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合同法》推动下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本文关键词:在《劳动合同法》推动下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合同法 劳资关系 走向 劳动者权益 用人单位 劳资双方 和谐 企业文化 劳动关系 利益平衡
【摘要】:正劳资关系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分配的各个环节,其本质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劳资关系是指劳动者与雇主在实现劳动过程中,通过反复地冲突与博弈,找到双方的利益平衡点,建立劳资双方利益平
【作者单位】: 南通大学法政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劳资关系 走向 劳动者权益 用人单位 劳资双方 和谐 企业文化 劳动关系 利益平衡
【分类号】:D922.52;F249.26
【正文快照】: 劳资关系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分配的各个环节,其本质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劳资关系是指劳动者与雇主在实现劳动过程中,通过反复地冲突与博弈,找到双方的利益平衡点,建立劳资双方利益平衡机制的经济关系。《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我国劳资关系的影响1、劳资关系得到适度平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霞;论西方劳资关系的发展趋势[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张兆陵;我们走向新辉煌[J];石油教育;2005年03期
3 周长城;西方劳资关系研究的基本问题[J];学术研究;1997年05期
4 高时良;面向新世纪的我国教育走向[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年08期
5 周新军;社会主义劳资关系问题初探[J];理论与现代化;1994年11期
6 徐淑辉;21世纪图书馆的走向[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7 李毅;蔡文清;;四审猜想[J];中国市场;2007年24期
8 周长城;加拿大劳资关系系统分析[J];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9 武凤竹;试论道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走向[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7期
10 刘献君;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走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小洪;汪水波;;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企业劳资关系问题的若干探讨(提纲)[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邱国兵;;构建和谐社会新时期背景下的劳资关系[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诗达;;完善劳动(集体)合同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4 陈诗达;;非公经济劳动关系的历史演变[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5 姚先国;赖普清;;中国劳资关系的城乡户籍差异[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四辑)[C];2005年
6 王玉柱;;构建和谐劳动(劳资)关系的机制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玲娥;;论中国现阶段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杨莉萍;;当代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动因与走向[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陈诗达;;非公经济劳资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10 韩金华;;正确认识劳资关系,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发展——基于《资本论》视角的非公有制经济劳资关系分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雁飞;劳动合同法:应对还是执行?[N];中国纺织报;2007年
2 洪厦芳;进一步建立和谐劳资关系[N];东莞日报;2008年
3 记者 赵邋婧 实习生 裴颖;贯彻《劳动合同法》 构建和谐劳资关系[N];珠海特区报;2008年
4 张艳蕊;劳动合同法利于构建和谐劳资关系[N];中国企业报;2007年
5 钟河;让新《劳动合同法》成为劳资关系“润滑剂”[N];文汇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姜艳萍 许玲然;建立更加和谐的劳资关系[N];联合日报;2008年
7 周龙;新劳资关系确立仍需实践考验[N];光明日报;2008年
8 北京市洪范广住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出版法律事务中心主任 徐波;多视角解读《劳动合同法》[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9 王力;把杭州企业的心声带到北京[N];杭州日报;2008年
10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原副主席 陈明德;构建企业和谐劳资关系[N];中国工商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蔡典维;论知识经济时代政治发展走向与政府新作用[D];山东大学;2003年
2 朱洁;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生代电影文化阐释[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光;冲突到稳定[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马永生;怨妇母题与20世纪中国小说[D];山东大学;2006年
5 齐凌云;政党、工会与阶级基础[D];复旦大学;2005年
6 叶泽川;新儒学工具性人群关系管理价值观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慧峰;职业体育劳资关系探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2 曾国文;论我国市场经济下劳资关系的法律调整[D];苏州大学;2001年
3 陶海英;论劳资关系中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4 郑钢;论我国私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劳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伊娜;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李立;我国民营企业劳资关系问题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雷云;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和谐稳定劳资关系的思考[D];清华大学;2004年
8 熊薇;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劳资关系[D];暨南大学;2006年
9 金玮;论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调节机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徐凯峗;我国当前私营企业工人遭受不公正对待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本文编号:9083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908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