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之和谐——以“劳动仲裁时效”为例
本文关键词: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之和谐——以“劳动仲裁时效”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仲裁时效 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双方当事人 诉讼时效 劳动争议处理程序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请求权 处理条例 时效制度 申请仲裁时效
【摘要】:正 1993年6月11日国务院颁布的《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3条规定:"当事人应当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六个月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超过前款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这一规定导致了理论与实务界长久以来一直使用"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一词。《劳动法》第82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虽然《劳动法》并没有使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分类号】:D922.591
【正文快照】: 1993年6月H日国务院颁布的《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3条规定:“当事人应当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六个月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超过前款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这一规定导致了理论与实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雁武;论劳动仲裁时效的几个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6期
2 罗燕;陈葵;;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的实践特征及对策研究[J];创业者;2001年04期
3 黄良军;论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方乐华;劳动仲裁时效之法律探讨[J];前沿;2003年11期
5 何菁;完善劳动仲裁时效制度之我见[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05期
6 于兆波,马鸿燕,马大宇,马蕾;依法治校背景下的高校工会[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刘传刚,毛淑玲;完善劳动仲裁时效制度的构想[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王蕾,杨菁;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立法缺陷[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5年02期
9 王英萍,王青;试论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不足与完善[J];上海管理科学;2005年05期
10 黎德良;章宁;;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探讨[J];中国劳动保障;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辽法;伤残者偷走工伤赔偿金6年后被抓咋追究[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2 记者 昝雅文;劳动仲裁时效延长 争议仲裁免费[N];抚顺日报;2008年
3 区倚 何梅;麒麟区法院:刨出“老赖”为农民工讨薪[N];云南科技报;2009年
,本文编号:1180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180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