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劳动”的观念塑造与机制调适
本文关键词:“和谐劳动”的观念塑造与机制调适 出处:《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和谐劳动 观念塑造 机制调适 劳动法 劳动关系
【摘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政治宣言和施政纲领,是劳动立法的立法目的和重要使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准确把握劳动关系的基本属性及其和谐意蕴,必须实现宏观立法与微观管理两个层面和谐劳动法律观念的更新与转换;必须合理调适相应的法律机制。因此,文章重点研讨劳动关系的定位及其和谐性之阐释、和谐劳动观念更新与转换、和谐劳动机制的强化与创新。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and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society. It is the political manifesto and administrative program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It is the legislative purpose and important mission of labor legislation. To construct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we must accurately grasp the basic attributes of labor relations and its harmonious implication. We must realize the renewal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labor law at the two levels of macro legislation and micro management. Therefore,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orientation of labor relations and its interpretation of harmony, the renewal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labor, and the strengthening and innovation of harmonious labor mechanism.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FX089)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12SFB2048) 中国法学会重点项目(GLS2013B23)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中国劳动制度改革首要的价值取向就是促进劳动关系之和谐。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吹响了追求和谐、构建和谐的时代号角,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明了前进方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冯彦君;张颖慧;;“劳动关系”判定标准的反思与重构[J];当代法学;2011年06期
2 王全兴;;劳动法构建和谐劳动环境的两种视角——兼谈对劳动法调整对象的新的理解[J];法学家;2005年05期
3 常凯;;关于罢工的合法性及其法律规制[J];当代法学;2012年05期
4 冯彦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法学理论研究[J];当代法学;2013年03期
5 王天玉;;集体劳动争议的成因差异与分类治理[J];当代法学;2013年05期
6 杨力;;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化[J];法学研究;2014年05期
7 姚建宗;;中国语境中的法律实践概念[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冀睿;对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的法律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张波,刘雪飞;论“普京时代”法治与政治权威的互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7期
3 武建敏;论法治国家法的地位与作用[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5期
4 冯国泉;;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必要性及其道德诉求[J];道德与文明;2006年05期
5 冯国泉;;儒家自由裁量的两个道德原则——兼及当代意义上的考量[J];道德与文明;2007年05期
6 章武生;;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最佳突破口:司法体制改革[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王全兴;谢天长;;我国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整体推进论纲[J];法商研究;2012年03期
8 戴笺;;“价值平衡模式”下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之趋势[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年05期
9 宋玮;;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法治精神培育[J];法制与社会;2008年18期
10 张式杰;;荀子对孟子法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及现代意义[J];法制与社会;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志建;;法治精密化、多方参与化、法治普及化——我省司法改革方向之探讨[A];第五届河北法治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婧婧;宪政视野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张颖慧;企业组织变动与工作权保障[D];吉林大学;2012年
3 郭雅君;社会转型时期政府文化管理行为法治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杨立新;刑事诉讼平衡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冯军;刑事判决的合法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米俊魁;大学章程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布仁巴图;中国司法独立之运作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任瑞兴;诉权的法理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9 佐藤孝弘;论社会责任对公司治理模式的影响[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10 张秋华;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权的历史梳理与法理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爱梅;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宪法秩序[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晓静;中美刑事不起诉权力制约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韩艳伟;迪庆州涉及民族因素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林留芳;论非全日制劳动关系的利益平衡机制[D];中南大学;2011年
5 常文金;民事诉讼争点整理论[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红军;劳动者辞职权的预告行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泳;自然法在西方法治理念形成中的作用及对中国法治之启迪[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田智慧;论现代法治中的检察制度[D];湘潭大学;2002年
9 梁彦新;法治、德治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达;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若干思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坤刚;关于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两个问题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梁晓俭;实践理性:一种法学方法论意义上的探究[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3 洪旭;杨锡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构建——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4 冯彦君;劳动权的多重意蕴[J];当代法学;2004年02期
5 冯彦君;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问题论纲[J];当代法学;2005年04期
6 冯彦君;;我国劳动合同立法应正确处理三大关系[J];当代法学;2006年06期
7 常凯;;关于《劳动合同法》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J];当代法学;2006年06期
8 常凯;;论中国的团结权立法及其实施[J];当代法学;2007年01期
9 刘贯学 ,黎建飞;论健全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2年06期
10 董保华;;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基本定位[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降蕴彰;[N];经济观察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林飞;全球产业网络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和产业升级[D];东华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良敏;要运用法律手段调整劳动关系[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上海建立劳动关系联席会议制度[J];工会博览;2002年10期
3 聂党生;企业劳动关系要建立三方协调机制[J];工会博览;2002年22期
4 于冠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关系本质特征与调整机制[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童兆颖;;转型时期我国劳动关系格局新特点[J];工友;2002年05期
6 石美遐;;我国“入世”后的劳动关系走向[J];内部文稿;2002年10期
7 肖振邦;;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的机制[J];内部文稿;2002年10期
8 罗家旭;对《试析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关系》的几点看法[J];中国劳动;2003年12期
9 张剑;此案的劳动关系是否具有连续性[J];中国劳动;2003年12期
10 李俊霞,曾礼;我国劳动关系的变革与道德基础的重建[J];桂海论丛;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淼;;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关系的变迁[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2 李晓园;杨颖;;以科学发展观构建新型的劳动关系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A];科学发展观与劳动保障问题研究[C];2005年
3 陈诗达;;劳动关系总体稳定发展是主旋律[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4 陈诗达;;当前劳动关系的主要矛盾及原因[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5 陈诗达;;劳资博弈走向和谐是劳动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6 陈诗达;;市场化进程中的劳动关系变迁[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7 陈诗达;;新形势下劳动关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8 王健;;劳动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再论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寇明婷;李录堂;;农村劳动关系初探[A];社会科学界第二届陕西省2008学术年会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论坛——“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专题论文集[C];2008年
10 郭军;李雪艳;;市场劳动关系演变机理[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安顺;均衡劳动关系的实现途径[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刘福生 通讯员 陈静;地区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N];阿克苏日报;2007年
3 葛筠 储北平 韩冬明;潜山积极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N];安庆日报;2007年
4 王亚南;以劳动关系和谐促企业经济发展[N];安阳日报;2007年
5 张亚男 马泾洋;开发区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6 司志通 孙文平 李晓君 记者 建勇;我市举行省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授牌仪式[N];承德日报;2007年
7 李蕾;上海首次发布劳动关系和谐指数[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记者 杨海军 通讯员 骆天荣 韩金岭;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交流会召开[N];昌吉日报;2007年
9 寿爱华;浅谈构建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N];中国建材报;2007年
10 张彦宁;建设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N];中国企业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勤;北京中小企业劳动关系评价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2 高新会;论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制度变迁[D];暨南大学;2006年
3 龚基云;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徐景一;和谐社会视域下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何圣;上海劳动关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黑启明;政府规制的劳动关系理论与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8 崔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合作型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张翼飞;公司管理人员的劳动法适用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雪;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制度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赵莹;论隐蔽劳动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欧阳杰;双重劳动关系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李洪丽;转型期我国政府的劳动关系干预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符以昕;双重劳动关系法律问题探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王颖;双重劳动关系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唐宏伟;国有企业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构建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郑丽娜;双重劳动关系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赵瑞莉;论非典型劳动关系[D];西北大学;2011年
10 陈刚;河南省通信公司劳动关系改善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036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403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