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之立法回顾与思考
本文关键词:《劳动合同法》之立法回顾与思考
【摘要】:《劳动合同法》在市场经济深化、企业用工制度变化的背景下开始起草,在立法的过程中经历的争论主要围绕立法宗旨与价值展开。《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本质上是对劳资不平等的社会不公的一次矫正,但在实施后也因劳工标准的提高面临来自用工企业的挑战,劳务派遣成为规避企业责任的渠道。《劳动合同法》修正案也是对此挑战作出的立法回应。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
【关键词】: 劳动合同 劳工 劳工标准 立法博弈
【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E069)
【分类号】:D922.52
【正文快照】: 2007年6月29日,历经四次审议、两年多的反复酝酿和多方权衡,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高票通过《劳动合同法》,并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劳动合同法》从出台到今天,经历了立法前及实施后的争论、2009年经济萧条的冲击、2010年的工潮及“民工荒”、2012年7月《劳动合同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五常;;新劳动法的困扰[J];法制资讯;2008年10期
2 季红;穆晓军;;劳动合同法:中国寻找新的劳资平衡线[J];经济导刊;2007年08期
3 全总劳务派遣问题课题组;;当前我国劳务派遣用工现状调查[J];中国劳动;2012年05期
4 周长征;;劳务派遣的超常发展与法律再规制[J];中国劳动;2012年05期
5 王侃;;国际力量暗战中国《劳动合同法》[J];商务周刊;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镇邦;毛阳海;;基于比较优势原理的西藏农业结构转型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周淼华;;从专业化和社会分工角度分析构建小额贷款公司的必要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3 聂晶;张明林;;基于新兴古典主义分工理论的农业产业化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段海峰;周梁云;;试析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以云南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0期
5 刘培;丁森林;;转型期提高农户经济效率:分工专业化与合作组织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6 周端明;;形式化经济学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宋薇;;严复的富国策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田艳争;赵春雨;苗恩标;李飞;;安徽省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平衡性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9 孔杰;;论科举制的西传历程[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陈绪敖;;论理性官僚制及其反思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五四;;不同信息环境下价格功能的历史考察——兼论营销·博弈价格功能下的经济政策效应[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刘涛;;公诉专业化相关问题研究[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杨守涛;;公共安全管理恶性个案倒逼机制的制度反思[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叶勇;;政府流程:主题意蕴、现实检视与优化策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施戍杰;;斯密动力、国家能力与晚清近代化受挫[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葛丁纲;;用科学发展观谋划地市级农科所发展战略——以常德市农科所为例[A];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7 宋君卿;;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内在逻辑与未来趋势[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程俊;;有关教育与经济增长模型分析的综述[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孙勤;赵大地;梅洪常;;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来自沪市的经验数据[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10 何晓星;;双重合约下的农地使用制度——论中国农地的“确权确地”和“确权不确地”制度[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兴赛;虚拟经济、制度嬗变与政府规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高映红;基于核心企业的集群网络式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福庆;森林旅游投资建设战略理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罗光强;粮食大省粮食安全责任及其实现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8 李娟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主体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熊鸿军;经济转型期上海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就业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10 冯翔;商事登记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孟静;农村微型企业成长性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于婷;煤炭企业跨区域扩张风险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构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白宏博;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性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常晗;湖南省教育服务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胡湘;行政执法理念的重塑[D];湘潭大学;2009年
7 李典璋;网络背景下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尹维锋;服务型政府视野下的国税部门纳税服务模式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贺靖策;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孟立春;湖南省高等教育对本省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少青;论三重框架下的劳工标准问题[J];河北法学;2004年11期
2 朱彦,尤垒;入世与劳工标准问题研究[J];行政与法;2003年05期
3 李毅;蔡文清;;法案缺陷与劳资博弈的四点激辩[J];中国市场;2007年24期
4 ;立法的脚跟定在哪里?[J];中外企业文化;2008年05期
5 程宗璋;WT0影响下的劳工标准争端问题研究[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郭圆媛;劳工标准与贸易[J];法学杂志;2004年02期
7 杨君茹;张新国;;国际贸易中劳工标准之争的新趋向及中国的应对之策[J];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01期
8 刘铁民 ,张华俊 ,耿凤;国际核心劳工标准发展动态及其发展趋势调研报告[J];劳动保护;2002年03期
9 程宗璋;WTO影响下的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问题[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杨中旭;;劳动合同法:凸显劳动者本位[J];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富;;新《劳动合同法》与新型雇佣方式的发展[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孙为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双倍处罚之我见[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黎秀蓉;;《劳动合同法》的博弈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齐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软法”现象刍议[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肖永泼;;劳动合同法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赵春明;王丹莹;;美欧劳工标准的提出对我国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及对策[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7 ;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8 常凯;;《劳动合同法》应对还是执行[A];第四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钱祥福;;试论工会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设的途径与方法[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10 周鹏;;劳动者权利与科斯逻辑的边界——兼评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的争议[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帆;《劳动合同法》的变数猜想[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2 孙学致;正确处理劳动合同法中的公私法关系[N];吉林日报;2006年
3 丘慧慧;企业,请不要“无谓地”规避新劳动法[N];就业时报;2007年
4 邓林勇;《劳动合同法》谨防沦为法律白条[N];中国企业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郭晋晖;《劳动合同法》争论继续:谁真正代表工人利益[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6 郭晓宇;学习贯彻劳动合同法促进社会和谐[N];法制日报;2007年
7 汤璇;《劳动合同法》不是“洪水猛兽”[N];广东建设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王娇萍;争议声中形成的共同意志[N];工人日报;2007年
9 毛浓曦;陕西各级工会组织学习《劳动合同法》[N];工人日报;2007年
10 田雨 邹声文;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N];今日信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2 唐庆会;劳动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3 立花聪;《劳动合同法》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4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夏瑜杰;当代中国守法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7 王皎皎;解雇保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刘华;论国际经济活动中两类不同性质的倾销[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戴德生;国际贸易体制中的劳工标准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振兴;劳动合同法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四川中小企业员工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张伊娜;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黄凯;论劳动合同法中劳动者的违约责任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白文钦;中韩劳动合同制度比较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6 苏宁;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7 李娟;论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则[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8 李晓娟;劳动关系非标准趋势下的劳务派遣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毛东彦;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劳务派遣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李鹏;劳动合同法视野下的竞业禁止[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89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889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