[C];2003年
9 王中;陈曦;刘显中;侯继山;;我国劳动争议解决制度的反思与重整[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10 陈玉萍;;劳动争议纠纷仲裁案件的管辖问题——建立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上“双轨”管辖体系的可行性[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于其玉;霸州市靳家堡村调解组织不断壮大[N];廊坊日报;2010年
2 记者 于童;我市劳动仲裁院新规新举措[N];齐齐哈尔日报;2010年
3 记者 李艳 实习生 刘沙;新城区劳动仲裁案件处理合格率达100%[N];陕西日报;2009年
4 记者 于童;市劳动仲裁院以“调节器”代替“惊堂木”[N];齐齐哈尔日报;2011年
5 记者 杨丽萍;力争今年一半案件调解解决[N];深圳特区报;2009年
6 李杰;劳动仲裁作用凸显机构建设步伐加快[N];济宁日报;2009年
7 琼玲 实习生 惠晓婧;各市(县)区年内 均建立劳动仲裁院[N];无锡日报;2009年
8 通讯员 张晖 王斌 孙文红 呼进功 记者 何会文 梁素梅;人民调解组织进驻商家卖场[N];天津日报;2009年
9 王晶星 俞绍燕;永安调解组织调解成功率100%[N];福建日报;2009年
10 记者郭中昱;市司法局加强调解组织建设取得成效[N];开封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明;人民调解纠纷解决机制的法社会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迎颖;我国劳动仲裁与诉讼关系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宁静波;劳动争议裁审关系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3 吴海涛;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张磊;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反思与完善[D];吉林大学;2006年
5 廖青松;从劳动争议分类看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D];湘潭大学;2007年
6 周中瑞;我国现行劳动争议仲裁的不足及其完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侯希斌;论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之完善[D];苏州大学;2008年
8 郭梅;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吉林大学;2006年
9 王丽霞;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裁审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吴晓萍;我国劳动仲裁制度之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94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094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