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构建私有制企业劳资利益均衡机制的思路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7-07-16 16:18

  本文关键词:构建私有制企业劳资利益均衡机制的思路与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劳资关系 利益均衡机制 机制构建 利益分配机制 利益关系 私营企业 私有制 劳动者权益 利益冲突 农民工


【摘要】:构建利益均衡机制,减缓利益冲突,是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途径之一。私有制企业劳资利益关系不均衡的表现具有代表性,它是一种由资方为主导型的利益关系,劳资双方在权力和利益上存在明显的不对等性,形成了"强资本弱劳动"的利益格局。导致劳资利益不均衡的原因和背景十分复杂,构建劳资利益均衡机制的体制环境、强势利益群体的约束机制及弱势群体自身的获利能力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当前,应全面探索建立相对合理的劳资利益分配机制,切实加强工会力量和集体谈判功能,提升政府的调控力度,以构建私有制企业劳资利益关系的利益均衡机制。
【作者单位】: 上海金融学院国际经贸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劳资关系 利益均衡机制 机制构建 利益分配机制 利益关系 私营企业 私有制 劳动者权益 利益冲突 农民工
【基金】: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05&ZD028)“新时期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发展变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一、引言利益均衡是社会均衡的基础和根本,社会均衡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应有能力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使产生的矛盾能够通过纠错机制和缓解机制而得到有效化解,并由此实现利益大体均衡,实现多元利益的协调、容纳和共存,以此来维持良好的秩序,从而使整个社会达到一种动态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夏小林;私营部门:劳资关系及协调机制[J];管理世界;2004年06期

2 陈剩勇,林龙;权利失衡与利益协调——城市贫困群体利益表达的困境[J];青年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海慧;;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工会缺位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李济广;刘倬;;民(私)营企业的收入分配格局实证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邵国良,张仁寿,唐宇文,蒋洪亮;民企制度缺陷及其改进对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王永乐;李梅香;;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徐琴;;城市体制外贫困社群的生产与再生产[J];江海学刊;2006年05期

6 秦璐;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途径[J];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09期

7 舒建玲;;农民工劳动权益受侵害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问题;2007年02期

8 李立清;;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南方经济;2006年01期

9 陈剩勇,林龙;权利失衡与利益协调——城市贫困群体利益表达的困境[J];青年研究;2005年02期

10 郑海明;丁雷;;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诗达;;工会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主要问题[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2 陈诗达;;强化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对策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3 陈诗达;;完善政府在劳动关系调整中的角色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4 邱国兵;;构建和谐社会新时期背景下的劳资关系[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梁海慧;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2 尹海洁;城市贫困人口的经济支持网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陈留彬;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于桂兰;私营企业工人劳动力价值实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李伟梁;城市利益关系的社区调整及其发展趋势[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正喜;珠三角以农民工为劳动者的劳资冲突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浩然;人本理念下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管理模式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8年

2 李立清;在中国企业实施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之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3 吴金华;转型期劳动者权益法律保护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4 屠国玺;城市特权—城市贫困研究的新视角[D];兰州大学;2006年

5 金青兰;“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城市乞丐问题[D];吉林大学;2006年

6 朱秀玲;论工会组织的维护职能[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7 陈勇军;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夏金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溢;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问题之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孔凡静;我国立法过程中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D];山东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曹小华;;构建和谐社会之弱势群体保护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夏小林;私营部门:劳资关系及协调机制[J];管理世界;2004年06期

3 丁胜如;加入WTO对我国劳动立法和劳动关系的影响及对策[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洪朝辉;论中国城市社会权利的贫困[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5 籍亚玲;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社会保障法制定和实施的逻辑起点[J];兰州学刊;2003年05期

6 陈剩勇,林龙;权利失衡与利益协调——城市贫困群体利益表达的困境[J];青年研究;2005年02期

7 孙立平;权利失衡、两极社会与合作主义宪政体制[J];战略与管理;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春e,

本文编号:549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549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f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