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劳动法热题_《山东财经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05 12:39

  本文关键词:新劳动法对出口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财经大学》 2014年

新劳动法对出口的影响研究

马汇肖  

【摘要】:我国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强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对劳动关系领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随之而来的劳资矛盾、社会冲突却愈演愈烈。旧的劳动合同法已经适应不了当前劳动关系的发展变化,日益暴露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新劳动法应运而生。然而新劳动法在实施之前就颇受争议,学者们对新劳动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作用如何意见不一。经济的发展与否对一个国家来说具有重大的支撑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大量的经验证据已经证实了出口贸易不仅大大的推动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总体的经济增长,同时还在国内企业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等方面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了新劳动法对我国工业企业出口的影响。新贸易理论指出规模经济是影响出口绩效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规模经济对于出口的推动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市场容量上,更主要体现在企业自身具有的规模所形成的成本优势上。另外,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促进技术进步的关键性要素之一就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能够通过创造新技术或者增强消化吸收与应用现有技术的能力来促进生产率增长。新劳动法的条款规定,增加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缩小了就业规模,削弱了我国劳动力低廉的比较优势,提高了产品的出口价格,进而降低了企业的产品出口竞争力。实证方面,本文通过对全国31个省2005-2011年的工业企业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来获得新劳动法对出口的影响。在控制了有关影响企业出口的特征变量,即:资产的对数、负债的对数、利润的对数、营业费用的对数后,通过OLS检验和随机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新劳动法的系数为负值,但是它与出口交货值的对数之间的负效应关系不显著,,原因可能是因为新劳动法对出口的消极作用贡献不大,而其他的控制变量与出口交货值对数的关系仍然显著,与OLS回归结果分析的方向是一致的,大都与出口交货值的对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752.62;D922.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真;黄燕飞;;关于新劳动法对企业的影响分析[J];才智;2009年12期

2 王一江;;新劳动法不应“一刀切”[J];中国电子商务;2008年Z1期

3 刘俐;;新劳动合同法的新规定与企业应对策略[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年01期

4 宣烨;;我国加工贸易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经济增长、产业竞争力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4期

5 张国栋;凌晨雪;;“劳工荒”验证《劳动合同法》的“功过”——同张五常教授在“新劳动法”上的观点进行商榷[J];财经政法资讯;2010年06期

6 包群,许和连,赖明勇;出口贸易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7 王怀民;;加工贸易、劳动力成本与农民工就业——兼论新劳动法和次贷危机对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8 康志勇;;出口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12期

9 汤二子;邵莹;刘海洋;;生产率对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兼论新新贸易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J];世界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10 耿嘉川;王杰;;劳动制度对部门工资差异的影响——基于新劳动法实施后七省微观数据的分析[J];经济科学;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二子;刘海洋;谭飞;;出口对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省制造业企业2008年数据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冯祥武;;《劳动合同法》遭受批判的原因评析——基于政治法律学的宏观视域[J];北方法学;2010年04期

3 郭丽;;我国加工贸易存在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济;2009年14期

4 尉建文;张网成;;农民工留城意愿及影响因素——以北京市为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邱艳丽;;关于兵团外来流动人口软环境问题研究[J];兵团党校学报;2012年02期

6 刘海洋;孔祥贞;;异质性生产率、货款回收与中国企业出口[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7 侯志阳,高磊;转型期就业弱势群体的困境与出路[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8 徐真;黄燕飞;;关于新劳动法对企业的影响分析[J];才智;2009年12期

9 王志;庄天慧;;中国农村法治建设路径选择初探[J];长白学刊;2007年04期

10 沈冠辰;沈诗杰;;农民工进城引发的城市社区冲突浅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玲;;沿海地区人口职业流动的性别分析——以宁波地区为例[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社会发展与文明对话”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杜德印;李强;;市场经济下社会管理体制研究——对北京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的调查研究[A];2005课题调研成果汇编[C];2005年

3 曹星;;大学毕业生毕业去向和求职结果的性别差异分析[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贺京同;李峰;;中国地区间互作、人力资本、技术扩散与技术进步[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年

5 叶蓁;;政策扭曲与过度竞争:关于中国出口扩张的决定因素及其绩效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岳平;;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初探[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7 赵武阳;唐跃军;苏勇;;二元劳工市场、解雇保护与劳动合同法[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丽梅;井润田;龙小宁;;所有制对我国工业企业工资和福利的影响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建标;王光荣;李晓义;张立党;;无期限劳动合同限制与劳资行为——来自实验的证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白积洋;;中国人口省际迁移的空间选择机制分析[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妮;老挝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2 杨永华;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发展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袁其刚;我国贸易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4 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郭凤鸣;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性别工资差异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高月;我国农民工就业及其制约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陈虹;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世勇;生命历程视角下的返乡农民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军;企业多重异质性与出口行为:Melitz模型的拓展与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杜宇玮;国际代工的锁定效应及其超越[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付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小芬;高技术产业出口对其行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彭孟麒;对外贸易对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林军;应对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政府行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史慧艳;青岛市经济增长与出口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葛翠翠;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梅韵晓;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法律效果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肖尔成;汕头建安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吴军芳;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10 柯益群;我国农民工回乡创业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庆昌;;工资、出口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1979-2009[J];财经研究;2011年04期

2 裴长洪;;我国利用外资30年经验总结与前瞻[J];财贸经济;2008年11期

3 李春顶;尹翔硕;;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及其解释[J];财贸经济;2009年11期

4 陈媛媛;王海宁;;出口贸易、后向关联与全要素生产率[J];财贸研究;2011年01期

5 谢国忠;;提高工资水平可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J];财经政法资讯;2006年05期

6 常凯;;关于《劳动合同法》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J];当代法学;2006年06期

7 胡国恒;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出口部门的二元结构[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8 王一江;;新劳动法不应“一刀切”[J];中国电子商务;2008年Z1期

9 王全兴;;劳动合同立法争论中需要澄清的几个基本问题[J];法学;2006年09期

10 刘俐;;新劳动合同法的新规定与企业应对策略[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乔新生;[N];东方早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梁懿娴;[N];国际商报;2006年

3 张春红;[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4 王远鸿;[N];上海证券报;2006年

5 时寒冰;[N];上海证券报;2007年

6 常凯;[N];天津日报;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俊;;新劳动法的公平性以及对企业发展影响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09期

2 张宓;;新劳动法对中小企业的影响[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06期

3 李涛;;金融危机背景下新劳动法对企业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09年24期

4 陈悦;钟芳冰;秦坚贵;;关于劳动合同法的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年02期

5 杨玉兰;;浅析新劳动法实施对企业与就业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33期

6 徐真;黄燕飞;;关于新劳动法对企业的影响分析[J];才智;2009年12期

7 邓晓静;;新劳动法的实施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18期

8 曹勇;;从新劳动法看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J];知识经济;2008年10期

9 刁慧娜;;新劳动法的公平性以及对企业发展影响分析[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2期

10 张金名;罗华;苏甫林;;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权益保护[J];法制与社会;2008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汇肖;新劳动法对出口的影响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山东财经大学

相关作者

>马汇肖

劳动法热题_《山东财经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新劳动法对出口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52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652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9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