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期限的制度经济学思考
本文关键词:劳动合同期限的制度经济学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合同期限 劳资关系 合作共赢 制度匹配 劳工权益
【摘要】:劳动合同期限与劳资利益的协调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劳资双方的合作共赢是雇佣关系长期化的基本要求,法律的着力点在于激发市场经济内在的劳资合作共赢机制的活力。在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都确定的情况下,雇佣关系的稳定、劳动合同的期限,主要取决于劳工技能的专用性程度。解决劳动合同"短期化"的根本途径,在于推动社会的技术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在"流动性"基础上追求"稳定性"的劳动合同制度模式,在利益动态协调过程中实现劳资关系的平衡与稳定。
【作者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关键词】: 劳动合同期限 劳资关系 合作共赢 制度匹配 劳工权益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基于演化博弈论的企业社会责任生产机制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样本”(10YJAZH079)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企业劳工责任生成机制的演化博弈论研究”(10151009001000003) 广州市哲社规划基金项目“珠江三角洲企业社会责任生成机制的SSP范式研究”(10Y73) “广州市转型期劳资利益协调机制演化的博弈论研究”(11Y3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091.349;D922.5
【正文快照】: 《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之后,国内学术界针对该法设置的相关制度,特别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合理性及经济效益问题,而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制度逻辑以及实现机制,还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将在分析劳动合同期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睿君;李子奈;;不同期限类型劳动合同的工资决定机制及差异——基于中国家庭住户收入调查数据的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10年02期
2 姚先国,翁杰;企业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2期
3 姚先国;翁杰;;雇佣关系的稳定性和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J];技术经济;2005年12期
4 刘佑铭;;论技术进步在劳资关系演变中的作用[J];教学与研究;2010年08期
5 魏小军;;《劳动合同法》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规定对劳资关系的影响——社会实证与效益评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6 曹燕;;劳动合同期限制度的域外经验与本土资源[J];兰州学刊;2008年05期
7 王旭冬;劳动者无条件预告解除权之畸形现状——对我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之反思[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年03期
8 张有亮;贾军;;转向与本体回归 劳动合同期限选择的思考[J];商业时代;2008年27期
9 李向阳;魏佳琪;;劳动合同期限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分析[J];商业时代;2010年25期
10 秦国荣;;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资伦理定位与制度安排[J];中国法学;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旭然;姚新胜;魏建光;樊沙沙;;河南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2 汪国银;;企业组织结构演变趋势:层级制还是网络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林f^;罗立仲;;论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交易[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熊建明;;污染源普查:官方主导抑或排污方主动申报——评《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及其实施方式[J];北方法学;2010年02期
5 罗仲伟;;中小企业理论研究的渊源与轨迹[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董志强,蒲勇健;人事管理经济学:一个述评[J];商业研究;2004年04期
7 雷勇;蒲勇健;;人力资源晋升模型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15期
8 朱波强;唐雪梅;;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部会计控制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3期
9 张帆;胡洪;张婷;;从权利倾斜配置角度看《劳动合同法》[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潘文年;;中国出版“走出去”:出版行业组织的作用分析——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框架[J];出版发行研究;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立;刘凤芹;;专用性人力资本与准租金安排——飞行员劳务合约的效率1[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2 汤吉军;王亚卓;;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滞后与金融政策[A];第六届国有经济论坛“欧盟—中国:区域政策与产业集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超;;从交易费用理论看武汉东西湖生态工业园的发展——以新沟工业园区为例[A];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刘长庚;高连水;;论公平分配实现的微观基础[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5 赵建;;马克思的非生产费用理论——兼与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概念相比较[A];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爱君;;企业的本质——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谈起[A];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汤吉军;;沉淀成本决策相关吗?[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苏方国;蒋建武;;社会交换、管理困境与组织协作[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覃家琦;;高管规模、代理科层与公司业绩——模型及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证据[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方勇;李晶;;非并网风电模式下中国风电产业的发展政策研究——一种基于制度变迁的分析范式[A];Proceedings of 2010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Electronics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Volume 6)[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骏;论美国纵向限制法律规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霞;中国农村经纪业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赵琪;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周莉荔;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市场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李增军;港口企业和谐网络运作机理及其对企业成长绩效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冰;企业在职培训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形成[D];浙江大学;2009年
9 谢里;制度安排与产业集聚:理论与经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刘征驰;服务外包组织治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平平;农地城市流转的交易成本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黄钰;竞争性战略联盟的稳定性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谢阶腾;我国大学学院运行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陆静;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翟旭丹;演员自雇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许丽丽;SSYMB扩建木浆项目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张静;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效率[D];湘潭大学;2010年
8 张小春;我国会计准则国际等效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周艳群;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张永红;企业团队激励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志刚;;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核与模式[J];财经科学;2008年05期
2 李坤刚;论劳动关系的稳定性和流动性——兼论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完善[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3 杨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若干实体法难题探讨[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董保华;;论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5 石茂生,李志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双方的利益平衡[J];法学杂志;2005年03期
6 姜颖;;劳动合同期限的立法探讨[J];法学杂志;2006年05期
7 陈芳;德国劳动合同终止制度与我国劳动合同解除制度之比较[J];法学;1998年04期
8 刘湘丽;我国企业职工培训现状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07期
9 刘福奇;;对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李小明,杨雅妮,郭莉;关于劳动合同期限的若干问题[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昭茹;劳动合同期限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胜;;“换位思考”是融洽劳资关系的“粘合剂”[J];人事天地;2010年19期
2 李弦;;合作共赢——构建我国和谐政党关系的基石[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张敬;;挪威集体谈判制度的现状研究[J];企业导报;2011年09期
4 萨本望;喻舒曼;;关于中美关系的几点认识[J];和平与发展;2011年03期
5 胡莹;;论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资关系的相向运动[J];求实;2011年07期
6 李春立;陈彦彦;;论工会对农民工劳资关系之协调[J];学术交流;2011年06期
7 蔡成平;;劳资关系法律规范的历史演变与改革论争——历史与理论的宏观分析[J];时代法学;2011年04期
8 郑风田;;从“传化”经验看资本与劳动如何传情[J];工会博览;2011年07期
9 于宏源;;以绿色共赢为核心的中国能源环境外交[J];国际展望;2011年04期
10 陈俊星;;我国地方政府间合作问题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桂兰;;从“单产权制度”到“双产权制度”——劳资关系由“冲突”走向“合作”的产权理论基础演化轨迹[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杨俊青;;工资激励职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劳资关系理论的发展与应用[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韩金华;;树立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基于《资本论》的视角[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杨锦英;吴君槐;;利益共享:构建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基础与发展方向[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诗达;;非公经济劳动关系的历史演变[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6 陈少晖;;新合作主义:中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整合的目标模式[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姚先国;赖普清;;中国劳资关系的城乡户籍差异[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四辑)[C];2005年
8 王玉柱;;构建和谐劳动(劳资)关系的机制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郭爱萍;;劳资关系与政府协调作用的若干思考[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钱书法;周绍东;;分享型劳资关系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基于江苏民营经济的分析[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智尤;构建新型的劳资关系[N];学习时报;2005年
2 陆建义;“劳资关系和谐至关重要”[N];孝感日报;2008年
3 本报评论员;和谐发展 劳资共赢[N];无锡日报;2009年
4 江锡民 马薇;无锡构建劳资关系三级协调机制[N];新华日报;2009年
5 记者 叶晓楠;中国私企劳资关系正在改善[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6 河南煤化集团中原大化公司党委书记 周瑞庆;应重视调协劳资关系[N];中国化工报;2009年
7 向阳 记者 李成;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政府、企业、职工话危机[N];眉山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蔡春智;建设和谐劳资关系共度经济寒冬[N];民营经济报;2009年
9 邵延庆;努力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N];济宁日报;2009年
10 许丽丹;创新载体建设 和谐劳资关系[N];无锡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宁;中国转型期劳资关系冲突与合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赵早;劳资冲突的经济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3 夏芸芸;我国企业劳资收入分配正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吴宏洛;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劳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邓白桦;纳粹德国“企业共同体”劳资关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吴君槐;利益分享视角下的和谐劳资关系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7 罗后清;当代西方劳动力产权制度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8 刘咏华;美国对日占领政策与日本劳资关系的重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光;冲突到稳定[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高杰;私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敏芳;温州私营企业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研究[D];温州大学;2010年
2 徐聪颖;论强盛巅峰时期的英国劳资关系(1850-1880)[D];南京大学;2011年
3 胡宁;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社会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鹏华;基于社会保险视角下的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曾国文;论我国市场经济下劳资关系的法律调整[D];苏州大学;2001年
6 姜家东;案例研究:HD公司的劳资关系管理[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陶海英;论劳资关系中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8 刘飞;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劳资关系重构研究[D];广西工学院;2011年
9 郑钢;论我国私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劳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立;我国民营企业劳资关系问题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778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777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