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赔偿适用关系立法模式选择
本文关键词: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赔偿适用关系立法模式选择
【摘要】:在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赔偿适用关系上,国外有四种立法模式。我国实施的《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相应规定存在因用语问题导致主张模式不明确,以及就第三人侵权所致工伤和非第三人侵权所致工伤立法模式不统一等问题。在四种模式中,统一采取补充模式比较符合公平、公正原则,符合我国立法现实。在统一采取补充模式下,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和尽到安全防护义务时需要调整现工伤保险待遇给付责任分配比例,且考虑兼顾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主观过错;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不考虑用人单位主观过错;第三人侵权的场合应赋予工伤保险机构、用人单位代位求偿权。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D922.5;D922.16
【正文快照】: 一、我国相关立法与司法解释缺陷国外就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适用关系的处理,主要有选择、替代、兼得、补充四种立法模式。我国实施的《职业病防治法》和《安全生产法》就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因职业病或生产安全事故,同时符合民事侵权赔偿法律关系的处理方式作了相应规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石孝军;;日本工伤保险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劳动保障;2006年06期
2 董保华;社会基准法与相对强制性规范──对第三法域的探索[J];法学;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婷婷;;略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胡艳萍;;在法制的框架下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李明发;;信用制度的民事法律保障机制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4 蔡欣欣;;法律进化与利他合同中第三人之权利浅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尚倩;;我国工伤保险争议处理机制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徐自力,钱进;殊途同归——析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之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李青,翁焱;第三人侵害债权的国际比较及具体形态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潘芝雯;;浅析民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地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黄晶;;超龄劳动者工伤保险待遇问题[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戴海波;刘合英;刘云飞;;论合同法上的附随义务[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晓菲;;论经营服务者的安全保障义务[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延昭;邵兴全;;从“入库规则”到优先权规则的转化:一个公共选择的视角[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李亚敏;王浩;;工伤保险制度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发展策略研究[A];保险、金融与经济周期——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0[C];2010年
4 林国荣;;侵犯著作权的构成要件——侵犯著作权的法律问题研究之一[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刘长兴;;环境损害的概念[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振江;;论林纸一体化进程中的生态风险及对策[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蒋浩;;情势变更原则及其法律适用——以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8 李志强;;论《破产法》上的偏颇性清偿[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9 雷迈;蒋明红;雷震;陈X;程挺干;金于华;朱滨江;;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伤保险及工伤康复的发展现状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主题报告、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10年
10 金荣洲;;简论唐代的商业广告形式[A];唐史论丛(第十二辑)——中国唐史学会第十届年会第二次会议暨唐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专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崔聪聪;日本电子记录债权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陈东;论跨国公司治理中的责任承担机制[D];厦门大学;2001年
4 张严方;消费者保护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谢鸿飞;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胡文涛;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转让的法律障碍——以交易成本为视角[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谢永江;资产证券化特定目的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苗鸣宇;民法典的活力之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尹志强;论民事权利在私法中的救济[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池漫郊;多方多合同仲裁的挑战与对策[D];厦门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臻;物之瑕疵担保责任独立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庆;预约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现有理论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源;专利间接侵权理论在我国适用空间的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丁涛;航空器跨国担保交易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韩鑫;税收民事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智敏;论我国现行立法下动产附合制度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蒋文瑾;合同解除法律效果的若干问题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娄永;论违约金的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王瑜;买卖合同风险移转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晓圆;合同解除若干法律问题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敏;劳动合同纠纷中违约受害人补救之研究[J];法学研究;199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欣华;霍学喜;;工伤保险补偿模式的经济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吴强;;工伤事故赔偿中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的关系[J];济宁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吴志坚;;工伤事故赔偿救济研究——以侵权责任赔偿或工伤保险补偿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0年28期
4 胡曙元;;浅议工伤保险补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的适用[J];法制与社会;2011年14期
5 张扬;;论工伤保险责任与民事侵权责任的竞合与协调[J];法制与社会;2010年01期
6 柳晓娜;;浅谈侵权责任与工伤保险的竞合处理[J];法制与社会;2009年34期
7 田庚;;工伤保险赔偿与第三人侵权损害赔偿竞合情形的裁判进路论部分兼得模式的选择[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百万工伤医疗费谁来买单?[J];就业与保障;2004年04期
9 邹方和;;工伤保险政策问答(一)[J];劳动理论与实践;2002年05期
10 张言民;;对我国工伤保险立法的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梁忠;;海西建设中工伤保险制度发展趋势探讨[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郭立天;王雪鸿;;完善用人单位在工伤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竞合问题上的法律思考[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谭永良;;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李洪江;;专利侵权纠纷适用惩罚性赔偿责任构建[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二部分)[C];2011年
5 艾晓萍;张荣荣;;妥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必须重视农民工问题[A];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7年
6 唐丹;黄远飞;;发展我国工伤康复事业初探[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唐丹;黄远飞;;发展我国工伤康复事业初探[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周华中;;关于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的哲学思考[A];全国第二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司长 陈刚;改革开放30年新型工伤保险制度基本确立[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张伟杰;一起工伤案凸显工伤保险制度一大软肋[N];工人日报;2009年
3 记者 王芳 通讯员 郭金荣;探索建立预防优先工伤保险制度[N];珠海特区报;2010年
4 记者 陈茹冰;本市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初步建立[N];北京人才市场报;2011年
5 陈长格;全州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N];楚雄日报(汉);2011年
6 记者 王海英 实习生 李丽;构建“三位一体”工伤保险制度[N];宁夏日报;2008年
7 记者 李艳;我省建立“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N];陕西日报;2009年
8 记者 张忠田;山东列出医疗和工伤保险制度建设进度表[N];健康报;2010年
9 记者 王优玲 崔静;专家呼吁完善劳动保护和工伤保险制度[N];经济参考报;2010年
10 钱新 顾桂兰;公平性:工伤保险制度的国际经验[N];工人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欣华;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瑞鹏;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陈磊;工伤保险制度法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冷建辉;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与司法实践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崔颖;现行工伤保险制度在工伤预防领域作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李迪;中美工伤保险制度比较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6 李克婷;工伤保险制度国际比较及借鉴[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7 胡薇;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光宇;工伤保险制度与侵权法体系之融合[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刘乔云;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金成兰;我国中小企业的工伤保险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770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277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