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办公时代劳动者的离线权
发布时间:2021-11-25 08:39
信息化办公已经成为当前劳动者的主要办公方式之一,其即时沟通的特点使得劳动者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但模糊了办公场所与非办公场所、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的界限,导致劳动者休息权被侵犯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造成过度劳动等问题。研究分析了离线权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结合国外离线权的发展与适用,具体阐释了离线权的法律内涵,进而为我国建立离线权法律制度提出相关建议。
【文章来源】: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20,34(02)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信息化办公时代劳动者休息权保护的紧迫性
(一)信息化办公时代劳动者休息权受侵害的典型案例
1. 华为“奋斗者协议”
2. 员工未及时回复微信被辞退案
(二)我国劳动者休息权保护的立法现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 行政法规、部委规章及地方法规
(三)现行法律对劳动者休息权的保护在信息化办公环境下的不适应性
1. 在信息化办公环境下对劳动者休息权保护的缺位
2. 信息化办公环境下劳动者休息权被侵犯后举证困难
3. 对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休息权的处罚过轻
二、以离线权法案颁布为背景看国外对劳动者休息权的保护
(一)离线权在法国的起源与发展
(二)德国在信息化办公时代对劳动者休息权保护的措施
(三)菲律宾关于离线权的规定
三、信息化办公时代劳动者休息权保护的新途径——离线权制度的构建
(一)新型劳动者休息权——离线权的内涵
1. 离线权的主体
2. 离线权的客体
3. 离线权的主要内容
(二)建立离线权对劳动者休息权进行保护的法律意义
四、以建立离线权制度为背景对我国劳动者休息权保护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一)针对信息化办公的特点,设定新型劳动者休息权——离线权
1. 设立离线权制度的基本框架
2. 为离线权的实施留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自由协商的空间
3. 为离线权设置救济机制
4. 加强对离线权的宣传,提高劳动者离线权保护意识
(二)建立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休息权行为的惩罚机制,以保证权利义务相适应
1. 针对侵犯劳动者离线权的行为制定专门的惩罚措施
2. 建立阶梯式处罚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时代劳动者离线权保障探究[J]. 周湖勇,钱伟.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2]我国劳动关系法律调整模式的转变[J]. 谢增毅. 中国社会科学. 2017(02)
[3]《劳动合同法》的价值重塑与制度创新——基于劳动关系多元论视角[J]. 唐鑛,刘兰.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6(03)
[4]我国劳动领域中的休息权研究——历史、现状与展望[J]. 黄镇. 理论与改革. 2016(01)
[5]休息何以成为权利——劳动者休息权的属性与价值探析[J]. 蓝寿荣. 法学评论. 2014(04)
[6]论劳动者的休息权及其法律保障[J]. 杨福忠.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2(03)
本文编号:3517790
【文章来源】: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20,34(02)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信息化办公时代劳动者休息权保护的紧迫性
(一)信息化办公时代劳动者休息权受侵害的典型案例
1. 华为“奋斗者协议”
2. 员工未及时回复微信被辞退案
(二)我国劳动者休息权保护的立法现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 行政法规、部委规章及地方法规
(三)现行法律对劳动者休息权的保护在信息化办公环境下的不适应性
1. 在信息化办公环境下对劳动者休息权保护的缺位
2. 信息化办公环境下劳动者休息权被侵犯后举证困难
3. 对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休息权的处罚过轻
二、以离线权法案颁布为背景看国外对劳动者休息权的保护
(一)离线权在法国的起源与发展
(二)德国在信息化办公时代对劳动者休息权保护的措施
(三)菲律宾关于离线权的规定
三、信息化办公时代劳动者休息权保护的新途径——离线权制度的构建
(一)新型劳动者休息权——离线权的内涵
1. 离线权的主体
2. 离线权的客体
3. 离线权的主要内容
(二)建立离线权对劳动者休息权进行保护的法律意义
四、以建立离线权制度为背景对我国劳动者休息权保护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一)针对信息化办公的特点,设定新型劳动者休息权——离线权
1. 设立离线权制度的基本框架
2. 为离线权的实施留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自由协商的空间
3. 为离线权设置救济机制
4. 加强对离线权的宣传,提高劳动者离线权保护意识
(二)建立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休息权行为的惩罚机制,以保证权利义务相适应
1. 针对侵犯劳动者离线权的行为制定专门的惩罚措施
2. 建立阶梯式处罚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时代劳动者离线权保障探究[J]. 周湖勇,钱伟.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2]我国劳动关系法律调整模式的转变[J]. 谢增毅. 中国社会科学. 2017(02)
[3]《劳动合同法》的价值重塑与制度创新——基于劳动关系多元论视角[J]. 唐鑛,刘兰.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6(03)
[4]我国劳动领域中的休息权研究——历史、现状与展望[J]. 黄镇. 理论与改革. 2016(01)
[5]休息何以成为权利——劳动者休息权的属性与价值探析[J]. 蓝寿荣. 法学评论. 2014(04)
[6]论劳动者的休息权及其法律保障[J]. 杨福忠.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2(03)
本文编号:3517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517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