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企业人事调动的法律理论与实践
本文关键词:台湾地区企业人事调动的法律理论与实践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变更 人事调动 调职 企业经营权
【摘要】:在台湾地区,企业人事调动并没有直接的法律依据,其处置模式是借鉴日本地区相关法理,以行政解释的方式建构相关规则并将其司法化。核心思想在于以劳动合同双方的合意为权源,在赋予用人单位人事调动权的同时防止该权利的滥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因调职而受重大不利影响。
【作者单位】: 福建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变更 人事调动 调职 企业经营权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一、台湾地区企业人事调动权的理论基础所谓企业人事调动,系指企业基于其生产经营所需,对劳动者的工作地点、工作内容等方面所作的调整。包括期满期回复原岗原职的临时性工作支援与出差,也包括非临时性也不含回复原职预期的调职。[1]本文所指称的人事调动限定于后者。(一)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凯;;关于《劳动合同法》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J];当代法学;2006年06期
2 ;《劳动合同法》亮点解读[J];共产党员;2007年16期
3 李新临;;切实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J];中国劳动保障;2007年09期
4 孙继伟;;企业如何应对劳动合同法?[J];上海经济;2007年08期
5 胡庆波;;企业没有误读法律——专家解读“辞职门”[J];法律与生活;2007年22期
6 ;《劳动合同法》凸显十大新意[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年21期
7 熊艳红;;与法共舞,,企业HR应对之策[J];人力资源;2007年21期
8 ;观点选登[J];上海国资;2007年11期
9 王健;;《劳动者的矛与盾》专题报道之一 劳动合同法四审之变[J];民主与法制;2007年19期
10 ;人才博客[J];现代人才;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富;;新《劳动合同法》与新型雇佣方式的发展[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李向民;;《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调查——基于企业员工的角度[A];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FITME 2010) Volume 3[C];2010年
3 孙为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双倍处罚之我见[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齐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软法”现象刍议[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6 钱祥福;;试论工会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设的途径与方法[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7 常凯;;《劳动合同法》应对还是执行[A];第四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潘耀丹;;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9 张天武;孙强;;关于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评析[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10 顾建华;汤延龄;周敏;;规范劳动合同,和谐劳动关系[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田丽;措美县四项措施确保《劳动合同法》实施[N];西藏日报;2008年
2 记者 吴珊;市政协视察我市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情况[N];黑河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辛红;四川2000乡村邮递员盼劳动合同法保护[N];法制日报;2010年
4 通讯员吾斯曼江·买买提;阿图什认真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N];克孜勒苏报;2010年
5 实习记者林文捷;劳动合同法应完善个人劳动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记者 李树军;市人大检查《劳动合同法》贯彻执行情况[N];朝阳日报;2011年
7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 林嘉;博弈与平衡:劳动合同法诞生记[N];光明日报;2011年
8 徐道稳 深圳大学法学院;劳动合同法立法目的已初步实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见习记者 李吉斌;贯彻执行好劳动合同法不留死角[N];法制日报;2011年
10 记者 徐博;认真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2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3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皎皎;解雇保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吴宏洛;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劳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杨彬;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宁;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2 李娟;论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则[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3 李晓娟;劳动关系非标准趋势下的劳务派遣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4 毛东彦;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劳务派遣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李鹏;劳动合同法视野下的竞业禁止[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6 魏珂;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完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邓雅静;《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郭喜平;完善我国劳务派遣中的同工同酬法律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贺媛媛;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劳动合同法有效执行的政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许静;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572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757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