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俄罗斯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的实现机制

发布时间:2017-09-04 03:39

  本文关键词:俄罗斯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的实现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俄罗斯 劳动法 利益平衡理念 实现机制


【摘要】:俄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的实现机制是在其社会转型后所形成的政治、经济、法律思想环境中,借助于《劳动法典》的制定与修改塑造完成的,其基本任务就是要矫正劳资间严重失衡的利益分配关系,使之达到最佳一致。这一机制由劳动基准、社会合作、劳动合同与劳动救济四种机制构成。其中,前三种属于实体性机制,它们先后对原有的劳资利益分配格局进行了三次矫正。劳动基准是法律对劳资双方不平衡的利益分配关系进行的第一次矫正,社会合作机制在劳动基准之上进一步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待遇,而劳动合同机制则是在集体合同所确定的劳动条件的基础上再次增进了劳动者的利益。正是由于这三种机制的层层推进,劳动者的劳动条件才呈现出不断向上的趋势,劳动者也才能实现与雇主公平分享利润的目的。劳动救济机制属于程序性机制,,它一方面要为上述实体性机制的顺畅运行发挥保障性作用;另一方面,其本身亦须为劳动者的权利救济提供更多便利,从而实现救济程序的实质正义,填补劳资利益平衡的最后一个盲区。这四种机制在目的、功能、内容及逻辑上密切联系,构成了一个理念鲜明、内容完整、制度合理、逻辑严密的有机体。我国劳动法在利益平衡理念实现机制的构造上与俄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今后应在适当借鉴俄劳动立法经验的基础上,采取措施改良我国的劳动法律。一是将利益平衡确立为我国劳动法的理念;二是应增强我国劳动法社会中间层主体的活力;三是应构建完善的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实现机制。
【关键词】:俄罗斯 劳动法 利益平衡理念 实现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51.2;DD912.5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21
  • 绪论21-35
  • 一、 研究缘起21-23
  • 二、 研究意义23-25
  • 三、 研究现状25-29
  • 四、 新颖性及内容结构29-32
  • 五、 研究方法32-35
  • 第一章 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实现机制之塑成35-79
  • 第一节 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实现机制建构的基础35-54
  • 一、 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实现机制建构的政治基础35-42
  • 二、 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实现机制建构的经济基础42-48
  • 三、 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实现机制建构的法哲学基础48-54
  • 第二节 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实现机制的塑成54-66
  • 一、 萌生阶段:俄罗斯对旧《劳动法典》的修改54-57
  • 二、 定型阶段:《俄联邦劳动法典》的制定57-63
  • 三、 成熟阶段:《俄联邦劳动法典》的完善63-66
  • 第三节 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实现机制的基本问题分析66-77
  • 一、 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的内涵与特点66-71
  • 二、 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实现的路径与方法71-74
  • 三、 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实现机制的构成74-77
  • 本章小结77-79
  • 第二章 劳动基准法律机制79-137
  • 第一节 劳动基准法律机制的构成及其功能79-87
  • 一、 劳动基准的概念及其特点79-80
  • 二、 劳动基准法律机制的构成80-81
  • 三、 劳动基准法律机制在利益平衡理念实现中的功能81-87
  • 第二节 劳动基准法律机制的构成之一: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87-102
  • 一、 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的概念与功能87-89
  • 二、 工作时间89-95
  • 三、 休息休假95-102
  • 第三节 劳动基准法律机制的构成之二:工资102-114
  • 一、 工资及其立法的意义102-105
  • 二、 最低工资105-109
  • 三、 特殊情况下的工资109-111
  • 四、 工资支付保障111-114
  • 第四节 劳动基准法律机制的构成之三:劳动保护114-135
  • 一、 劳动保护及其作用114-116
  • 二、 劳动保护要求116-120
  • 三、 劳动保护组织120-122
  • 四、 员工劳动保护权的保障122-135
  • 本章小结135-137
  • 第三章 社会合作法律机制137-177
  • 第一节 社会合作法律机制的引入及其价值137-151
  • 一、 社会合作法律机制的引入与深化137-140
  • 二、 社会合作法律机制的构造140-144
  • 三、 社会合作法律机制在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实现中的价值144-151
  • 第二节 集体谈判——社会合作法律机制运行的主要形式151-166
  • 一、 集体谈判在俄罗斯的嬗变151-155
  • 二、 集体谈判的运行155-159
  • 三、 集体谈判的结果——集体合同与协议159-166
  • 第三节 社会合作法律机制运行的其他形式166-175
  • 一、 社会合作机关参与国家劳动政策的制定166-167
  • 二、 共同参与劳动争议处理167-168
  • 三、 员工参与权的行使168-175
  • 本章小结175-177
  • 第四章 劳动合同法律机制177-245
  • 第一节 劳动合同法律机制的基本问题分析177-187
  • 一、 劳动合同的概念与特点177-179
  • 二、 俄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历史演进179-181
  • 三、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在实现劳资双方利益平衡中的意义181-187
  •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订立与劳资利益平衡187-200
  • 一、 签订劳动合同的年龄要求187-189
  • 二、 签订劳动合同的保障189-191
  • 三、 劳动合同的期限191-195
  • 四、 招工试用195-196
  • 五、 劳动合同的条款196-199
  • 六、 劳动合同的形式199-200
  • 七、 劳动合同的生效200
  • 第三节 劳动合同的变更与劳资利益平衡200-210
  • 一、 劳动合同的协商变更201-202
  • 二、 劳动合同的法定变更202-210
  • 第四节 劳动合同的终止与劳资利益平衡210-225
  • 一、 劳动合同终止的根据及其利益衡量210-212
  • 二、 劳动合同终止的类型212-224
  • 三、 劳动合同终止的程序224-225
  • 第五节 员工个人信息的保护与劳资利益平衡225-233
  • 一、 员工个人信息及其法律保护的价值取向225-227
  • 二、 雇主整理员工个人信息的规则227-231
  • 三、 员工享有的保护个人信息的权利231-233
  • 四、 违反保护员工个人信息法的责任233
  • 第六节 违反劳动合同的赔偿责任与劳资利益平衡233-244
  • 一、 违反劳动合同赔偿责任的基本理论234-237
  • 二、 雇主对员工的赔偿责任237-239
  • 三、 员工对雇主的赔偿责任239-244
  • 本章小结244-245
  • 第五章 劳动救济法律机制245-291
  • 第一节 劳动救济法律机制概述245-250
  • 一、 劳动救济法律机制的概念245-246
  • 二、 俄劳动救济法律机制的构造特点246-247
  • 三、 劳动救济法律机制的功能247-250
  • 第二节 劳动法的单方救济机制250-269
  • 一、 员工劳动权的行政救济250-258
  • 二、 员工劳动权的社会救济258-266
  • 三、 员工对劳动权的自我救济266-269
  • 第三节 劳动法的双方救济机制269-289
  • 一、 个体劳动争议处理制度270-279
  • 二、 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制度279-289
  • 本章小结289-291
  • 第六章 启示与借鉴291-329
  • 第一节 我国应将利益平衡确立为劳动立法的理念291-295
  • 一、 我国劳动法对立法理念的规定291-292
  • 二、 我国劳动法对立法理念规定的缺陷分析292-294
  • 三、 将利益平衡确立为劳动法理念的意义294-295
  • 第二节 我国应增强劳动法社会中间层主体的活力295-308
  • 一、 社会中间层主体是平衡劳资双方利益的关键性因素295-297
  • 二、 我国劳动法社会中间层主体活力的缺失及影响分析297-303
  • 三、 增强我国劳动法社会中间层主体活力的法律措施303-308
  • 第三节 我国应构建完善的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实现机制308-327
  • 一、 劳动基准制度的优化308-313
  • 二、 集体协商制度的重构313-315
  • 三、 劳动合同制度的完善315-322
  • 四、 劳动救济制度的强化322-327
  • 本章小结327-329
  • 结论329-333
  • 参考文献333-347
  • 致谢347-34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3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定东;程泓铭;王光银;;基础秩序失衡:关于苏联解体最根本原因的再认识(下)[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曹燕飞;;童工利益保护的法律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3 汪世虎;;法学视野的多方利益平衡与公司重整[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4 滕晓春;孟师;;从习惯到契约: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演进[J];研究生法学;2007年01期

5 赵定东;杨政;;阶层骤变与俄罗斯利益关系协调机制的失灵[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王树春;转型时期俄罗斯政治制度探析[J];东北亚论坛;2002年01期

7 冯彦君;劳动权的多重意蕴[J];当代法学;2004年02期

8 董文军;;我国《劳动合同法》中的倾斜保护与利益平衡[J];当代法学;2008年03期

9 姜列青;俄罗斯工会的演变及其在新时期的探索[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03期

10 董保华;;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基本定位[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席志国;契约自由视角下的损害赔偿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刘鹏;论俄罗斯民事诉讼法的变革[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丁海俊;私权救济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4 赵定东;市场渗透中的利益关系协调[D];吉林大学;2007年

5 燕卫华;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孙莹;俄罗斯经济转轨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7 于宏;英美法救济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刘洋;俄罗斯民主化研究(1992年以来)[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房敏;工会代表权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2 康昊天;苏联俄罗斯经济体制的演变及其历史教训[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3 黄永辉;俄罗斯政党制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江琼;两岸三地劳动基准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进;劳动基准中的公益诉讼[D];湘潭大学;2008年

6 熊正根;行政法视野下的劳动监察制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崔斌;我国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立法探讨[D];吉林大学;2010年

8 杨爽;我国工会的维权职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89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789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5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