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劳动立法的演变及其启示
本文关键词: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劳动立法的演变及其启示
【摘要】: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在劳动立法上经过了艰难探索的过程。在早期中央苏区劳动立法中,由于主张劳资对立,将资方作为革命对象,因而立法对劳动者保护的力度过大,对资方的限制过多,其结果使得劳动立法不仅没有起到保护劳动者的作用,相反对苏区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最终也损害了劳动者的根本利益。此后,在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期间,党不断对中央苏区的劳动政策进行反思,在主张劳资双方共同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出了"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处理劳资关系的方针。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在劳资关系政策上的演变,对当今我国的劳动立法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启迪和鉴戒意义。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劳动法 劳动政策 劳资关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劳动权保障与《劳动法》的修改”(项目批准号:05BFX0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劳动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乃是关乎劳动关系和劳资伦理秩序建构的重要活动。劳动关系立法绝不是简单的理论推演或主观设想,更不是立法者一时的心血来潮或善良愿望,它要求立法者应在对国情与现实社会关系作深入调研和思考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从建国前中国共产党进行劳动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董保华;;论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2 王强;“劳资两利”中的国家利益——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劳资关系思想探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丁俊萍;新中国成立前后党对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的认识和政策[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王强;“劳资两利”中的国家利益——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劳资关系思想的精神实质[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肖萍;;毛泽东财经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与新中国财经干部队伍建设[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李晓新;;宪法经济制度的规范化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4 夏玲,徐静;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创新——试论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的理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方应鸿;;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石国亮;;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创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孙显元;;二元 多元 和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李里峰;;经济的“土改”与政治的“土改”——关于土地改革历史意义的再思考[J];安徽史学;2008年02期
9 罗朝晖;;近百年来富农问题研究述评[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10 叶昌友;毛泽东、刘少奇对资本主义认识的若干比较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赵玉洁;;毛泽东的史学修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俊梅;杨蓓;;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杨桂宏;;关于山西互助合作问题争论的评析[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马又清;;以毛泽东统战理论为指导,做好在新社会阶层中的统战工作[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韩震;;论民族精神的历史性与时代性[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7 陆德生;;论铁军精神的形成[A];铁军精神研究——新四军成立70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8 段发虎;;浅谈学术交流对人才成长的促进作用[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9 姜红;;毛泽东重视历史文献的研究与利用[A];高校信息文献开发与利用——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第6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10 谭乃彰;;论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的战略思想[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周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动契约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穆随心;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晓燕;依法治国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吕书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小康社会[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9 李玉刚;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10 张拴平;张申府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原;解雇事由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陆静;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于丰恺;多元利益博弈下破产企业职工权益保障之考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翟旭丹;演员自雇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安增莹;完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几点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周艳群;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7 王艳军;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华武;我国劳动争议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9 李恒;主要发达国家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研究及启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杨大伟;我国人事争议解决机制的现状、探索与发展[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福奇;;对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黄宁;劳动合同若干实践问题研究[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常凯;劳权保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题中之义[J];中国劳动;2004年01期
4 沈同仙;权利保护和利益平衡——对劳动合同立法中几个有争议问题的看法[J];中国劳动;2005年07期
5 李培志;;《劳动合同法》应全力扭转合同短期化趋势[J];中国劳动;2006年02期
6 李坤刚;劳动合同法中的抑制与平衡[J];中州学刊;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悦光昭;劳动立法的卓越指导思想——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一点体会[J];中国劳动;1983年14期
2 廖秋子;;构建新型和谐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在泉州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陈文渊;加强劳动立法是当务之急[J];政法论坛;1989年04期
4 全承相;世界劳动立法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动态趋势[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4期
5 许浩;王一曦;;2007'劳动立法年[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8年01期
6 许浩;王一曦;;2007,劳动立法年[J];中国经济周刊;2008年02期
7 赵岩,曾鹿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论从苏维埃劳动法到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劳动立法的两次转变[J];延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8 ;劳动法的几个“第一部”[J];劳动保护;1994年09期
9 冯彦君;论劳动法是保障人权之法[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10 廉靖;;关于劳动立法若干问题的思考[J];经济问题;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诗达;;非公经济劳动关系的历史演变[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2 王玉柱;;构建和谐劳动(劳资)关系的机制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郭爱萍;;劳资关系与政府协调作用的若干思考[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于桂兰;;从“单产权制度”到“双产权制度”——劳资关系由“冲突”走向“合作”的产权理论基础演化轨迹[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杨俊青;;工资激励职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劳资关系理论的发展与应用[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韩金华;;树立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基于《资本论》的视角[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杨锦英;吴君槐;;利益共享:构建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基础与发展方向[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少晖;;新合作主义:中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整合的目标模式[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姚先国;赖普清;;中国劳资关系的城乡户籍差异[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四辑)[C];2005年
10 钱书法;周绍东;;分享型劳资关系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基于江苏民营经济的分析[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吴俊;劳资关系“法外运行”,监管部门失职[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柯华庆;集体谈判:博弈论视野下的劳资关系[N];学习时报;2010年
3 本报评论员;企业和员工:相互关爱共渡难关[N];深圳特区报;2008年
4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原副主席 陈明德;构建企业和谐劳资关系[N];中国工商报;2008年
5 记者 裴菊萍 通讯员 马旭东;创新式服务 劳资关系更和谐[N];酒泉日报;2008年
6 太化集团铁路运输公司 王建林;企业管理的新劳资关系[N];山西科技报;2000年
7 记者 宋长风;巫继学:建立和谐保证机制成当务之急[N];民营经济报;2005年
8 王凤源;致力构建和谐劳资关系[N];汕头日报;2005年
9 罗斌;劳资关系和谐需要法律支撑[N];南方日报;2007年
10 白莹;60年劳动关系的变迁[N];天津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咏华;美国对日占领政策与日本劳资关系的重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翼飞;公司管理人员的劳动法适用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3 张在范;俄罗斯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的实现机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罗宁;中国转型期劳资关系冲突与合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5 李红涛;劳资关系调整对就业增长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6 穆随心;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卫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资争议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8 邓白桦;纳粹德国“企业共同体”劳资关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梁茵;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周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动契约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聪颖;论强盛巅峰时期的英国劳资关系(1850-1880)[D];南京大学;2011年
2 胡宁;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社会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曾国文;论我国市场经济下劳资关系的法律调整[D];苏州大学;2001年
4 陶海英;论劳资关系中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5 刘飞;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劳资关系重构研究[D];广西工学院;2011年
6 郑钢;论我国私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劳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立;我国民营企业劳资关系问题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夏松;解决企业劳动争议之对策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9 秦雯;罢工权立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0 邓齐滨;哈尔滨解放区劳动法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79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779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