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理解
本文关键词:对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理解
更多相关文章: 工伤保险条例 劳动保障 朝阳区 水利 北京市 交通事故 分公司 机动车 事故伤害 认定事实
【摘要】:正 【案情】原告:广东省广州市欧斯宝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北京销售分公司。被告:北京市朝阳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第三人:齐荣艳。张水利系广州市欧斯宝金属
【作者单位】: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关键词】: 工伤保险条例 劳动保障 朝阳区 水利 北京市 交通事故 分公司 机动车 事故伤害 认定事实
【分类号】:D922.55
【正文快照】: 【案情】 原告:广东省广州市欧斯宝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北京销售分公司。 被告:北京市朝阳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第三人:齐荣艳。 张水利系广州市欧斯宝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北京销售分公司(以下简称欧斯宝北京分公司)职工,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欧斯宝北京分公司亦未为张水利缴纳工伤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艺铸;高志海;;婚检引发的工伤之诉[J];中国社会保障;2005年10期
2 颜晗;;把握立法精神 贯彻落实《条例》 劳动保障部举办全国《工伤保险条例》培训班[J];中国社会保障;2003年08期
3 ;关于省级工伤保险储备金的调剂意见[J];湖南政报;2006年18期
4 ;转发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关于《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理解问题的答复函的通知[J];创业者;2006年02期
5 李娟;史本全;;《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后的工伤认定[J];山东劳动保障;2006年08期
6 向春华;;工伤认定 时不待人[J];中国社会保障;2003年10期
7 ;给领导打洗脚水摔倒受伤能否认定为工伤[J];中国社会保障;2005年11期
8 ;综合信息报道[J];创业者;2006年22期
9 ;申请工伤认定应提交三种材料[J];兵团建设;2009年04期
10 向春华;;工作时跌倒死亡 能否认定为工伤[J];劳动保护;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君清;;工伤认定程序应进行重构[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2 杨曙光;;试论行政裁量权在工伤行政确认中的适用与规范——以工伤认定中工作场所的涵义为视角[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陈小恩;;序[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4 ;以创建劳动保障诚信单位为抓手 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5 薄凤仪;;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2007年工作报告[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6 ;前言[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7 牛淑贤;;从班古拉事件看工伤事故责任的承担[A];山东体育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充分发挥企业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9 ;上海市劳动保障领域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顾与展望座谈会综述[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10 王明山;;锐意改革 开拓创新 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宇 徐博;一切漠视劳动者生命和健康权利的行为都要受到严惩[N];中国改革报;2009年
2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金丽;如何认定“上下班途中”工伤[N];中国企业报;2008年
3 记者 林侃邋通讯员 罗忠霞;南平改善老工伤人员保障机制[N];福建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刘传建 罗继飞;“非工伤认定”背后的蹊跷(上)[N];四川日报;2007年
5 张红京 梁宗敏;如何认定工伤私了协议效力[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6 谢曦;张建华调研劳动保障工作[N];广安日报;2008年
7 吴建华 李建华;“返乡潮”变“创业就业潮”[N];韶关日报;2009年
8 江维;爱心接力棒,传递十七个春秋[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9 裴睿;高新劳动保障 构筑民生堡垒 护航产业发展[N];成都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罗妮;落实工伤保险条例 保障劳动者权益[N];法治快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得志;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的劳动就业及其失业预警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李永捷;中国就业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3 林原;经济转型期中国最低工资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吴宏洛;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劳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石娟;最低工资对中国就业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沈熙;中国公共就业服务多元提供体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王飞鹏;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小英;提高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水平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徐艺萄;统筹城乡的劳动保障体系研究[D];西华大学;2012年
3 郑杰;诸城市劳动保障部门统筹城乡就业的作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于伟香;论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的扩展[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邓波;湖南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6 黄宜;欠发达地区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投资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陈华;“相对弱资本”和“绝对弱劳动”格局下的浙江劳动保障[D];浙江大学;2007年
8 韩伟明;国际劳工规则和中国劳动立法[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刘阳;辽宁省铁岭市劳动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研究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曾斯逸;我国政府主导下的劳动保障权利救济途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49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949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