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本文关键词:《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更多相关文章: 审理劳动争议案件 用人单位 劳动者 当事人 劳动合同关系 仲裁裁决 向人民法院起诉 《解释》 劳动仲裁 仲裁委员会所在地
【摘要】:
【作者单位】: 最高人民法院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义务而发生的纠纷。由此纠纷引发的诉讼案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呈日趋上升之势。与此同时,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日趋扩大,劳动争议的主体、内容日益复杂,,而现行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自云;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J];律师世界;1997年03期
2 卢红丹;;解决争议小地图[J];人力资源;2006年19期
3 昕康;;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加班费官司 企业有责举证[J];劳动保障世界;2010年10期
4 游清富;;论因欠缴社会保险费发生的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受案范围[J];商场现代化;2010年27期
5 胡仕浩;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的几个争论问题辑要[J];法律适用;2005年09期
6 於贤淑;;关于我国涉外劳动争议若干问题的思考[J];就业与保障;2006年03期
7 刘春华;徐婉飞;;直面劳动争议案件大幅攀升[J];人大建设;2008年05期
8 王立明;;浅析劳动争议案件案由及其确定[J];中国劳动;2008年07期
9 张伟杰;;劳动争议案件审理中的诸多新问题期待破解[J];山东劳动保障;2006年12期
10 梁杏允;;用人单位减少劳动争议的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智俊;;劳动争议案件中的几个疑难问题的探讨[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于伟;;关于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的相关问题[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陆胤;;论无故旷工——事实与证据的分析[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韩卫军;;劳动争议诉讼的受理和立案要求[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梁智;;劳动争议案件的分类以及办理该类案件的相应法律依据[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曲振涛;仲深;王春宇;;基于层次聚类分析的我国劳动争议案件地区比较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7 金晓莲;;用人单位单方调岗变薪的效力[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庞春云;;无规章制度规定用人单位有无违纪解除权[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陆敬波;;律师在劳动仲裁和劳动诉讼中的作用亟待增强[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王中;陈曦;刘显中;侯继山;;我国劳动争议解决制度的反思与重整[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秀玉;门槛取消引“爆”劳动争议[N];珠海特区报;2008年
2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民一庭;劳动者天价索赔难获法院支持[N];人民政协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张学军;大兴打造“阳光仲裁”[N];北京人才市场报;2011年
4 赵文骅;劳动官司的主体资格[N];人才市场报;2006年
5 记者 徐亢美邋通讯员 严剑漪 卢文婷;员工起诉多 企业败诉多[N];文汇报;2008年
6 于洋;劳动争议执行案件缘何升幅大[N];江苏经济报;2007年
7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组长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王中伟 执笔人 王伯文 刘再辉;化解劳资纠纷 维护民权民生[N];人民法院报;2010年
8 吴杏萍 余浩;劳动争议案件明显增多[N];宜兴日报;2008年
9 本报评论员 郭振纲;别让小争议酿成大事端[N];工人日报;2009年
10 记者 黄惠民;劳动争议多 仲裁协调忙[N];组织人事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毅芬;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太月;劳动违约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杨彬;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郝红梅;平等就业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科;劳动争议证明责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田强;劳动争议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郭梅;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吉林大学;2006年
4 李鹏;论举证责任分配在我国劳动争议案件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莉;我国劳动关系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6 黄云飞;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李兴东;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8 褚利民;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缺陷与重构[D];安徽大学;2006年
9 房芳;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改革[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李思;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评析及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413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241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