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与侵权赔偿竞合的法律分析及对策
本文关键词:工伤赔偿与侵权赔偿竞合的法律分析及对策
【摘要】:工伤事故产生后,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竞合形态是多样的。论题通过对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竞合的两种不同情形进行法律分析,主张因用人单位侵权产生的竞合应采用取代模式,因第三人侵权产生的竞合应采用兼得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对策。
【作者单位】: 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工伤赔偿 民事侵权赔偿 取代模式 兼得模式
【基金】:南京财经大学科研基金项目(B0707)
【分类号】:D922.55
【正文快照】: 劳动者因执行职务而受到人身伤害或患职业病为工伤。对于工伤事故受害人通常可以获得工伤保险赔偿,但是受到工伤的劳动者往往同时是民事侵权法中向加害人请求侵权赔偿的受害人,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如何适用才能更好地实现“损害填补”,国外立法也经历了由传统侵权行为法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新宝;;工伤保险赔偿请求权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关系[J];中国法学;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世虎;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问题研究[J];现代法学;2002年04期
2 耿利航;信托财产与中国信托法[J];政法论坛;2004年01期
3 王建东;毛亚敏;;建设工程合同的主体资格[J];政法论坛;2007年04期
4 张守文;经济法责任理论之拓补[J];中国法学;2003年04期
5 吕来明;;论商业机会的法律保护[J];中国法学;2006年05期
6 李春燕;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研究[J];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03期
7 邓旭;间接代理略论[J];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8 陈信勇,徐继响;论动产让与担保与动产抵押之雷同——兼评我国民法(草案)对动产让与担保与动产抵押的规定[J];法学论坛;2004年04期
9 李力,韩德明;解释论、语用学和法律事实的合理性标准[J];法学研究;2002年05期
10 崔建远;无权处分辨——合同法第51条规定的解释与适用[J];法学研究;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湘兰;向明华;;司法拍卖船舶的瑕疵担保问题[A];2007年海商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吴旭;黄嘉琳;;物权请求权不应适用诉讼时效[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赵莉;;我埋单你受益——从银行房贷合同看“霸王条款”[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东;论跨国公司治理中的责任承担机制[D];厦门大学;2001年
2 李光林;企业产权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谢鸿飞;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赵廉慧;财产权的概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谢永江;资产证券化特定目的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苗鸣宇;民法典的活力之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任庆恩;中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8 刘楠;法律的确定性问题[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9 蔡磊;非营利组织基本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10 石长江;证券投资基金治理及基金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金强;所有权保留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何俐;债权物权化[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3 谭华霖;论合同效力[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谢九华;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5 于佩丽;新闻侵害商事人格权的责任与抗辩[D];清华大学;2004年
6 王鹏;处分行为与物权变动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卢广瑜;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若干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田玲玲;共同危险行为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范振国;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黄箭;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吕琳;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适用关系研究[J];法商研究;2003年03期
2 周开畅;社会法视角中的“工伤保险和民事赔偿”适用关系[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开畅;论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的法律适用[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童贵文;从责任保险看侵权法的危机与发展趋势[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美香;;上下班途中因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工伤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年19期
2 许楚敬;江洁周;;我国民事侵权引发工伤的赔付模式选择[J];探求;2011年04期
3 周爱红;;怎样避免工伤维权走弯路[J];家庭科技;2011年06期
4 刘晗;;再探工伤事故中工伤保险赔偿与第三人民事损害赔偿竞合时的选择——南平鸿志兴案例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年26期
5 马云波;;构建地方政府环境污染赔偿法律制度[J];中国律师;2010年02期
6 田庚;;工伤保险赔偿与第三人侵权损害赔偿竞合情形的裁判进路论部分兼得模式的选择[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贤日;;中国工伤认定制度探微——以最高法院公报的五个工伤认定案件为视角[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王志业;李争圆;;现行工伤认定制度的思考[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谭永良;;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郭立天;王雪鸿;;完善用人单位在工伤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竞合问题上的法律思考[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仕友;工伤赔偿和民事赔偿,可兼得吗?[N];中国建设报;2005年
2 记者 江泽丰 通讯员 马燕;“私了”后员工再索工伤赔偿[N];中山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宋识径;工伤赔偿:写入侵权责任法?[N];检察日报;2009年
4 通讯员 张任 青子 赵新强;企业一句“愿意私了” 工伤者被忽悠近一年[N];工人日报;2010年
5 记者 孙覆海 通讯员 葛红普;数道“拦路虎”导致工伤认定难[N];工人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黄红芳 杭春燕;下班途中买菜出事算不算工伤[N];新华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于怀清;分两步走,申请工伤赔偿[N];中国妇女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徐伟 本报通讯员 钟丽君;劳动者获工伤赔偿不再遥遥无期[N];法制日报;2011年
9 储振宇;获得工伤赔偿后能否提起侵权之诉[N];江苏法制报;2011年
10 医生 吴帅;“死太迟不算工伤”是制度性冷漠[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瑞鹏;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苏文普;我国工伤认定法律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张登;工伤赔偿与侵权赔偿竞合的法律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王彩钰;建立建全我国工伤预防机制的经济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李国胜;论上下班途中工伤的界定[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刘莉莉;论我国工伤认定法律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马玉宝;论我国的工伤认定及救济程序[D];燕山大学;2010年
8 孟薇;工伤认定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吴晶;风险社会中的工伤认定法律问题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10 付琰;工伤构成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7236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723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