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不当劳动行为禁止制度的内涵解析及本土化

发布时间:2017-10-29 04:20

  本文关键词:不当劳动行为禁止制度的内涵解析及本土化


  更多相关文章: 不当劳动行为 集体协商 不利益变更 救济机制


【摘要】:不当劳动行为禁止制度是为了维护劳资双方在集体协商中处于平等地位,保障劳工建立集体组织以及进行集体谈判协商而设立的一项制度,是集体协商得到落实的制度保障。这项发源于美国、在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得到立法明确设立的制度在我国仍处于比较借鉴的阶段,对比美、日两国不当劳动行为禁止制度立法,综合考量我国工会组织的发展现状,不当劳动行为禁止制度设立的目标应侧重于防止雇主利用其优势地位实施侵害劳动者基本权益的行为。同时,若建立完善、系统的不当劳动行为禁止制度,则亟需在立法上确认不当劳动行为的具体类型及认定标准,以及建立相应的不当劳动行为救济机制。依据雇主破坏劳动者权利种类而划分具体类型以及建立一种介于行政与司法之间的准司法裁决机制不失为一条可选择之路径。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法律系;
【关键词】不当劳动行为 集体协商 不利益变更 救济机制
【分类号】:D912.5
【正文快照】: 现代国家劳动者与雇主缔结劳动契约后,因为经济、社会地位的不平等而导致劳工问题频发,对于劳动者的人权保障,“中国的劳动关系正由个体劳动关系调整模式向集体劳动关系调整转型”[1],工人对于劳动条件、劳动标准等通过集体行动与雇主进行协商谈判已呈多发之势,集体协商逐渐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叶姗;;雇主不当劳动行为的民事救济——基于我国和美国不当劳动行为救济制度之比较[J];北方法学;2012年04期

2 杜宁宁;;权利冲突视野下的劳动者知情权问题研究[J];当代法学;2014年05期

3 田思路;贾秀芬;;论日本“不当劳动行为”的法律构成[J];金陵法律评论;2012年01期

4 常凯;;劳动关系的集体化转型与政府劳工政策的完善[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丽珍;;TPP劳动标准议题的后续谈判与中国的选择[J];国际经贸探索;2014年03期

2 杨欣;;日本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与政策探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3 谢玉华;毛斑斑;潘晓丽;;中国集体协商形成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4 李怡乐;罗远航;;工人议价力之构成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2008年以来中国工人议价力变化初探[J];财经科学;2014年05期

5 孟泉;;塑造基于“平衡逻辑”的“缓冲地带”——沿海地区地方政府治理劳资冲突模式分析[J];东岳论丛;2014年05期

6 何勤;汪昕宇;;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演化及应对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7 曹绪红;;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构建[J];东岳论丛;2014年10期

8 侯玲玲;;比较法视野下倒闭企业工资风险分担机制研究[J];法商研究;2015年02期

9 杨帆;;劳动合同签订的制度困境与劳资行为的博弈结构——基于G市与H市的实证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10 杨家宁;;工会推动工资集体协商研究综述[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卉;吴红列;;论劳务派遣滥用及其法律规制[A];首届江浙沪劳动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颖慧;企业组织变动与工作权保障[D];吉林大学;2012年

2 郑丽珍;反思法理论视阈下跨国劳动监管制度的重构[D];厦门大学;2014年

3 艾琳;集体谈判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谢天长;我国劳动关系社会协调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5 王黎黎;从协约自治到统合协作:集体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6 彭闯;中国企业工资集体谈判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7 金红梅;集体协商及其法律保障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马俊;员工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关系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9 徐志强;不当劳动行为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姜姝;政府介入下的我国劳资利益争议处理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2 高芳芳;我国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方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3 李超;论劳资关系的冲突与均衡[D];山东大学;2014年

4 尹亚军;经济法利益实现的软法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5 张茂林;中国工会法律进路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6 郑为济;论区域贸易协定中劳工保护法律问题[D];安徽大学;2015年

7 毛斑斑;需求诱致型工资集体谈判形成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生根;知情权属性之学理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乔健;郑桥;余敏;张原;;迈向“十二五”时期中国劳动关系的现状和政策取向[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余军;;“公共利益”的论证方法探析[J];当代法学;2012年04期

4 马丽;;常凯:劳资关系应以法为鉴[J];法人杂志;2009年03期

5 陈小瑾;陈磊;;中国将为《劳动合同法》付出代价[J];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29期

6 杜宁宁;;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以商业秘密权与劳动者知情权的冲突为视角[J];兰州学刊;2012年09期

7 刘爱玉;国有企业制度变革过程中工人的行动选择——一项关于无集体行动的经验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3年06期

8 冯彦君;劳动权论略[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1期

9 吴宁;知情权及其性质探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林爱s,

本文编号:11113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1113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d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