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资关系中劳动者个人信息权的法律救济
本文选题:劳动者个人信息权 切入点:劳动权 出处:《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摘要】:劳动者的个人信息权是指劳动者对由用人单位收集或存储的,能够反映劳动者特征的具有可识别性的符号系统所享有的知悉、控制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其个人信息权受到用人单位知情权的制约,极易受到用人单位的侵害。劳动者的个人信息权义务主体为用人单位,内容与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或解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由此可将其归属于劳动权范畴。通过劳动权救济模式比一般私权的救济模式更能保护劳动者的个人信息权。在此框架下,确立遵循利益衡量、最小损害、倾斜保护劳动者为劳动者个人信息权救济三原则。在责任构成要件上,主要考察侵权事实、侵害后果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弱化对用人单位主观过错的要求。同时考虑到劳资双方的地位减轻劳动者的举证责任,完善行政投诉、劳动仲裁及劳动争议等多元救济途径,从实质上保障劳动者的个人信息权。
[Abstract]:The right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workers refers to the workers of the employer to collect or store, which can be enjoyed by the recognition of the symbol system can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nowledge workers, and control rights against the exclusion of others. In the labor relations workers in a weak position, the right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restricted by the employer's right the employer, vulnerable to infringement. Workers of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right obligation for employers to make the content of labor contract, is related to discharge, 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labor rights category. Through labor rights relief mode more than relief mode general privacy protection of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right workers. Under this framework, the establishment of follow the interests of the measure, minimum damage, slope protection of workers three principles for the relief workers the right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In the elements of liability, the main test Observe the infringement facts,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ringement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two, the weakening of the employer's subjective fault requirements. Considering the status of both sides of the burden of proof to reduce labor, improve the administrative complaint, labor arbitration and labor dispute diversified relief way, the protec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right of workers from the essence.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法院;
【分类号】:D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红英;黄慧;;论网络时代个人信息权的保护[J];黑龙江史志;2009年20期
2 周毅;政府信息公开的模式选择:主体结构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5年06期
3 杨宏玲,黄瑞华;信息权利的性质及其对信息立法的影响[J];科学学研究;2005年01期
4 张靖钰;;个人信息权初探[J];新疆社科论坛;2006年01期
5 张振亮;;个人信息权及其民法保护[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陈灿军;;网络信息权利的几个伦理问题[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黄倩;;关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权利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28期
8 张春春;;信息权力制约与信息权利保障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9年05期
9 李国英;;信息权利的解释功能——“人肉搜索”的法律分析工具[J];金陵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10 郭鹏;;个人信息权及其欧盟保护[J];政法学刊;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平;刘建平;赵德关;袁海勇;陈素萍;刘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立法后评估调研报告[A];2013年政府法制研究[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智慧;信息权利享有与义务履行[N];学习时报;2009年
2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杨智慧;实现信息权利平等享有的途径[N];黑龙江日报;2011年
3 法律学者、北京市海淀区人大代表 许志永;中国和印度信息公开法律比较[N];经济观察报;2008年
4 段伟文;科研伦理与信息权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杨智慧;应增强信息权利意识[N];黑龙江日报;2011年
6 张杨 张立彬;做完整的信息社会人[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本版编辑 刘文杰 本报记者 李佳鹏 实习生 尹乃潇 于菲;政府信息公开能否落到实处[N];经济参考报;2008年
8 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 方有明;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与利用[N];文汇报;2003年
9 安德鲁·普鲁兹 美国律商联讯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出版的网络化挑战[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10 记者 岳德亮 方列;限传“个人信息”是不是限制公共监督[N];经济参考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晓辉;信息权利推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张涛;个人信息权的界定及其民法保护[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06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706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