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劳资纠纷的成因分析:基于结构——主体视角的透视
本文关键词:企业劳资纠纷的成因分析:基于结构——主体视角的透视
【摘要】: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以及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企业劳资纠纷的深层次矛盾正进一步凸现出来。劳资纠纷及劳资关系失衡,可从四种分析视角加以解释:即经济角度的分析、劳资关系失衡的制度角度解释、劳资关系失衡的政府角度解释以及劳资关系失衡的劳资主体角度解释。而要全面认识当前劳资关系失衡的原因,还需关注中国劳工政治转型中结构与主体方面的深层次因素。
【作者单位】: 上海行政学院;
【关键词】: 劳资关系 劳资纠纷 结构——主体 成因
【基金】:笔者主持的上海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农民工的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研究”(课题批准号2010BSH002)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D922.5;F249.26
【正文快照】: 大致而言,企业劳动关系再形成的背景包括:社会结构从政治型向经济型的转变;经济组织由一体性向独立性的转变;企业产权由公有性向多元产权的转变;社会成员由政治身份向市场职能的转变。[1]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劳资纠纷的迅猛增长及其“事件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其中的一个显著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景章;论劳资冲突的根源与消解[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孟令军;劳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蒲奇军;我国推行集体合同制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企业经济;200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佘云霞;国际劳工标准:演变与争议[D];外交学院;2005年
2 陈维义;基于多重委托代理关系的企业职工参与管理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3 陈光;冲突到稳定[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正喜;珠三角以农民工为劳动者的劳资冲突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戴德生;国际贸易体制中的劳工标准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6 胡玉浪;劳动报酬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军荣;论体面工作与中国的体面工作[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2 诸葛福琨;论国际劳工标准与我国劳动法制的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肖国珍;论劳动者的集体谈判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马慧琼;基于雇员认知的劳动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5 回建东;论英国新工党的就业政策改革[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培良;非正规就业正规化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王晓华;转型时期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方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尹锴;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劳工标准[D];暨南大学;2006年
9 熊薇;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劳资关系[D];暨南大学;2006年
10 么新亮;以美国因素为突破口看国际贸易中的劳工标准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汝贤;;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失衡的原因及其对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2期
2 曹锋;;浅议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J];法制与社会;2007年08期
3 丁胜如;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的缺失与健全——兼谈工会组织的维权途径[J];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夏小林;私营部门:劳资关系及协调机制[J];管理世界;2004年06期
5 陈谊,吴江;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冲突的现状、根源与走向[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6 吕庆春;伍爱华;;制度供给滞后背景下的体制缺陷——以转型期难以实现权利的农民工为例[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王传荣 ,钱乃余;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就业的规律性特征[J];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8 舒建玲;;农民工劳动权益受侵害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问题;2007年02期
9 郑英隆;中国农民工弱信息能力初探[J];经济学家;2005年05期
10 温淑春;;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的舆情视角[J];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巍;;新中国成立前后私营工商企业劳资关系问题初探[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2 王海青;;化解劳资纠纷怎样“出牌”[J];人力资源;2007年09期
3 程向阳;;本期精彩案例[J];职业;2007年01期
4 刘海洋;;论香港劳资审裁处的诉讼程序[J];大众商务;2010年16期
5 南京东路街道课题组;黎明琳;张恺诚;;关于完善社区中小企业劳资纠纷防控机制的探索与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年05期
6 徐海珍;张晶;董敏;杨宏;;当前群体劳资纠纷心理疏导机制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李永红;;企业如何正确处理劳资纠纷[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S2期
8 姚忠伟;;无锡创新劳资纠纷调处机制的实践与探索[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年04期
9 李洁芳;姜裕富;;政府干预劳资关系的法理基础[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陈丽梅;;农民工欠薪问题综述[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青;;化解劳资纠纷怎样“出牌”[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姜俊禄;;依法治国与中国集体合同制度的发展[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陈玉萍;朱世龙;;浅谈解决劳资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之集体谈判[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潘旦;;金融危机背景下私营企业劳动争议研究——以温州市为例[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5 常凯;;《劳动合同法》应对还是执行[A];第四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诗达;;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现状[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7 陈诗达;;完善劳动(集体)合同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8 李川;;集体合同制度法律问题研究[A];深化企业改革的法律问题[C];2000年
9 章群;邓君韬;;区域合作下内地与香港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10 庞春云;;无规章制度规定用人单位有无违纪解除权[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筛平 周逸敏 Q孟推,
本文编号:5470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547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