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工伤保险背景下的工伤损害赔偿

发布时间:2017-11-13 07:11

  本文关键词:工伤保险背景下的工伤损害赔偿


  更多相关文章: 工伤保险 民事侵权赔偿 工伤损害赔偿


【摘要】: 工伤损害赔偿是近代工业社会的产物,在现代社会中,它是不可避免且经常发生的社会问题。它不仅直接关系着劳动者个人生存权的维护,更间接影响着社会整体安全及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管其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有何不同,他们大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工伤赔偿制度。在我国,工伤损害赔偿相关的法律法规急需完善。鉴于此,本文以工伤保险背景下的工伤损害赔偿为题,对工伤损害赔偿的若干问题进行系统的探讨以期对完善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有所裨益。 本文运用了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我国工伤保险背景下的工伤损害赔偿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工伤损害赔偿体系的历史演进及其相关制度定位。首先,阐述了工伤损害赔偿体系的历史演进,认为其发展经历了劳动者自己承担、民事侵权赔偿、工伤保险三个阶段。其次,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侵权责任制度与保险制度的定位进行研究,最后指出,工伤侵权责任制度在工伤损害赔偿制度体系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工伤保险是建立在工伤侵权责任制度基础之上的,是实现工伤损害赔偿责任的一种典型形式。 第二部分对工伤保险背景下工伤损害赔偿的立法模式进行了探讨。首先,对工伤保险背景下工伤损害赔偿的立法模式进行一般的考察,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各国的立法模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工伤保险为主体的工伤损害赔偿制度模式,另一种是工伤侵权责任制度为主体的工伤损害赔偿制度模式。经过对这两种立法模式的考察、分析,指出了其发展趋势。其次,考察了我国工伤损害赔偿制度的历史和现状,进而指出我国应当积极推进以工伤社会保险为主体,以侵权责任制度为补充的立法模式。 第三部分对工伤保险背景下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内的工伤损害赔偿进行了探讨。首先,探讨了工伤保险赔偿后能否再获得民事侵权赔偿,即是否能获得双重赔偿的问题。这部分以案例的形式引出问题,通过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考察评析,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了能否获得双重赔偿应区分本单位侵权和第三人侵权的观点。其次,探讨了工伤保险赔偿不足后能否获得差额赔偿的问题。通过对不同的理论观点的探讨、分析,进而提出了基于民事侵权赔偿的全部赔偿原则,劳动者可以就差额获得赔偿。 第四部分对工伤保险背景下非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内的工伤损害赔偿进行了探讨。首先,探讨了用人单位未为其职工缴纳保险费情况下职工受工伤是否需要工伤认定的问题,以及工伤赔偿的法律依据问题。其次,探讨了尚未被立法所覆盖的工伤损害赔偿问题,文章分别从雇主对雇员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归责原则以及人身损害赔偿范围等几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析。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2.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灵强;试析德国的工伤社会保险法律制度[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2 杨立新;工伤事故的责任认定和法律适用(上)[J];法律适用;2003年10期

3 雷涌泉;论工伤事故的社会保险待遇与民事损害赔偿的适用关系——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J];法律适用;2004年06期

4 吕琳;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适用关系研究[J];法商研究;2003年03期

5 彭建新,李良才;工伤保险与民事损害赔偿的协调机制探析[J];黑河学刊;2005年03期

6 程宗璋;侵权法的危机初探[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7 江君清;浅析工伤双重赔偿权[J];中国劳动;2005年03期

8 姜俊禄;论工伤赔偿和民事损害赔偿的竞合[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岳向文,郭喜军;工伤事故责任与雇员人身损害赔偿责任之辨析[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10 金福海,王林清;论工伤保险赔偿与侵权赔偿之关系——写在《工伤保险条例》施行之时[J];政法论坛;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11796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1796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8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