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之当代使命

发布时间:2018-03-15 02:14

  本文选题:知识产权 切入点:法律制度 出处:《知识产权》2015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百年的大国之争,其核心是国家创新体系之争。国家创新体系的本质只有一个:即一种科学技术长入经济增长过程之中的制度安排。今天的中国,以集中力量推动技术发明创造的模式遇到了瓶颈,必须寻找释放创新活力的新动力源。以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为主导的创新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国家主导模式下研发成果与产业化应用之间脱节的弊端,是促进科学技术长入经济增长过程之中的最佳制度安排。当代中国决策者要充分认识到,当最广泛程度上的市场主体都依赖知识产权制度而非权力寻租等手段从事竞争之时,方是创新型国家建成之日。未来的知识产权世界,必将为不同力量所主宰,影响并决定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运。要深入考察这些潜在力量,了解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制定正确的应对策略,确保知识产权系统良性运转,为释放占世界1/5人口的创造活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Abstract]:The core of the struggle for a big country in the last hundred years is that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The essence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s only one: that is, a kind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in whic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w into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rowth. The pattern of focusing on technological inventions has encountered bottlenecks,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a new source of power to release the vitality of innovation. The innovation mode led by the legal syste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drawback of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R & D achievements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 in the state-led mode. It is the best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to promo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o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rowth.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cy makers should fully realize that when the broadest market players rely on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rather than power rent-seeking and other means to engage in competition, The world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the future will be dominated by different forces, which will influence and determine the fate of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examine these potential forces in depth. Understanding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egal system, formulating correct countermeasures to ensure the benign oper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will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releasing the creative vitality of 1/5 people in the world and building an innovative country.
【作者单位】: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
【分类号】:D923.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杰;周晓艳;李勇;;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了中国企业R&D?[J];经济研究;2011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燕;《聊斋》公案狱讼小说与蒲松龄的民间关怀(续)[J];蒲松龄研究;2005年01期

2 顾元;体制与道德的背反——中国传统司法的背景及困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赵永伟;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互动——入世背景下中国法治道路模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4 高旭;;法、儒之间的政治抉择——李斯政治思想新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张光闪;;论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和农业发展——以四川省东兴区农民为调查对象[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6 董家魁;徽商衰落原因新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潘丽霞;汉代官商的形成[J];保定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8 王桂清;从“三言”“二拍”中商人入仕途径看商人的官本位意识情结[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9 魏光奇;;清代州县的“主奴集团”统治——透视“秦制”的根本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高强;清末尊黄与中国早期现代化[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2 曾明;;转移支付过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公共选择的视角[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红岩;;弘扬西柏坡精神 坚持与发展唯物史观[A];继承·创新·发展——西柏坡精神研究文集[C];2007年

4 韩东林;张琼芝;;工业企业R&D投入产出效率的省际差异及对策研究——基于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数据[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潘祥辉;;社会主义科层体制下的“传播失灵”现象考察——一种组织社会学的视角[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0)——信息全球化时代的新闻报道:中国媒体的理念、制度与技术论文集[C];2010年

6 邓宏图;;历史上的“官商”:一个经济学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2卷第3期(总第7期)[C];2003年

7 刘正山;;土地兼并的历史检视[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2期(总第24期)[C];2007年

8 张宇燕;高程;;阶级分析、产权保护与长期增长——对皮建才博士评论的回应[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1期(总第23期)[C];2006年

9 谢清果;王昀;;特权现象与媒介环境关系的历史演进脉络——从“混沌”到“制衡”的结构视角[A];2013福建省传播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张宇燕;高程;;海外白银、初始制度条件与东方世界的停滞——关于晚明中国何以“错过”经济起飞历史机遇的猜想[A];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2期(总第15期)[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许颖;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6 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汪家华;唐代长史述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蔡文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形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冯建辉;当代中国政治转型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轶欧;八旗满洲官宦世家探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潘俊;民主行政视角下提升公民参与政府决策质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王博;循吏与两汉社会[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yN臣;当代中国社会组织自治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刘海丰;儒家行政伦理思想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现代借鉴[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庞雪晨;近代云南农学书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王晶晶;清官文化的儒学渊源[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江淋淋;社会转型中公共政策信用构建的行政逻辑[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马瑞;信访制度在弱势群体利益表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任建英;清末官制改革的宪政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高帆;;什么粘住了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翅膀[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2期

2 张杰;刘志彪;郑江淮;;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省制造业企业问卷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6期

3 张杰;李克;刘志彪;;市场化转型与企业生产效率——中国的经验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1年02期

4 安同良;周绍东;皮建才;;R&D补贴对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效应[J];经济研究;2009年10期

5 余明桂;回雅甫;潘红波;;政治联系、寻租与地方政府财政补贴有效性[J];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6 李春涛;宋敏;;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活动:所有制和CEO激励的作用[J];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7 盛仕斌,徐海;要素价格扭曲的就业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1999年05期

8 朱恒鹏;;企业规模、市场力量与民营企业创新行为[J];世界经济;2006年12期

9 李平;崔喜君;刘建;;中国自主创新中研发资本投入产出绩效分析——兼论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继军;浅谈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法律制度建设问题[J];青海民族研究;2001年01期

2 李杰;论如何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许巧仙;维护民工权益的法律制度初探[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岳树梅;完善我国西部开发的法律制度探析[J];经济师;2004年10期

5 傅志鹏;试论我国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J];攀登;2005年04期

6 潘新美;;我国地方税费制度改革之法律分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7 刘次邦;李鹏;;对我国税务稽查法律制度变迁的几点反思[J];税务研究;2007年01期

8 盛学军;于朝印;;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异化语境下的法律制度重构[J];社会科学;2010年12期

9 李峰;;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法律制度的完善[J];太原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10 米良;;老挝电力业的发展及相关法律制度探析[J];学术探索;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戈华清;;西部地区土壤保护法律制度分析[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2 曾文革;王海志;田路;;论我国绿色贸易法律制度的建构和完善[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3 岳彩申;张晓东;;风险与安全的重新平衡:银行法律制度的新走向[A];金融法学家(第一辑)[C];2009年

4 史辉;;对二手车交易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艳;刘翰聪;;自然保护区法律制度探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院;吴莉婧;;中国海岛自然保护区法律制度初探[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静思;中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林珊珊;我国廉租住房法律制度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2年

3 王雯;我国慈善组织法律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4 陈颖;云南境外非政府组织准入法律制度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

5 李雅倩;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杜莉;清洁发展机制下的中国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7 张晓彬;中国廉政法律制度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4年

8 李磊;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法律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9 王姝;论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完善[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单俊丽;中国民用核能源法律制度初探[D];西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13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613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8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