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论职业运动员“类劳动主体”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1-12-10 04:30
  职业体育领域的用工方式给我国劳动法规范中"二分法"体系带来较大冲击。无论是"劳动关系说"还是"劳务关系说"在界定职业运动员和俱乐部的法律关系中均遇到理论和现实适用的困境。因此,为平衡体育产业发展和职业运动员的权益保护,有必要借鉴域外"三分法"经验,赋予职业运动员"类劳动者"主体的法律地位,对运动员的倾斜保护弱于标准劳动关系,高于劳务关系。在具体制度设计上,以劳动法为基础,通过体育立法或司法解释的方式规定体育特殊规则。 

【文章来源】: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9,2(03)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我国劳动关系认定之理论和实践
    1.1 劳动关系认定的理论梳理
    1.2 我国劳动关系判定的立法和司法实践
2 “劳动关系说”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困境
    2.1 劳动关系理论逻辑
    2.2 “劳动关系说”的现实困境
3 职业运动员“类劳动者”法律主体的构建
    3.1 职业运动员“类劳动者”法律主体的可行性
    3.2 职业运动员“类劳动者”的制度构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共享经济下劳动规章制度异变及规制[J]. 问清泓.  社会科学研究. 2018(03)
[2]德国法中劳动关系的认定[J]. 王倩.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3]意大利准从属性劳动制度剖析及其启示[J]. 王全兴,粟瑜.  法学杂志. 2016(10)
[4]分享经济中用工关系的中美法律比较及启示[J]. 杨云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5]论职业运动员与俱乐部间法律关系的定位——与朱文英教授商榷[J]. 杨天红.  中国体育科技. 2015(03)
[6]我国职业体育劳资纠纷的法律规制研究[J]. 陆在春,高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7]职业球员劳动合同解除研究[J]. 韩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8]职业体育俱乐部保障职业运动员劳动权利的法律义务[J]. 闫成栋,周爱光.  体育学刊. 2013(05)
[9]论劳动关系的实践界定——以中德司法机关的判决为考察重点[J]. 沈建峰.  法律适用. 2012(12)
[10]“劳动关系”判定标准的反思与重构[J]. 冯彦君,张颖慧.  当代法学. 2011(06)



本文编号:35319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5319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a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