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与整合:从英国ACAS看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改革
本文关键词:借鉴与整合:从英国ACAS看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改革
【摘要】:近年来,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人们对仲裁和诉讼关系以及制度设计详加探讨的同时,却未给予调解足够的重视。我国现有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劳动关系发展的需要。借鉴英国ACAS的制度和组织,在比较两国差异的基础上从信用的视角提出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改革的方案,整合现有资源,以发挥调解制度的作用,促进劳动争议的解决。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英国ACAS 劳动争议 调解制度 信用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由于劳动争议的特殊性,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应是多元化的。我国《劳动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及新近制定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确立了四种处理劳动争议的方式,即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其中,调解是指在第三人的参与下,通过说服、劝导,促使争议双方达成和解。劳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辜明安;;法治视角的社会信用之构建刍议[J];河北法学;2006年04期
2 王远佳;走近英国ACAS[J];中国劳动;2002年12期
3 陶然;关于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探讨[J];求实;2004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继光;;税收法律关系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强昌文;;法理学教改的基本思路——从素质教育谈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翟继光;;经济法责任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4 王清平,段斌;企业会计涉假民事法律责任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郭哲;;对“见死不救”的法理学再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吕明;;制度、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对法治“本土资源论”的一种补充[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欧建海;;论政治文明和依法治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王广庆;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张萍;;论大学生现代意识——从素质教育谈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张艳霞;;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与利益本位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建泉;;刑事和解与公诉权浅论[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苗菁;霍俊男;;浅析新形势下有形建筑市场的发展与创新[A];责任与使命——七省市第十一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联席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3 衣文静;;判决错误对诉讼与守法的激励机制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戴激涛;;预算法:宪法之下的财政基本法——从预算法的修订说起[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王敏志;翁国民;;社会自治组织之生成及我国相关立法之完善——以贸易救济中的行业协会为视角[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6 张志伟;;农村水污染问题初探[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杨朝霞;;论动物福利立法的定位——道德法律化的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赵美珍;戈琳;;论生态文明与环境法治[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赵爽;卞洋洋;;刍论气候资源的法律保护[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10 叶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法律思考[A];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高层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梁睿;美国清洁空气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6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曹和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本取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陆晶;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凌艳;我国知识产权滥用反垄断法规制的思考[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芳;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肖兴;环境权入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9 张原;解雇事由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彭慧玲;论交通肇事罪的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正华;“泛法律主义”思潮中的道德失缺[J];当代法学;2002年04期
2 覃有土,李正华;论商业信用与商业信用制度之构建[J];法商研究;2003年02期
3 王存河;政府信用的内涵及制度保障[J];法学评论;2004年05期
4 吴汉东;论信用权[J];法学;2001年01期
5 汪丁丁;回顾“金融革命”[J];经济研究;1997年12期
6 陈彩虹;法律:一种激励机制[J];书屋;2005年05期
7 徐艳秋;略论诚信危机的原因及其对策[J];学术交流;2003年06期
8 文亚青,许胜江;社会信用失范的原因与对策[J];学术交流;2004年02期
9 陈保中;政府信用建设及其法治路径[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刘松山;论政府诚信[J];中国法学;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国良;;劳动争议实体化基本框架探索 上海建立分层次劳动的争议处理体系[J];中国劳动;2007年06期
2 裴子军;;有关铁路劳动争议的几点看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17期
3 ;1998年全省劳动争议审理结案2800件[J];劳动理论与实践;1999年06期
4 张孝军;;减少铁路劳动争议发生的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29期
5 俞瑛;;试论劳动争议的预防与处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J];才智;2008年19期
6 ;学习宣传《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②[J];四川劳动保障;2008年06期
7 胡丽丽;陈儒坤;;论劳动争议仲裁前置原则[J];法制与社会;2007年01期
8 王泰昌;;煤炭企业劳动争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煤炭;2008年06期
9 孙树;曹定武;曾卓智;;劳动争议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宁乡县为例[J];职业;2010年27期
10 ;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办法[J];湖南政报;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江华;;对劳动争议处理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劳动保障问题研究[C];2005年
2 叶青华;叶坤;付清林;;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我市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现状及对策探析[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许秀珠;;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法理学分析[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白保群;;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异同[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姚彬;黄良军;;对处理劳动争议效率的思考[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舟山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课题组;;当前劳动争议处理中若干疑难问题与对策分析[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四辑)[C];2005年
7 王建平;;当前劳动争议的特点和劳动争议处理中的特殊法律问题[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陈玉萍;;劳动争议纠纷仲裁案件的管辖问题——建立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上“双轨”管辖体系的可行性[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龚和艳;;劳动仲裁受案范围争议问题的法理分析[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10 张萍;;劳工法律援助的理论和实践[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娇萍;劳动争议处理立法走向受关注[N];工人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屠少萌;劳动争议处理:困扰依旧[N];人民法院报;2006年
3 高云 郭琼玉;劳动争议处理 困难中前行 机遇中奋进[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4 记者 刘静;劳动争议处理 需增仲裁效力[N];北京人才市场报;2011年
5 郝希升;对劳动争议处理“一裁两审”的再思考[N];工人日报;2002年
6 关怀 姜俊禄 张恒顺 阮定华 李利;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
7 路平;体制选择是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焦点[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8 汤碧琴邋通讯员 刘震;劳动争议,别错过了申诉时效[N];宁波日报;2007年
9 彭光华;劳动争议处理立法中的两个关键问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10 记者 王娇萍;劳动争议处理呼唤法律支持[N];工人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蔡毅芬;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周卫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资争议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婧婷;美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恒;主要发达国家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研究及启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杨芳霞;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法律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陈唯得;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反思与完善[D];复旦大学;2010年
5 林小娥;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中的政府角色探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许勤;企业劳动争议处理制度问题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7 马小梅;探索建立劳动争议处理新机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吴雪花;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王惠军;论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司法化改革[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周丹单;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059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705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