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劳动争议的二元结构与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重构

发布时间:2017-11-28 09:26

  本文关键词:劳动争议的二元结构与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重构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争议 权利争议 利益争议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摘要】: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下的争议处理机制的弊端集中表现为机构重叠、程式冗长、多头管、重叠审,无法达到"公正、及时"的立法目的。我国应接受国际通行的劳动争议属性的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二元结构区分理论,并以"双轨制"的复线方式为争议处理路径。对权利争议,以社会、民间机构调解或仲裁为先。调解成立的,可直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调解不成立的,可提起诉讼,一审终局。仲裁"一裁终局",不搞司法续尾。对利益争议,由劳动争议三方协商机制管辖和处理,该机制应具有处理终结权。申言之,应以二元结构理论为基础,以复线处理方式为路径,重构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转型时期的中国正经历着劳资冲突相对高发的阵痛。劳动争议的公正、及时解决已成为关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虽然学界和立法部门对劳动争议及其解决机制不乏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但依然不能适应当前劳动争议解决的需求。基于此,本文试从当下劳动争议处理制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显志;陈慧华;;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之完善[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刘诚;;国外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及其启示[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周开畅;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研究综述[J];中国劳动;2004年03期

4 王秋香,刘小鹏;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体制改革刍议[J];娄底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5 王秋香,刘小鹏;我国劳动争议先裁后审体制的改革意见[J];社会科学家;200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林;论我国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的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何雪飞;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黄云飞;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恒敏;;论集体合同争议的处理[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谢德成;劳动争议处理机制重构之基础与思路[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2 江西省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蒋桥生;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机制完善探讨[N];人民法院报;2008年

3 郑尚元;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再定位[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张伟杰;应当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劳动争议调解的作用[N];工人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宁 杰;建构和谐的劳动关系[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尽快制定《劳动争议处理法》[N];工人日报;2003年

7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人民法院 白佳海;房屋行政登记案件民行交叉的处理[N];人民法院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冠秀;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研究[D];烟台大学;2008年

2 李伟;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现状及改革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侯希斌;论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之完善[D];苏州大学;2008年

4 张凌宇;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效率分析[D];湖南大学;2006年

5 赵龙;内地与香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启;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王启鹏;劳动争议处理与制度选择[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廖青松;从劳动争议分类看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D];湘潭大学;2007年

9 张新强;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10 陈辉;对我国劳动争议裁审关系之反思与重构[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335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2335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d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