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派遣是“鸡刀”还是“牛刀”——我国劳动派遣的现实本质及其矫正
本文关键词:劳动派遣是“鸡刀”还是“牛刀”——我国劳动派遣的现实本质及其矫正 出处:《当代法学》200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派遣 我国现阶段 劳动者 现实本质 西方国家 就业问题 劳动关系 过渡性就业 劳动力 临时工
【摘要】:正既然“杀鸡焉用牛刀”,那么“杀牛”可用“鸡刀”吗?然而,我国现实中却有“杀牛”用“鸡刀”的实例。例如,对于解决就业问题来说,劳动派遣在西方国家只不过是一把“鸡刀”而非“牛刀”,但在我国现阶段却被作为一把“牛刀”在使用。本文就是由此引发的思考。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既然“杀鸡焉用牛刀”,那么“杀牛”可用“鸡刀”吗?然而,我国现实中却有“杀牛”用“鸡刀”的实例。例如,对于解决就业问题来说,,劳动派遣在西方国家只不过是一把“鸡刀”而非“牛刀”,但在我国现阶段却被作为一把“牛刀”在使用。本文就是由此引发的思考。一、我国与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常凯;李坤刚;;必须严格规制劳动者派遣[J];中国劳动;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询书;;试论政府在劳务派遣中的主导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谢增毅;;美国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及对我国立法的启示——兼评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J];比较法研究;2007年06期
3 王丽平;马毓;;天津市派遣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邓旋;;浅析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J];法学杂志;2010年S1期
5 林嘉;;社会法的热点及其新发展[J];法学家;2007年01期
6 潘霞;;劳动派遣中的雇主义务与责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张举国;;劳务派遣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8年11期
8 伍奕;;我国劳务派遣立法的反思与重构[J];法治论坛;2009年01期
9 周妍;;浅析劳务派遣中的雇主及责任分配[J];法制与社会;2009年22期
10 常玉华;;劳务派遣中三方法律关系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时博;派遣用工的战略选择、制度构型和资源整合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王弘钰;劳务派遣工的组织公平、组织认同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崔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合作型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全兴,侯玲玲;劳动关系双层运行的法律思考——以我国的劳动派遣实践为例[J];中国劳动;2004年04期
2 董保华;劳务派遣的法学思考[J];中国劳动;2005年06期
3 彭辉;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公司 锐意发展 续写辉煌[J];中国新时代;2004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牟家梅;;浅论劳务派遣企业滥用注销的法律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年16期
2 张廷栓;;论企业人力资源租赁中的法律风险防范[J];中国商贸;2011年20期
3 李雄;;我国劳动合同制度对劳动用工制度影响的几个重大问题[J];法治论坛;2011年02期
4 朱国丰;;工伤后是否必须进行劳动能力鉴定[J];农民文摘;2011年07期
5 彭琰;;加强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充分保障就业[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3期
6 刘海军;;论劳务派遣在事业单位编外用工中的风险及防范[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1年06期
7 李笙清;;劳动者之歌[J];人事天地;2011年05期
8 陈英凤;;遏制劳务派遣泛滥需法律“给力”[J];工会博览(下旬刊);2011年06期
9 赵登旭;;劳动之歌[J];兵团工运;2011年07期
10 王鑫;王先兴;;顶岗实习中法律关系的应然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小勇;;劳动权益保护的坚持或妥协——论对劳动派遣用工的法律规制[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张敏;;船员劳动派遣相关法律问题探究[A];第二届广东海事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蔡乐鸿;;浅谈我国现阶段的农资连锁经营[A];第十八届全国植保系统农药械信息交流交易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天义;李省龙;;对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剥削现象的认识[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蔡继明;;我国现阶段的公平分配原则[A];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C];1990年
6 丁德章;;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7 于金富;;马克思的股份制理论与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基本形式[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赵宇霞;王承亮;;试析入世对中国弱势群体的影响[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潘石;;个人收入分配公平的涵义及衡量标准[A];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C];1990年
10 潘石;;关于发展私营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版撰稿 张羽馨 戴丽娟 杨晓蓉;劳动派遣:期待立法“保驾护航”[N];江苏法制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刘浩远 何德功;多部重要法案能否通过成疑[N];中国证券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茹希佳;劳动派遣,一个新鲜的话题[N];中国妇女报;2006年
4 吴海鹰;劳动派遣不应是逃避责任的洼地[N];华夏时报;2006年
5 王红茹;全总痛批肯德基等外企用工“双重标准”[N];民营经济报;2006年
6 李季先;银行大兴派遣制 当心后遗症[N];证券时报;2006年
7 姜健;劳务派遣搭桥 二千余人上岗[N];牡丹江日报;2006年
8 杨彬全;鄂州烟草以“三化”标准管理聘用员工[N];经理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王娇萍;夯实劳动关系的起点[N];工人日报;2005年
10 焦红艳邋陈虹伟;重庆百货涉嫌“转派遣”违法用工[N];法制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周光强;商业银行客户资产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李嵘;论中国少数民族劳动者素质技能和社会地位的提高[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何明洁;劳动与姐妹分化:中国女性农民工个案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5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钱智勇;对教育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7 孙志伟;论公有制企业的性质、权利体系、目的及其实现形式[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庞丽霞;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政府职责[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张鹏飞;中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及防范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费之光;按劳分配制度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梅;劳动派遣若干法律问题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王琳;试论利益平衡理念下的劳动派遣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沈巍静;外企代表处劳动派遣的市场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萌;劳动派遣雇主责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5 宋晓波;劳动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6 张涤会;派遣劳动者权利保护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王鑫;劳动派遣的法律思考[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8 王孟妮;劳动派遣制度的法律分析[D];四川大学;2005年
9 郑晓哲;国际劳工组织及其隐蔽雇佣关系立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10 江泓慧;劳动派遣法律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215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321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