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权中的财产利益的民法保护
本文关键词:人格权中的财产利益的民法保护
更多相关文章: 人格权中财产利益 类案分析 公开权 一般人格权 请求权基础
【摘要】:自然人的人格权中财产利益在民法上的法律保护这一问题的研究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因为其关乎对人格自由和人格尊严之保护,具有重大意义;随着近年来新型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对人格权中的财产利益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人格权中财产利益越来越凸显出其重大价值;同时近年来人格权中财产利益遭到侵害的案件频频发生,其法律保护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亟待保护;随着学界对人格权研究的深入,未来我国《人格权法》的立法工作也将提上议程。故而探究人格权中财产利益的保护范围与采取的保护路径,形成学术界与司法界的共识,对指导司法实践审判和未来立法工作,实有必要。本文在结构体例上由导言、主体部分和结语三块内容组成,论文的主体部分共分四个章节。其中导言对人格权中财产利益保护问题进行了界定概述和相关文献综述;第一章对我国司法实践中的相关判例进行了类型化研究和分析,总结归纳出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章从比较法上和我国不同学者的观点的角度,对人格权中财产利益法律保护的不同路径分别进行了分析;第三章分析了何种路径对我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司法实践更加具有借鉴意义;第四章对我国现行法上对这一问题法律保护的多种请求权基础及其各自优势进行了列举和分析,同时也对请求权竞合的情形进行了分析研究。导言部分首先对人格权中的财产利益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厘清,把这一概念与人格权中的其他利益进行了区分。同时明确了本文的焦点问题——对人格权中的财产性利益进行保护的范围和限度,应该通过对现行司法判例进行类型化研究和反思,来确定人格权中财产利益受保护的范围与类型,同时依据现行法律体系进行解释,探究和明晰人格权中的财产利益保护的请求权基础,以利法律的适用。通过对不同文献和理论的综述和整理,可以发现:在保护客体上,分为人格权中无财产利益和人格权中存有财产利益两大类观点;在保护的模式上,分为对人格权中的财产利益独立成权进行保护模式和统一于人格权的框架内进行保护模式以及其他保护模式三大类。同时对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也做了介绍和论述。第一章对我国法律与司法中有关人格权中财产利益的冲突与困境进行了研究,通过多种案例搜集的方法,对我国司法审判中存在的人格权中财产利益受侵害的案件进行了类型化研究。整理归纳后发现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人格权中的财产利益进行保护的案例主要可分为三类:对人格权中肖像权的财产利益的保护;对人格权中姓名权的财产利益的保护,对人格权中的其他财产利益保护。进一步研究分析后能够发现,人格权中财产利益在我国法院审判中已经逐步得到了承认,但在目前司法实践中往往仅在特定具体人格权(主要为肖像权和姓名权)中才能获得认可,且在司法实践中的请求权基础类型上一般为侵权请求权,统一于人格权中进行保护。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司法实践中对这一问题在保护范围与保护模式认识上存在差异与疑惑,各地法院往往对这些问题见解不一甚至截然相反,影响了法律适用的统一性。第二章比较法借鉴与学说争鸣。本章对比较法中人格权中财产利益保护路径进行了梳理。总体上来看,比较法上对这一问题的保护路径主要存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公开权”保护路径和以德国为代表的统一于“一般人格权”(即一元论)的保护路径。在大陆法系各国,我国台湾地区做法类似德国,而日本法上的保护方式却受到美国“公开权”保护路径的影响更深;在英美法中,英国、澳大利亚法上对人格权中财产利益的保护模式采取了独特的不正当竞争的方式进行保护。最后,基于比较法上的做法,我国学者相应地分别提出了主张将人格权中财产利益独立形成权利进行保护与坚持将人格权中财产利益作为人格权的组成部分统一进行保护两种不同的观点。后者获得了绝大多数学者和司法实务界人士的认同。第三章对比较法和各学说进行了反思及借鉴。本章首先基于前两章的内容,对学说中和比较法上存在的救济路径进行了反思,结合我国现行法体系和司法实践对这一问题的救济方式,笔者认为参考德国法之路径对我国司法实践更具借鉴价值。第四章将视角转到我国司法实践中对这一问题具体的法律保护方法,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内构建对人格权中财产利益的保护体系时,首先应当立足于现行法,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在现行法体系下通过法律解释等方法构建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不当得利请求权、无因管理请求权三种请求权基础,且对该等法条的具体构成要件和法律适用进行解释,以利实际应用,同时探讨了每种请求权作为对人格权中财产利益保护方式时各自的优势。进一步明确了在存在请求权竞合的情形下,应当由受害人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行使,使得对人格权中财产利益的民法保护能够真正落到实处。综上所述,全文以人格权中财产利益在民法上法律保护中的利益范围和路径为问题,通过对我国大量案例的类型化研究以及对各国的立法、理论学说和司法实务进行了梳理,同时结合我国立法、司法实践,提出了能够保护人格权中财产利益的多种请求权基础。期能通过文章的梳理和撰写,形成比较适应我国人格权中财产利益的救济路径。
【关键词】:人格权中财产利益 类案分析 公开权 一般人格权 请求权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13;D923
【目录】:
- 摘要2-5
- Abstract5-11
- 导言11-19
- 第一节 研究价值及意义11-12
- 第二节 焦点问题的确定12-13
- 第三节 文献综述13-17
- 一、人格权中财产性利益的保护范围13-15
- 二、人格权中财产利益的不同保护方式15-17
- 第四节 主要研究方法17-18
- 第五节 论文结构18-19
- 第一章 人格权中财产利益的司法之困19-39
- 第一节 人格权中财产利益受侵害的类型化研究19-30
- 一、对人格权中肖像权的财产利益的保护19-23
- 二、对人格权中姓名权的财产利益的保护23-25
- 三、对人格权中的其他财产利益保护25-28
- 四、总结与分析28-30
- 第二节 现行司法判决中对人格权中财产利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30-39
- 一、在保护范围与保护方式上司法审判中的差异与疑惑30-31
- 二、对人格权中财产性利益保护中相关疑难问题的分析和厘清31-39
- 第二章 比较法借鉴与学说争鸣39-47
- 第一节 比较法上的保护路径39-45
- 一、大陆法系39-43
- 二、英美法系43-45
- 第二节 我国学者对人格权中财产利益之态度45-47
- 一、主张将人格权中财产利益独立作为权利进行保护45-46
- 二、统合在人格权的总体框架内进行保护46-47
- 第三章 对比较法和各学说之反思及借鉴47-51
- 第一节、对中国现行法体系的借鉴价值。47
- 第二节、借鉴何种方式为优?47-51
- 第四章 人格权中财产利益保护的请求权基础51-65
- 第一节 侵权请求权52-60
- 一、侵权请求权对人格权中的财产利益保护的解释与适用53-56
- 二、法律后果56-58
- 三、侵权请求权对人格权中的财产利益保护方式之优势58-60
- 第二节 不当得利请求权60-61
- 一、不当得利请求权对人格权中的财产利益保护的解释与适用60
- 二、不当得利请求权对人格权中的财产利益保护方式之优势60-61
- 第三节 无因管理请求权61-62
- 一、无因管理请求权对人格权中的财产利益保护的解释与适用61-62
- 二、无因管理请求权对人格权中的财产利益保护方式之优势62
- 第四节 其他请求权基础62-63
- 第五节 各请求权竞合的情形63-65
- 结语65-66
- 参考文献66-70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0-71
- 后记71-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死者生前人格上财产利益之保护[J];法学研究;2011年02期
2 史海峰;郭瑞红;;论人格标识中的财产利益[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3 易嘉;;“明星脸”的法律考量——从肖像权财产利益的角度思考[J];重庆行政;2007年04期
4 王娜加;;论人格的财产利益及其保护[J];前沿;2009年08期
5 侯洵;侯若海;;论贿赂罪中的非财产利益[J];今日中国论坛;2012年11期
6 史海峰;郭瑞红;;浅谈人格标识中的财产利益[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7 史海峰;郭瑞红;;浅谈人格标识中的财产利益[J];保山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8 周云涛;;信用权之反思与重构[J];北方法学;2010年06期
9 L.佛德;申卫星;;附条件买卖中被分割的财产利益[J];清华法学;2005年01期
10 ;私营企业的雇员侵害本企业的财产利益也是犯罪行为[J];光彩;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道强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人民法院;法律保护的财产利益可否作为遗产处理[N];人民法院报;2014年
2 朱军华;雇员侵害独资企业财产利益也犯罪[N];中国信息报;2001年
3 蔡大宇 李 珍;偷开自己被扣押的车辆应否构成盗窃[N];人民法院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瞿灵敏;商品化人格权论纲—理论探讨与立法展望[D];山东大学;2015年
2 黄哲超;人格权中的财产利益的民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3 徐旭昶;论人格权商品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4 李俊冰;个人信息财产利益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5 刘婷;论人格权财产利益的民法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刘月;人格权财产利益的私法保护[D];山西大学;2012年
7 刘佳;人格权财产利益的保护机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曾丽;论人格特征商业利用之财产利益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何东旭;论人格权中的财产利益[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韩晓艳;死者人格标识商业利用之利益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954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095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