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论侵权损害赔偿与工伤保险赔偿关系问题

发布时间:2017-10-29 14:03

  本文关键词:论侵权损害赔偿与工伤保险赔偿关系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工伤保险赔偿 侵权损害赔偿 竞合


【摘要】: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往往伴随频繁发生的工伤事故。工伤事故责任具复合性,多同时涉及工伤保险赔偿和侵权损害赔偿两种不同的请求权。制度层面上的不统一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常常体现于诉讼。侵权损害赔偿的数额与工伤保险赔偿的数额差距逐渐增大。同一加害行为、同一过错程度、同一损害结果,依据民事侵权行为法律获得的损害赔偿金额远高于工伤保险赔偿,由此引发的涉案当事人间的矛盾激化,可谓情理所致。司法公正、公信度受到质疑,法院成为制度不合理风险的实际承载者。由于提起工伤保险赔偿诉讼的劳动者基本属于收入水平较低的阶层,“高额”的赔偿金足以成为其物质生活的转折点,因此在最终判决赔偿额未达诉讼预期数额时,往往使受工伤者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并容易将此结果归咎于法院裁判的不公,进而怀疑司法制度的公正性。部分当事人甚至将矛头直指主审法官及所在法院,并频频上访。而工伤保险赔偿讼案一旦演进至此,即需要所涉法院乃至政府部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协调化解,事实上造成了社会的额外负担。以上为笔者立足司法本职行业角度而言。 从宏观层面看,现有工伤赔偿模式与社会实际情况脱节,显然难以实现维护社会公平之目的,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和社会保障发展目标及方向不符。笔者将分以下几个章节对工伤保险赔偿与侵权损害赔偿的关系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原因造成的工伤事故提出处理意见。 第一章通过解读工伤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来探讨其与侵权赔偿制度之间的渊源,经过功能对比得出结论,即工伤保险制度的诞生是对侵权责任缺陷的弥补,但也有其固有缺陷。 第二章着重从责任主体、责任构成、适用人员、赔偿水平四个方面对工伤保险与侵权损害赔偿进行具体内容比较,指出两者的根本性差别。 第三章考察若干国家对工伤保险与侵权损害赔偿关系的处理办法,分析解读四种主要模式的利弊得失,以期对我国的相关制度建设提供借鉴。 第四章综述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和劳动者因履行职务遭受事故损害的侵权赔偿责任的适用情况和相关规定,从中探究前述矛盾的产生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立法与实践现状,提出解决矛盾需考虑的几个问题。 第五章是对工伤保险赔偿和侵权损害赔偿关系处理的设想与建议。在论述有无第三人侵权引发的工伤事故的不同处理方式的基础上,还对用人单位和第三人共同侵权造成人身损害的情形进行分析考察。 结论部分指出,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需要不断探索建立一个兼顾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工伤法律救济制度的合理途径。
【关键词】:工伤保险赔偿 侵权损害赔偿 竞合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2.5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引言9-11
  • 第一章 侵权责任法和工伤保险制度的比较11-16
  • 第一节 侵权责任法日益显现的局限性11-12
  • 第二节 工伤保险制度的诞生12-14
  • 第三节 工伤保险制度对侵权责任缺陷的弥补14
  • 第四节 工伤保险的缺陷14-16
  • 第二章 工伤保险与侵权损害赔偿的内容比较16-20
  • 第一节 责任主体16
  • 第二节 责任构成16-17
  • 一、损害事实17
  • 二、因果关系17
  • 三、免责事由17
  • 第三节 适用人员17-18
  • 第四节 赔偿方式18-20
  • 一、赔偿原则18
  • 二、赔偿依据18
  • 三、赔偿支付办法18-19
  • 四、赔偿水平19-20
  • 第三章 若干国家工伤保险与侵权损害赔偿关系的处理办法20-22
  • 第一节 取代模式20
  • 第二节 选择模式20-21
  • 第三节 兼得模式21
  • 第四节 补充模式21-22
  • 第四章 新中国的工伤保险与侵权损害赔偿制度22-39
  • 第一节 新中国的工伤保险制度22-25
  • 一、产生与发展22-23
  • 二、《工伤保险条例》所规定的工伤保险制度23-25
  • 第二节 劳动者因履行职务遭受事故损害的侵权赔偿制度25-29
  • 一、侵权赔偿制度归责原则25-27
  • 二、侵权损害赔偿的范围27-29
  • 第三节 两种赔偿方式矛盾的法规根源29-30
  • 第四节 两种赔偿方式之间关系的立法现状30-33
  • 一、全国人大30
  • 二、国务院30-31
  • 三、最高人民法院31
  • 四、劳动部31-32
  • 五、地方32-33
  • 第五节 正确处理关系需考虑的几个问题33-39
  • 一、工伤事故责任的双重性质34-35
  • 二、工伤保险赔偿与侵权损害赔偿的责任竞合关系35-36
  • 三、经济资源的分配36-37
  • 四、制度的引导作用37-39
  • 第五章 工伤保险与侵权损害赔偿关系处理模式建议39-45
  • 第一节 无第三人侵权造成的工伤事故39-41
  • 一、工伤保险赔偿具有法定优先适用性39
  • 二、应引起特别关注的三种情形39-41
  • 第二节 第三人侵权造成的工伤事故41-43
  • 一、工伤保险赔偿和侵权损害赔偿兼得42-43
  • 二、兼得模式的优势43
  • 第三节 用人单位和第三人共同侵权造成的工伤事故43-45
  • 结束语45-50
  • 参考文献50-52
  • 后记52-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葛承书;刘雁兵;;工伤事故责任的侵权法救济[J];法律适用;2006年07期

2 杨立新;;中国侵权责任法应当如何规定侵权责任形态[J];法律适用;2008年08期

3 石佳友;;当代侵权法的挑战及其应对——“侵权法改革国际论坛”综述[J];法律适用;2008年08期

4 吕琳;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适用关系研究[J];法商研究;2003年03期

5 张照东;;工伤案件赔偿请求权竞合问题研究[J];河北法学;2007年03期

6 周开畅;社会法视角中的“工伤保险和民事赔偿”适用关系[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7 张凤翔,戴虹;工伤保险与伤害赔偿竞合问题探究[J];人民司法;1998年02期

8 林嘉;;社会保险对侵权救济的影响及其发展[J];中国法学;2005年03期

9 张新宝;;工伤保险赔偿请求权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关系[J];中国法学;200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芮立新;论工伤保险与侵权赔偿的关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2 周开畅;论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的法律适用[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3 张雪梅;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之竞合[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1113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113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4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