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劳资关系法律规范的历史演变与改革论争——历史与理论的宏观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05 05:16

  本文关键词:劳资关系法律规范的历史演变与改革论争——历史与理论的宏观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争议 中国模式 劳资关系


【摘要】:2010年突发的一系列劳动争议事件诘问着"中国模式"。从法律层面来看,中国法制体系对劳动者的保护尚存在严重不足。文章从历史与理论的宏观视角,对发达国家劳资关系法律规范的历史演变及最新的改革论争做一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探寻中国劳资关系法律规范的应有之路,以期为中国的劳资关系调整抛砖引玉。
【作者单位】: 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法学研究科;
【关键词】劳动争议 中国模式 劳资关系
【分类号】:D912.5
【正文快照】: 2010年突发的一系列大范围的劳动争议事件,促使我们对“中国模式”进行再认识、再反省、再定位。在劳资关系领域,中国自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之后的2003至2008年间,又陆续出台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多项法律,掀起一股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磊;;工潮推动劳工政策转型[J];南风窗;2010年13期

2 胡兴建;"社会契约"到"社会连带"——思想史中的卢梭和狄骥[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东升;;如何阐述中国模式[J];IT经理世界;2008年20期

2 ;声音[J];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06期

3 李抒望;;独领风骚的“中国模式”——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J];福建理论学习;2009年06期

4 李抒望;;独领风骚的“中国模式”——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J];江南论坛;2009年07期

5 李抒望;;独领风骚的“中国模式”——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J];天津政协公报;2009年07期

6 俞可平;;“中国模式”并未完全定型[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07期

7 吴宏放;;“中国模式”的理论解读与前景展望[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8 刘建飞;;应当超越中国模式的政治内涵[J];人民论坛;2010年24期

9 杨继绳;;我看“中国模式”[J];炎黄春秋;2011年01期

10 葛少英;;论劳动争议的有效预防[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柱;;构建和谐劳动(劳资)关系的机制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诗达;;非公经济劳动关系的历史演变[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3 郝建;;三特:中国模式的独特内涵[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4 王庆五;;关于对中国模式三点特性的认识[A];列宁与东方社会——中日社会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陈少晖;;新合作主义:中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整合的目标模式[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方松华;;中国模式与中国文明——最寻中国模式背后文明的力量[A];全球化时代中国价值与美德的复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杨锦英;吴君槐;;利益共享:构建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基础与发展方向[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马丽雅;;后金融危机时代海外视阈下的“中国模式”[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小鲁;;政府与市场:中国模式之辩[A];当前形势与改革座谈会内容汇编[C];2011年

10 周晓梅;;构建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阴工会全力推动劳资关系和谐发展[N];江阴日报;2010年

2 赵正辉 潘志江;无锡全力追求劳企两利与共赢[N];江苏经济报;2009年

3 记者 赵达;和谐劳资关系是航空安全的首位[N];光明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杨颖辉;劳资关系和谐非常重要[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5 小徐;全省工会劳调工作现场会召开[N];无锡日报;2009年

6 居敏晓 周龙;我市开创劳资关系和谐新模式[N];江阴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赵刚;变“单打独斗”为齐抓共管[N];人民法院报;2010年

8 霍国庆;中国模式的辉煌与未来[N];中国贸易报;2005年

9 张毅 贾玉平;邮政企业劳动争议的防范与化解[N];中国邮政报;2005年

10 本报专稿 佳木 相红;新型劳动争议:15万业务费该不该给?[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宁;中国转型期劳资关系冲突与合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赵早;劳资冲突的经济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3 熊琳;日本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及其最新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周勇;中国政府绩效审计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苗向军;我国备战奥运会组织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6 邓白桦;纳粹德国“企业共同体”劳资关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吴君槐;利益分享视角下的和谐劳资关系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8 罗后清;当代西方劳动力产权制度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9 刘咏华;美国对日占领政策与日本劳资关系的重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旭东;法律规范理论之重述[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海英;论劳资关系中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刘丽文;罢工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郑钢;论我国私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劳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立;我国民营企业劳资关系问题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于爱华;“劳动合同法”实施背景下A公司劳资关系变革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雷云;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和谐稳定劳资关系的思考[D];清华大学;2004年

7 熊薇;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劳资关系[D];暨南大学;2006年

8 金玮;论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调节机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徐凯峗;我国当前私营企业工人遭受不公正对待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秦雯;罢工权立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233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6233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e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