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撤回权制度的反思与重构——基于法律经济学的分析
本文选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消费者撤回权 ; 参考:《法商研究》2017年03期
【摘要】:2014年开始施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关于消费者撤回权的规定固然会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但也会带来一些低效率的意外后果,如扩大消费者追求合作剩余最大化的时间范围、诱发消费者的道德风险、对消费者的冲动性购买行为形成激励,等等。这些低效率后果的产生并非是"对消费者应当予以特殊保护"这一制度目标本身存在问题,而是对远程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工具设计上出现了偏差,它对经营者采取了集体化的惩罚范式,剥夺了经营者的抗辩权,改变了交易行动中风险的"双方预防"原则。为避免这些低效率,应将消费者的撤回权规定由强制性规范改为任意性规范,要求消费者对不合理退货的行为担责,同时将举证责任配置给经营者承担以减轻消费者的证明成本,并进一步完善消费者行使撤回权的保障机制,以此来实现自治与强制的兼顾、成本与收益的平衡。
[Abstract]:Article 25 of the new Consumer Rights and interests Protection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hich came into effect in 2014, will not only reduce the cost of consumer rights, but also bring about some unintended and inefficient consequences.Such as expanding the time range for consumers to pursue the maximization of cooperative surplus, inducing the moral hazard of consumers, encouraging the impulsive purchase behavior of consumers, and so on.The result of these inefficiencies is not that there are problems in the system objective of "giving special protection to consumers", but that there is a deviation in the design of tools for protecting consumers' rights and interests in long-distance shopping.It adopts the collectivized punishment paradigm to the operator, deprives the operator of his right of defense, and changes the principle of "both sides' prevention" of the risk in the transaction action.In order to avoid these inefficiencies, consumers' right to withdraw should be changed from a mandatory norm to a arbitrariness norm, requiring consumers to be held accountable for unreasonable returns.At the same time, the burden of proof is allocated to the operator to reduce the cost of consumer proof, an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otection mechanism of consumers' exercise of the right of withdrawal, so as to achieve the balance between autonomy and compulsion and between cost and benefit.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法学院;
【基金】: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16SFB2039)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CLS(2016)D101] 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06112017CDJSK 08XK 02)
【分类号】:D92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消费者,你享有哪些权利?[J];福建质量信息;2001年01期
2 陈志;论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杜颖;网上交易中消费者保护特则[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陈志;论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刘春有;两岸消费者保护立法比较研究[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王小明;;消费者维权的途径[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于阳春;;消费者社会责任研究初探[J];商业时代;2007年03期
8 潘昊;;试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消费者[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9 赵冬;徐瑜;;韩国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简介[J];理论界;2007年08期
10 郭广辉;;我国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变迁的经济分析[J];河北法学;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赵煊;;金融消费者保护理论研究——以零售金融产品为例[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彭涛;;基金产品零售中的金融消费者保护研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晓娜;;试论消费者协会的职能扩充[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2辑)[C];2008年
4 张晓东;;中国金融消费者保护:路径选择与制度解构[A];金融法学家(第四辑)[C];2012年
5 徐士英;沈路;;新时期消费者保护若干刍议[A];2001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1年
6 杨铁军;;消费者合同中信息均衡性实现研究——以民法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宋勤;;从淘宝网的消费者保障协议看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4辑)[C];2011年
8 张小玲;杨晓晴;;论网购中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的困境与出路[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9 张明福;;浅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法律责任制度的完善[A];纪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十周年有奖征文获奖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锁凌燕;金融消费者保护重在形成合力[N];中国保险报;2010年
2 张炜;银行业消费者保护亟待加强[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3 ;什么是消费者保护?[N];中国质量报;2001年
4 赛迪网;网络购物存在隐患 消费者应增强防范意识 [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5 张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N];宁波日报;2008年
6 锦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市消费者协会会长 刘洋;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N];锦州日报;2008年
7 孙颖;消费者的权利与责任[N];法制日报;2009年
8 本报驻东京记者 张超;日本:让消费者与商家之间形成良性互信[N];法制日报;2011年
9 吴景明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 项目负责人;重视消费促发展 立法还需再完善[N];中国商报;2011年
10 纪瑞朴 赵新;借鉴国际经验 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N];金融时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许云;产品适合性、侵权和场外金融衍生产品消费者保护[D];山东大学;2016年
2 孙颖;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李闫哲;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刘晓娜;金融消费者保护对金融包容影响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5 曲一帆;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李沛;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阳春;消费者社会责任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2 石小磊;我国银行业消费者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3 唐浩铭;金融消费者保护立法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讷;消费者概念的建构与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5 沈列;消费者反悔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6 叶卓;我国消费者协会公益诉讼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7 朱春鹏;消费者反悔权制度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8 王亚青;消费者反悔权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9 宁尚书;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探析[D];兰州大学;2015年
10 杨晓娟;我国消费者团体诉讼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319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731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