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中国工会法律进路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3 17:37

  本文关键词:中国工会法律进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工会 法律进路 市场失灵 组织失灵 宏观调控 市场规律


【摘要】:工会法律进路关注的是工会产生的逻辑起点以及在此起点上架构具体制度时的演进逻辑。西方工会理论关于工会产生的逻辑是:工人自由联合的权利——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劳资矛盾激化——工人联合——产生工会。西方工会理论传统坚持以自由主义权利观解读工会的起源,把工会的逻辑起点解释为工人的结社自由权或者劳动结社权。从需要即权利的角度而言,把工人以联合手段改变弱势地位的需要解释为某种权利有其合理之处。但从经济因素作为权利基本来源这一更深层角度来看,工会的产生是市场作用在劳资分配关系中失灵的结果。因此,从“市场失灵”的角度,工会产生的逻辑应该是:劳资矛盾(“市场失灵”)——产生工会(组织救济)。同时,作为社会组织,工会存在自身运作的失败,工会运动对经济发展的阻碍等“组织失灵”现象。鉴于“市场失灵”与“组织失灵”,国家对工会的宏观调控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工会理论认为,在现有体制下不存在劳资利益的根本对立,坚持“利益一致理论”作为解释现行工会制度的理论基础。但是面对尖锐的劳资矛盾,中国工会不能很好的维护工人利益的事实,削弱了这一理论的现实解释力。因此,有必要从“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的角度,重新解释我国“国家主导型”工会制度选择的法律正当性。另一方面,从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更好地发挥市场在劳资关系领域的基础作用的角度,需要以制度救济健全工会的市场主体资格,构建公平的劳资竞争环境,补强“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据此,本文提出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以对工会充分赋权,完善工会市场主体资格为前提的,受国家宏观调控主导的工会体制。全文分引言、主体、结语三部分,主体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中西方工会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认识中西方学者分析工会制度的不同理论框架,发现中西方工会理论对工会的法律进路的不同认识。第二部分是本文论述的逻辑起点。认识西方工会理论关于工会法律进路的自由主义权利观,揭示权利外衣下,工会的逻辑起源是“市场失灵”这一本质。客观认识工会的起源——劳资矛盾这一事实,本质上是“市场失灵”的产物。即市场在市场经济分配环节的失灵,导致劳资利益分配不均,激化劳资矛盾。工人的联合作为社会对“市场失灵”的应急机制,是社会组织对“市场失灵”的自救。因此,工会产生的真实逻辑是:劳资矛盾(“市场失灵”)——产生工会(组织救济)。第三部分,继续分析工会纠正市场失灵的同时自身存在的“组织失灵”现象,这为国家对工会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了法律正当性。工会作为社会组织调节“市场失灵”的同时,本身也存在“组织失灵”的现象。包括自身运作的失败、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以及对社会秩序的威胁等。“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正是国家主导工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法理基础。第四部分是对中国工会法律进路的反思。我国工会法律进路的理论困境主要表现在,“利益一致理论”缺乏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劳资矛盾的现实解释力,无法正视市场经济发展必须依靠资本对劳动力“剩余价值”的剥削这一经济规律。制度困境则在于,“资本优先”的工会策略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劳资矛盾的挑战,与党-国家关系的纠葛阻碍了工会基本职能的实现。而现有工会改革忽视了主体地位的工人具有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第五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探讨在新常态下,中国工会从解决“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的角度,如何实现理论和制度实践的突破。反思中西方工会法律进路的不同与不足,进一步分析中国工会面临的,经济下行情况下经济发展与人权保障的双重压力,用工制度进一步市场化,世界工运理念的冲击等新常态。提出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以对工会充分赋权为前提的,受国家宏观调控主导的工会体制。市场为导向,体现在工会的制度目标:保证市场经济规律在劳资关系领域更好的发挥基础性作用。市场作用的发挥需要合理配置市场主体权利义务,完善市场主体资格,同时建立、健全劳资竞争规则,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市场主体权利义务配置,当前最主要的是对工会进行赋权,提高工会保护工人权利和与资本议价的能力,把工会建成与资本条件对等的市场主体。宏观调控则需顺应市场经济规律,掌控市场主体地位变化,调节市场主体权利义务配置,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于工会会费问题答读者问[J];中国工会财会;2002年09期

2 叶四明,李明安;一个依法拨缴工会经费的民营企业[J];中国工会财会;2002年12期

3 任光发;管好用活工会经费“五到位”[J];中国工会财会;2002年12期

4 张良金;工会干部要讲良心[J];中国工运;2002年02期

5 曾铁球;简谈做好工会办公室工作[J];中国工运;2002年02期

6 马月山;我任镇工会主席这一年[J];中国工运;2002年02期

7 敖大伦;国企租赁员工不应被工会组织拒之门外[J];中国工运;2002年06期

8 天文;犯了错误的职工遇到困难工会也应帮助解决[J];中国工运;2002年06期

9 李新中;工会干部转变作风要做到“三个第一”[J];中国工运;2002年06期

10 刘工;工会活动不能媚俗[J];中国工运;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毅;;促进劳动者体面劳动、尊严生活工会要念好维权三字经[A];湖南省工人运动研究会五届三次理事会交流材料[C];2010年

2 王艳辉;;工会组织如何促进体面劳动的实现[A];湖南省工人运动研究会五届三次理事会交流材料[C];2010年

3 李新涛;;工会组织如何为构建和谐企业发挥作用[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4 俞南平;;关于贵州省工会源头参与机制建立及运行情况的专题调查报告[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平;;浅谈工会在创新文化建设中的作用[A];发展篇——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十辑[C];2004年

6 吕国珍;;论现代企业工会如何实现自身价值[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诗达;;强化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对策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8 陈诗达;;工会组织发展及职能发挥展望[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9 李由;;社会经济转型与工会的职能定位和职工的权益保护[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10 冷培红;;工会干部素质的提高——开展好工会思想工作的前提[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长山;应充分发挥工会的监督作用[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年

2 杨鹏飞;工会强弱决定工资高低[N];中国财经报;2007年

3 通讯员 宋宇芳;华中电网有限公司工会成立[N];中国电力报;2006年

4 记者 郝宏升 通讯员 凌玮;河南省电力公司工会成立[N];中国电力报;2006年

5 陈兆平;工会经费地税部门统一代征[N];成都日报;2007年

6 王喜坤;改制企业工会履行基本职责的思考[N];赤峰日报;2006年

7 记者 江平;红山区工会总数突破500个[N];赤峰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董克伟;外企工会应充分发挥积极作用[N];中国改革报;2006年

9 姜雪丽;浙江40家麦当劳分店年底前将全部建立工会[N];中国改革报;2007年

10 许晓军 (作者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系副教授);工会要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N];中国改革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齐凌云;政党、工会与阶级基础[D];复旦大学;2005年

2 吴同;以法治劳?[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林亚清;高绩效工作系统、工会与管理层关系氛围以及雇佣关系氛围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4 李锦峰;国民党治下的国家与工人阶级,,1924-1949[D];复旦大学;2011年

5 钟立秋;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的工人阶级问题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赵威;1956-1957年工人异动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7 毛光烈;农民工社会保障实践中的合作问题分析[D];上海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作佳;工会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蔡伟;论转型期我国工会组织的职能[D];吉林大学;2005年

3 贾珍荣;我国职业球员工会基础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尹怀志;日本企业内部工会产生原因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5 陈晖;我国工会角色的缺位、错位与归位[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贾晋鹏;新时期我国工会发展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7 归鸿倩;天津市工会帮扶工作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刘美霞;论英国工会对国有化的态度[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李丽云;工会社会工作的实务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10 徐群;高职院校工会工作评估探析[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49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249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0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