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芦淞区中小企业劳动争议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株洲市芦淞区中小企业劳动争议问题研究
【摘要】:目前,中国正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效益和质量提高,经济转型发展深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部分产业正面临着调整、限制和淘汰的新挑战,这对整体就业形势,特别是就业结构产生较大冲击,并可能由此引发劳动争议的新问题、新特性。本研究通过对株洲市芦淞区中小企业劳动争议处置机制进行考察研究,分析认为株洲市芦淞区中小企业劳动争议在在劳动关系框架性因素,劳动法律制度性因素,经济、社会性因素和劳动关系当事人自身等因素的影响下,株洲市芦淞区中小企业劳动争议的处置面对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蔓延快、传播广、易失控;相关法律制度缺少对恶意举报、维权过度、恶性维权相应的约束或惩戒;政策维稳施压,执法难严;陈旧管理思维,教育缺失等难题。最后,本文提出了改善株洲市芦淞区中小企业劳动争议处置的对策建议。首先是健全劳资关系法律体系,完善相关劳动制度。主要包括完善与规范《劳动合同法》以及完善劳资争议处理相关法律制度;其次是强化劳资关系主体责任,在企业员工及其工会责任上,要突出加强集体谈判职能,在企业社会责任上,要突出转变企业经营理念;最后是转变政府职能,明确劳资关系管理目标,主要包括完善对劳动者的保护制度,加强劳动监察力度,规范企业用工以及加强对劳资关系的协调和仲裁。
【关键词】:劳动关系 劳动争议 和谐劳资关系 中小企业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5;F249.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11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1-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1.2.3 研究评述14-15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15-17
- 1.3.1 研究内容15
- 1.3.2 研究方法15-17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17-23
- 2.1 概念界定17-19
- 2.1.1 劳动关系17-18
- 2.1.2 劳动争议18-19
- 2.2 理论基础19-23
- 2.2.1 劳动关系理论19-21
- 2.2.2 五阶段冲突理论21-23
- 第三章 株洲市芦淞区中小企业劳动争议的现状分析23-30
- 3.1 株洲市芦淞区中小企业发展概述23
- 3.2 株洲市芦淞区劳动争议的现状总览23-26
- 3.3 各类劳动争议分析26-30
- 3.3.1 劳动报酬争议的分析26-27
- 3.3.2 劳动合同争议的分析27-28
- 3.3.3 社会保险争议的分析28-30
- 第四章 株洲市芦淞区中小企业劳动争议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0-39
- 4.1 株洲市芦淞区中小企业劳动争议存在的问题30-32
- 4.1.1 企业方用工相对规范,“变通落实”埋劳动争议隐患30
- 4.1.2 劳动者趋于年轻化,偏好网络社交,相关法律知晓度低30-31
- 4.1.3 工会在劳动争议处置中缺位情况严重31
- 4.1.4 劳动争议的复杂程度升级,,存在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31-32
- 4.2 中小企业产生劳动争议的原因32-36
- 4.2.1 外部宏观环境因素32-35
- 4.2.2 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管理因素35-36
- 4.2.3 当事人自身因素36
- 4.3 株洲市芦淞区中小企业劳动争议处置面临的难题36-39
- 4.3.1 合理规避,执法难严36-37
- 4.3.2 无序讨薪,维稳无规37
- 4.3.3 恶意恶性,制度有漏37-38
- 4.3.4 陈旧管理,教育缺失38-39
- 第五章 完善株洲市芦淞区中小企业劳动争议处置机制的对策建议39-47
- 5.1 健全劳动关系法律体系,完善相关劳动制度39-42
- 5.1.1 完善与规范《劳动合同法》39-40
- 5.1.2 完善劳动争议处理相关法律制度40-42
- 5.2 强化劳动关系主体责任42-44
- 5.2.1 转变企业经营理念42-43
- 5.2.2 加强集体谈判职能43-44
- 5.3 完善内部人力资源管理44-47
- 5.3.1 正视劳动争议问题44-45
- 5.3.2 中小企业招聘的对策45
- 5.3.3 中小企业薪酬体制管理的对策45-46
- 5.3.4 健全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管理46-47
-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47-49
- 参考文献49-52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52-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春鸣;浅谈企业劳动争议的调节[J];北方经贸;2000年02期
2 ;劳动争议仲裁办事手续(九)劳动争议仲裁参加人的条件[J];劳动保护;2000年08期
3 ;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有哪些?[J];税收与社会;2000年06期
4 ;关于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调查[J];中国工运;2000年05期
5 ;解决劳动争议有哪些途径?[J];中国职工教育;2000年07期
6 ;从事兼职发生劳动争议怎么办?[J];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05期
7 熊成涛;做好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J];中国工运;2002年05期
8 姚韶军;旷工、病假引起的劳动争议[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年03期
9 刘培;北京市东城区 成立劳动争议调解指导委员会[J];工会博览;2002年22期
10 裴丽红;;劳动争议及劳动争议处理制度[J];中国社会保障;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婉婷;;劳动争议的预防和处理[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2 白保群;;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异同[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黄玉华;;劳动争议及其预防[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建平;;当前劳动争议的特点和劳动争议处理中的特殊法律问题[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姚彬;黄良军;;对处理劳动争议效率的思考[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顾金林;;简言社区劳动争议调解是构建和谐稳定社会发展的需要[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7 刘淑芬;;议劳动争议立法的出现及发展[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8 王中;陈曦;刘显中;侯继山;;我国劳动争议解决制度的反思与重整[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9 李航;;正确处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问题研究[A];2003’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论文集[C];2003年
10 马建军;;涉外劳动争议的法律适用以及司法管辖[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伟杰;应当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劳动争议调解的作用[N];工人日报;2006年
2 谢升;劳动争议调解是工会维权的重要机制[N];工人日报;2007年
3 潘跃;工会力推调解解决劳动争议[N];人民日报;2007年
4 郑勇;5月起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N];工人日报;2008年
5 史秉恒;甘肃开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宣传日活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6 通讯员 佚名;河北:3部门联合通知停止征收劳动争议仲裁费[N];就业时报;2008年
7 记者 顾雯 实习生 杨志;6种劳动争议 街道便可调解[N];南京日报;2009年
8 记者 汤碧琴 通讯员 江浩波 童密芳 北仑记者站 顾霄扬;我市建立社会化劳动争议调处机制[N];宁波日报;2009年
9 记者 王宝杰 通讯员 韩云琴;吉林 部署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试点[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10 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劳动争议处理处副处长 黄龙;准确把握工会在劳动争议调解中的地位和作用[N];工人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蔡毅芬;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熊琳;日本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及其最新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炜炼;论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欢;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衔接[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3 韩笑;我国劳动争议裁审关系比较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高靖茹;论我国劳动争议协商处理制度[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纪阳;金州新区劳动争议仲裁管理调研报告[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孙志勤;劳动争议处置的双轨制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7 朱倩山;群体性劳动争议预防及处理机制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8 季丽琛;论集体劳动争议的现状及处理机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9 陈志毅;东莞市人力资源局莞城分局劳动争议仲栽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D];云南大学;2015年
10 祖宇航;基于长效机制的哈S乳品有限公司劳动争议预警系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962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596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