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中国劳务派遣制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0 07:32

  本文关键词:中国劳务派遣制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雇佣制度 劳务派遣 劳动者 政治经济学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中国的工人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受益者,他们反而承受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代价。他们劳动在生产一线,成就了中国“世界工厂”的称号,他们干着最脏最苦最累的活儿,却拿着极低的工资,而且得不到保障。2010年富士康工人用最无奈的方式——“十二连跳”表达出他们的不满。 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工人阶级之所以受到如此不公的待遇,是因为中国的用工制度仍然很不完善。于是,2008年出台的《劳动合同法》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但是,它也给很多工人带来了不幸 2007年底,趁《劳动合同法》尚未正式实施之际,大量企业通过逆向劳务派遣把正式工人转变为劳务派遣工入,劳务派遣一时成为众企业青睐的用工制度。正如一位劳务派遣公司的总经理所言,“造成劳务派遣高峰的主要原因,正是《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劳务派遣的限制性规定即“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不具任何操作性。但事实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第三十八条对劳务派遣的时间、岗位等进行了限制,如使用劳务派遣限制在非主营业务岗位,不超过6个月等,但由于一些利益集团的游说,实施条例正式公布时便删除了此条。 对于工人来讲,劳务派遣是一场噩梦,是企业为了逃避责任而采取的措施,许多工人一夜之间由企业的正式工人变成了劳务派遣工,自己上班的公司与自己不存在任何劳动关系。王全兴教授认为,“劳务派遣在一定意义上是对劳动制度改革中已经取消的临时工制度的回归,使派遣工也成为劳动待遇低于正式工的一种身份,甚至派遣工的地位还不及当年的临时工。” 目前,对劳务派遣的探讨主要集中在法律和现状描述的层面,或指出劳务派遣相关法律制度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完善劳务派遣的措施;或通过案例的分析指出劳务派遣的不合理性;或站在企业的立场上,提出资方责任或者规避措施等。这些对劳务派遣的探讨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并没有把劳务派遣与中国工人阶级的现状结合起来,更没有对劳务派遣背后深层次的内容如权利体系、制度的根源、法律的本质等进行分析。要想深刻的理解劳务派遣,揭示劳务派遣的本质,必须从经济的角度,以劳动者为主体,以资本的发展逻辑来研究劳务派遣。本论文将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揭示劳务派遣的本质,进而分析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和问题,以此促进中国用工制度的完善。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从理论的角度探讨劳务派遣的本质,并以国外劳务派遣的发展作为论据进行分析。第二章论述我国劳务派遣的发展历史,把我国劳务派遣的历史分为四个阶段——涉外劳务派遣、国企改制中的劳务派遣、市场化的劳务派遣以及《劳动合同法》立法中的劳务派遣。第三章承接第二章的历史,论述我国劳务派遣的发展现状、问题等。最后,第四章分析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发展背后的原因,并由此展望劳务派遣发展的未来。
【关键词】:雇佣制度 劳务派遣 劳动者 政治经济学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52;F249.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导论9-12
  • 一、选题意义9
  • 二、研究动态9-10
  • 三、研究方法10-11
  • 四、概念界定11-12
  • 第一章 劳务派遣制度12-23
  • 第一节 雇佣制度12-16
  • 一、劳动力与劳动力的买和卖12-13
  • 二、雇佣制度的产生13-14
  • 三、雇佣制度的各种形式14-16
  • 第二节 资本主义雇佣制度的各种形式16-19
  • 一、短期雇用制度16-17
  • 二、长期雇佣制度用工17-18
  • 三、其他雇佣制度18-19
  • 第三节 劳务派遣制度及其本质19-23
  • 一、劳务派遣制度19-20
  • 二、劳务派遣制度的本质20-21
  • 三、劳务派遣制度在国外的产生和发展21-23
  • 第二章 中国劳务派遣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3-35
  • 第一节 劳务派遗的产生23-24
  •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雇佣制度23-24
  • 二、涉外劳务派遣24
  • 第二节 服务于国企改制的劳务派遣24-27
  • 一、"主人"变成"包袱"24-25
  • 二、劳务派遣安置国企下岗职工25-26
  • 三、劳务派遣甩"包袱"26-27
  • 第三节 市场化的劳务派遣27-31
  • 一、劳务派遣的市场化27-28
  • 二、"民工荒"与劳务派遣28-30
  • 三、劳务派遣与劳动力的市场化30-31
  • 第四节 《劳动合同法》立法中的劳务派遣31-35
  • 一、《劳动合同法》立法中的博弈31-33
  • 二、《劳动合同法》促进劳务派遣的发展33
  • 三、逆向劳务派遣33-35
  • 第三章 我国劳务派遣的现状及其问题35-44
  • 第一节 劳务派遣的发展现状35-37
  • 一、劳务派遣的概况35-36
  • 二、可口可乐装瓶厂的劳务派遣概况36-37
  • 第二节 劳务派遣对劳资关系的影响37-41
  • 一、降低用工成本37-38
  • 二、工人权益无法保障38-39
  • 三、有利于大资本对小资本的竞争39-40
  • 四、增加相对过剩人口和保障工人权益40-41
  • 第三节 劳务派遣中存在的问题41-44
  • 一、法律规范的不完善42-43
  • 二、劳务派遣的滥用43-44
  • 第四章 中国劳务派遣制度的改革思路44-50
  • 第一节 劳务派遣背后的原因44-47
  • 一、官僚资本的再生44-45
  • 二、官僚资本与劳务派遣45-46
  • 三、劳动者的非组织化46-47
  • 第二节 中国劳务派遣制度的改革方向47-50
  • 一、劳动者素质技能的提高47-48
  • 二、劳务派遣的规制和完善48
  • 三、劳动者联合的劳务派遣48-50
  • 总结50-51
  • 参考文献51-5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5-56
  • 致谢56-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杰;翁宇;;雇佣关系的演变和管理[J];商业研究;2006年11期

2 ;北京发展劳务派遣和社区公益就业组织[J];劳动保障通讯;2000年09期

3 杨生文;再就业的又一个重要渠道——走近北京劳务派遣企业[J];劳动保障通讯;2002年05期

4 魏艳春;国际人才派遣业的发展[J];中国人才;2003年05期

5 刻捷 ,剑骅;组建下岗职工劳务派遣公司探析[J];当代经济;1998年05期

6 傅劲德;;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也搞劳务输出?[J];上海党校学报;1985年09期

7 张溪;;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经济分析[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8年10期

8 俞晓婷;;论我国劳务派遣的现状和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9年22期

9 俞元诚;;值得商榷的劳务派遣用工形式[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丁爱萍;;全国冠军为“临时工”之悲[J];公民导刊;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黄秀丽;[N];北京日报;2006年

2 高罗胜 缪友清 姜宏强;[N];常州日报;2005年

3 陈晶晶;[N];法制日报;2008年

4 海南大学法学院 王琳;[N];广州日报;2007年

5 任卫东 唐卫彬;[N];经济参考报;2002年

6 孙瑞灼;[N];经济参考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张延龙;[N];经济观察报;2008年

8 记者 孙兴伟;[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崔世海 实习记者 刘长;[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9年

10 陈霖;[N];湄洲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付钟瑶;中国古代雇佣契约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93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593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3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