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之竞合
发布时间:2017-09-17 07:09
本文关键词: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之竞合
【摘要】:工伤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之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生活中日渐凸显其作用,兼顾了劳动者保护与分散用人单位劳动风险之功能,对逐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具有重大意义。但与此同时,工伤保险制度与人身损害赔偿制度之间的冲突与竞合也一并呈现出来。工伤保险所奉行的“无过错责任原则” 与传统侵权损害赔偿之“归责原则”、“全面赔偿原则”、“衡平原则”等理论之间不能兼顾相融,如执着于传统理论,对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的竞合处理将会陷入理论与逻辑的混乱。笔者试从以下几个章节对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之竞合关系及相应处理模式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原因责任的工伤事故提出处理意见。 第一章着重对工伤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基本原则、工伤保险确立“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理论依据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从工伤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来探讨工伤保险制度与民事赔偿制度之间的渊源;再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理论依据、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出发,阐述工伤保险在工伤事故处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着重对工伤事故的概念、范围、性质、分类四个方面进行论述,阐明工伤事故具有双重属性,即有工伤保险性质,又具人身侵权损害性质;从工伤事故认定范围之广泛,说明由人身侵权损害引起工伤事故发生的概率较高;依据工伤事故的原因责任对其作分类,将之划分为“用人单位有因性工伤事故”与“用人单位无因性工伤事故”两种; WP=3 第三章工伤事故责任专题。包括工伤事故责任的概念、内涵、构成、责任主体、责任客体、法律关系等几个方面。归纳工伤事故责任的内涵包括“工伤保险责任”与“人身损害赔偿责任”;从“工伤保险责任”与“人身损害赔偿责任”两者之区别,强调“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在工伤事故处理中存在之必要性。“工伤保险责任”以“工伤保险待遇”为内容,“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则以“人身损害赔偿范围”为内容,两者在内容范围上呈交集状态,有同质性项目,也有属各责任范围专有的非同质性项目;工伤保险待遇会因某种原因停止或发生量上的变化,但对工伤职工的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无影响。 第四章关于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竞合关系之理论依据。分别论述关于竞合的传统理论;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因属不同法律领域,故两者之竞合属广义上的竞合;从权利人所享有的请求权角度来分析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之竞合,从而得出“请求权竞合理论”是最能涵盖此种竞合特征的结论; 第五章是对各国关于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竞合之处理模式之综述,一是介绍各国现有的四种处理模式及其理论,并对其进行利弊分析;二是对我国立法与实践作现状分析,在简单介绍我国各地不同的操作与立法现状之后,提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六章是对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竞合处理的几点设想与建议。首先,在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竞合中,应当确立“工伤保险责任优先原则”;其次,根据不同的情况,在“用人单位有因性工伤事故”与“用人单位无因性工伤事故”中需区别对待的“综合处理模式”,提出了“利益保护最大化理论”与“用人单位利益构成理论”;在“综合处理模式”中,对工伤保险责任人向侵权行为责任人的追偿权问题在两类工伤事故中的区别、运用原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人身损害赔偿与工伤保险待遇量上的对比关系进一步予以分析,在“利益保护最大化”与“利益衡平原则”之间解决矛盾与冲突。
【关键词】:工伤保险 人身损害赔偿 竞合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D922.5;D923
【目录】:
- 导 言10-12
- 第一章 工伤保险12-17
- 第一节 工伤保险制度简介12-13
- 一、 工伤保险的概念12
- 二、 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12-13
- 第二节 工伤保险无过错责任原则13-15
- 一、 无责任原则的概念13-14
- 二、 确立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理论依据14-15
- 第三节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15-17
- 第二章 工伤事故17-22
- 第一节 工伤事故概念及范围17-19
- 一、 工伤事故的概念17
- 二、 认定工伤的范围17-19
- 第二节 工伤事故的性质与分类19-22
- 一、 工伤事故的双重性质19-20
- 二、 以原因责任为标准对工伤事故进行的分类20-22
- 第三章 工伤事故责任22-38
- 第一节 工伤事故责任的概念、内涵及构成22-23
- 一、 工伤事故责任概念22
- 二、 工伤事故责任内涵22
- 三、 工伤事故责任构成22-23
- 第二节 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存在之必要性23-27
- 一、 工伤保险责任与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区别23-24
- 二、 工伤事故处理中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存在之必要24-27
- 第三节 工伤事故责任主体、客体及法律关系27-29
- 一、 工伤事故责任主体27-28
- 二、 工伤事故责任客体28
- 三、 工伤事故中的法律关系28-29
- 第四节 工伤事故责任内容29-38
- 一、 工伤保险责任内容---工伤保险待遇29-34
- 二、 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内容---人身损害赔偿范围34-36
- 三、 责任内容的交集状态36-38
- 第四章 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竞合之理论依据38-43
- 第一节 关于竞合的传统理论38-39
- 第二节 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竞合属广义竞合39-41
- 第三节 从请求权竞合理论分析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之竞合41-43
- 第五章 各国处理模式综述43-53
- 第一节 各国的处理模式及理论43-44
- 第二节 对上述处理模式的利弊分析44-48
- 第三节 我国的立法与实践现状分析48-53
- 一、 各地的实践操作48-49
- 二、 我国立法上的不同规定及存在的问题49-53
- 第六章 “综合模式”初探53-63
- 第一节 确立工伤保险责任优先原则53-54
- 一、 工伤保险制度的优点53
- 二、 工伤保险责任优先原则53-54
- 三、 工伤保险责任优先原则下的“综合模式”54
- 第二节 用人单位有因性工伤事故中的竞合处理54-58
- 一、 利益保护最大化理论55
- 二、 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统筹情况下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55-57
- 三、 用人单位有因性工伤事故中工伤保险机构的追偿权57
- 四、 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统筹情况下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57-58
- 第三节 用人单位无因性工伤事故中的竞合处理58-63
- 一、 实践中的三种意见58-59
- 二、 用人单位利益构成理论59-61
- 三、 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统筹情况下的第三人侵权责任61-62
- 四、 用人单位无因性工伤事故中工伤保险机构的追偿权62
- 五、 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统筹情况下的第三人侵权责任62-63
- 结束语63-64
- 参考文献64-65
- 后记65
【引证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亮亮;张艳;;论工伤保险赔偿与侵权赔偿的竞合[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1辑)[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雪;人身损害赔偿的法经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邓妍;第三人侵权之工伤救济模式的选择与思考[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光宇;工伤保险制度与侵权法体系之融合[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安瑞鹏;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刘宏业;雇员人身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邢永忠;工伤救济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7 黄静;论死亡赔偿[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梁艳阳;论工伤保险与侵权赔偿的关系[D];贵州大学;2008年
9 刘晨;论侵权损害赔偿与工伤保险赔偿关系问题[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卢珊珊;返聘员工因交通事故赔偿案件评析[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67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867968.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