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自由与劳动合同正义浅探
本文关键词:劳动合同自由与劳动合同正义浅探
【摘要】:劳动合同正义是劳动合同自由的核心,一部劳动合同自由的发展史,同样也是劳动合同正义的演进史。劳动合同消极自由与劳动合同形式正义、劳动合同积极自由与劳动合同实质正义的理论与实践表明:劳动合同积极自由与劳动合同消极自由相互包容,以此来达到劳雇双方利益的均衡,进而达到社会和国家利益的均衡时,劳动合同的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也就得到统一,劳动合同正义也就得以实现,劳动合同自由与劳动合同正义的动态的协调统一也就得以完成。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西北政法大学;
【关键词】: 劳动合同自由 劳动合同正义 协调统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安全生产法律责任研究”阶段性成果(09BFX058)
【分类号】:D922.52
【正文快照】: 劳动合同正义是劳动合同自由的核心,一部劳动合同自由的发展史,同样也是劳动合同正义的演进史。劳动合同自由与劳动合同正义是一种动态的协调统一的关系。人们崇尚、限制劳动合同自由皆是为了实现劳动合同正义。在当前全球金融、经济危机冲击劳动关系以及我国新《劳动合同法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传才,凌艳传;论缔约过程中的告知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侯国跃;;试论物权法基本原则的确定——兼评《物权法(草案)》的相关规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陈兴发;;论人权的物质依赖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章礼强,朱凡,吴清旺;创业投资组织形式抉择探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张辉;跨国公司环境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李长健;李伟;;和谐语境下农民社会保障权的法律保护[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7 朱庆育;寻求民法的体系方法——以物权追及力理论为个案[J];比较法研究;2000年02期
8 王利明;中德买卖合同制度的比较[J];比较法研究;2001年01期
9 李伟;德国新债法中的附随义务及民事责任[J];比较法研究;2004年01期
10 李伟;不安抗辩权、给付拒绝和预期违约关系的思考——以德国法为中心的考察[J];比较法研究;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建林;利益制衡机制的构架:公司治理结构的法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2 王人博;中国近代宪政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杨伟东;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黄晖;商标权利范围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李光林;企业产权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孙笑侠;程序的法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葛明珍;论权利冲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张严方;消费者保护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谢鸿飞;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黄和新;马克思所有权思想述要[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春禧;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陈运;英国法浮动财产负担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3 李敏娥;国家财政运行法治化的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刘楠祺;合伙企业破产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5 李惠阳;公司监事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王富博;合同格式条款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秦光启;一人公司人格论[D];郑州大学;2001年
8 童光法;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9 于飞;我国合伙立法体系的重构[D];郑州大学;2001年
10 曾招文;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与完善[D];厦门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9172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917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