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批判与重构
本文关键词: 劳动法 争议解决 批判 重构 出处:《河北法学》2006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是社会和谐进步的表现。我国《劳动法》从颁布实行至今,已经走过十余年的风风雨雨,但现在看来,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对于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已经显露出很多弊端与不足。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必须对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进行深入的反思与批判,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重构一个更加合理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才能真正体现《劳动法》的价值取向,确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Abstract]:The concern for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social harmony and progress. Since the promulg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bor Law, China has gone through more than a decade of ups and downs, but now it seems, The labor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of one adjustment, one cut and two trials has already revealed many dis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 to protect the leg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vulnerable groups. Under the new social background, we must deeply reflect on and criticize the existing labor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Only by carrying out drastic reform and reconstructing a more reasonable mechanism for resolving labor disputes can we truly embody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Labor Law and safeguard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laborers.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华侨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5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园园;;论农民工劳动权现状及实现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王艳梅,郭欣;劳动关系契约化的法哲学探析[J];当代法学;2005年01期
3 杜波,方仲炳;略论劳动法中经济补偿[J];当代法学;2005年02期
4 王秀芬,朱玉柱;论船员劳动的特点[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张照东;;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批判与重构[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6 张庭芬;黄小丹;;论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完善[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孙建;法官选任制度的构建[J];法学杂志;2004年02期
8 董保华;社会基准法与相对强制性规范──对第三法域的探索[J];法学;2001年04期
9 陈步雷;;类型化与开放性:劳动权利体系若干理论问题[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张冬梅;;《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性质及其完善[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黄良友;民事再审之诉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2 黎晓武;司法救济权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3 蔡毅芬;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王明新;现代社会中的法官[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邓玮;法律场域的行动逻辑[D];上海大学;2006年
8 胡玉浪;劳动报酬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涛;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吉林大学;2006年
2 王德明;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3 岳增鹏;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缺陷与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张怡超;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5 洪秀丽;劳动合同若干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尤垒;论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D];苏州大学;2003年
7 刘f ;个案监督的宪法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金明信;中韩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9 陶然;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评价及其完善[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王楠;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反思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燕艳;;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完善之路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香港法律服务——环球视野”论坛资讯[J];中国法律;2010年03期
3 戴军章;;完善调解组织工作体系的探索[J];中国劳动;2011年08期
4 刘焱白;;从实体到程序:劳动者实体权利的程序救济[J];社会科学家;2011年07期
5 刘源;;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完善[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山文岑;;政府信息公开视角下《保密法》的缺陷及其完善[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7 许晋;;浅议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7期
8 李志强;;社会保险劳动争议诉讼程序探析[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中;陈曦;刘显中;侯继山;;我国劳动争议解决制度的反思与重整[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2 田信桥;吴昌东;;林权争议的非诉解决方法问题论析[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姚彬;黄良军;;对处理劳动争议效率的思考[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董保华;裘国梁;张宪民;戴建平;屠可风;宋志宏;周开畅;陆胤;关馨;徐颖;宋靖;朱懂理;薛孝东;朱雯雯;吕岗;;劳动关系多方协调机制研究(总报告部分)[A];2005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5年
5 胡肖华;徐靖;;论行政权限争议的宪法解决[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周伯煌;汤元翰;;林权争议司法裁决方法的初步研究[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关勇;;从劳动争议谈劳动者权益保障[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深圳商报记者 崔霞;深圳拟设劳动法庭[N];深圳商报;2003年
2 王晓映;设立劳动法庭 争取快审快结[N];新华日报;2009年
3 记者 王娇萍 郑莉;政协委员呼吁设立劳动法庭[N];工人日报;2010年
4 记者 薛惠娟;设立快捷有效的劳动法庭[N];河北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张伟杰;案件数量激增催生劳动法庭[N];工人日报;2010年
6 北京市丰台区法院 王萍;劳动法庭“管”哪些案件[N];工人日报;2010年
7 高剑;“双告案”折射劳动案件处置困境[N];东莞日报;2008年
8 于o,
本文编号:1502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502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