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过度劳动问题研究的新起点——中国适度劳动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首届学术研讨会综述
本文关键词:中国过度劳动问题研究的新起点——中国适度劳动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首届学术研讨会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者 问题研究 劳动问题 学术研讨会 过劳死 研究中心 劳动时间 超强度 中国人力资源 适度
【摘要】:正当前,我国社会的过度劳动问题逐渐凸显,超时、超强度工作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影响着大量的劳动者。这既劳动者自身及其家庭带来巨大伤害,也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埋下了隐患。为进一步加强对适度劳动的重视和对过度劳动问题的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及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当前,我国社会的过度劳动问题逐渐凸显,超时、超强度工作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影响着大量的劳动者。这既劳动者自身及其家庭带来巨大伤害,也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埋下了隐患。为进一步加强对适度劳动的重视和对过度劳动问题的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及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问;;过劳死,谁之过[J];检察风云;2006年14期
2 张志伟;;劳动者休息权之检视[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3 傅友福;;不要漠视“过劳死”[J];西江月;2006年13期
4 兰亚勋;;《劳动合同法》及实施条例下的企业规章制度问题研究[J];技术与市场;2009年11期
5 徐钟佳;张瑞;;“过劳死”为何难算工伤:未纳职业病范畴[J];法治与社会;2011年07期
6 娄伟;;要将劳动者的健康提到法制日程[J];软件工程师;2006年09期
7 宋雪莲;;“过劳死”——时代的必然还是法制的乏力 加班:需不需要工会同意[J];中国经济周刊;2006年23期
8 颜梅生;;农民工遭遇“过劳死” 该怎样维权[J];农民科技培训;2011年07期
9 王丽霞;柳向魁;;和谐语境下“过劳死”之法律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05期
10 李曼君;;“过劳死”的法律定位探究[J];商品与质量;2011年S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航;;正确处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问题研究[A];2003’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论文集[C];2003年
2 程雁雷;;高等教育领域行政法问题研究之回顾与前瞻[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历届年会[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4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历届年会[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7年
5 黄玉华;;劳动争议及其预防[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前言[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7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历届年会[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8 李爱年;陈蓝图;;问题 原因 对策——我国城市水污染防治立法问题研究[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A];2007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8年
10 王河山;;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法制问题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娇萍;加大维权力度 遏制过劳死蔓延[N];中国改革报;2006年
2 南方;专家共识:“过劳死”应算“工伤”[N];江苏经济报;2006年
3 金叶;过劳死凸显法律缺失[N];中国改革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李壮;“过劳死”的法律追问[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5 海波;自愿加班?迷惑人的借口[N];工人日报;2006年
6 王相东;先天性心脏病发作死亡能认定为工伤吗[N];人民法院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桑广庆;用法律给劳动强度一个科学标准[N];山西经济日报;2006年
8 康劲;日本立法干预“过劳死”[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王文琦;劳动者期待更完备的合同[N];广州日报;2007年
10 仲青;“过劳死”:生命与金钱博弈[N];中国改革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薛长礼;劳动权论[D];吉林大学;2006年
3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王天红;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丁建安;企业劳动规章的法律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杨彬;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8 周毅;论劳动权及其法制保障[D];吉林大学;2008年
9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胡玉浪;劳动报酬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殿雨;WTO与依法行政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2 石玉;“过劳死”问题的法律调整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3 汪飞;“过劳死”的法律规制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4 艾海燕;过劳死制度反思和法律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苗静;我国劳动合同期限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刘志华;A公司劳务派遣同工不同酬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7 王修亮;集体谈判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杜杨;论集体谈判权[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9 张笑世;我国《体育法》修改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黄丽娟;公安边防行政裁量权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06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206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