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从新百伦案看我国商标侵权赔偿原则的司法适用

发布时间:2018-04-12 23:03

  本文选题:商标侵权 + 损害赔偿 ; 参考:《知识产权》2015年10期


【摘要】:在商标侵权诉讼中,因为权利人举证困难等原因,全面赔偿这一确定损害赔偿数额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难以适用,而作为补充性原则的法定赔偿被滥用。人民法院应当充分运用证据规则,坚持全面赔偿原则,查明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侵权人获利,考虑商标的无形财产属性以及权利人难以举证对计算损害赔偿的影响,建立法定赔偿的量化标准体系,使侵权赔偿数额的认定达到加强保护商标权的效果。
[Abstract]:In trademark infringement litigation, due to the difficulty of the right owner to prove, the basic principle of determining the amount of damages is difficult to apply in practice, and the legal compensation, as a supplementary principle, is abused.The people's court shall make full use of the rules of evidence,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comprehensive compensation, find out the actual loss of the right holder or the profit of the infringer, consider the intangible property attribute of the trademark and the impact of the difficulty of the right holder o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damage compensation,Establish the quantitative standard system of legal compensation, so that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amount of tort compensation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trademark rights effect.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广州知识产权法院;
【分类号】:D923.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广良;;举证妨碍规则在知识产权诉讼中的适用问题研究[J];法律适用;2008年07期

2 唐力;谷佳杰;;论知识产权诉讼中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J];法学评论;2014年02期

3 罗莉;;论惩罚性赔偿在知识产权法中的引进及实施[J];法学;2014年04期

4 吴汉东;;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的过错责任推定与赔偿数额认定——以举证责任规则为视角[J];法学评论;2014年05期

5 徐聪颖;;我国商标权法定赔偿的现状及反思[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6 夏芬;叶薛之;;以完善司法证据制度为视角谈商标侵权损害赔偿问题[J];中华商标;2015年06期

7 王正泽;;商标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运作及完善[J];商品与质量;2011年S3期

8 占善刚;;证明妨害论——以德国法为中心的考察[J];中国法学;2010年03期

9 张泽吾;;举证妨碍规则在赔偿确定阶段的适用及其限制——兼评新《商标法》第63条第2款[J];知识产权;2013年11期

10 陈晓艳;程春华;;商标侵权民事责任承担的举证责任分配及证明要求——以新商标法的规定为考察范围[J];知识产权;2014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学军;;从“抽象证明责任”到“具体举证责任”——德、日民事证据法研究的实践转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法学家;2012年02期

2 胡学军;;举证妨碍救济制度的重构[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3 于鹏;;民事诉讼证明妨碍救济与制裁比较研究[J];法律适用;2013年12期

4 熊德中;;论不当得利证明责任规范适用混乱之矫正[J];法治论坛;2013年03期

5 胡学军;;具体举证责任视角下举证妨碍理论与制度的重构[J];证据科学;2013年06期

6 包冰锋;;实体与程序之调和:证明妨碍的客观要件探究[J];证据科学;2013年06期

7 罗莉;;论惩罚性赔偿在知识产权法中的引进及实施[J];法学;2014年04期

8 袁锋;;浏览器自带网络广告屏蔽功能的竞争法责任研究[J];电子知识产权;2014年07期

9 李燕;韩赤风;;实用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研究——兼评我国《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改[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8期

10 袁锋;;浏览器自带网络广告屏蔽功能的竞争法责任研究[J];研究生法学;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献雅;;劳动争议诉讼中的证明妨碍问题研究——兼评《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相关规定[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鹏;民事诉讼证明妨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李轩;反思与重构:民事诉讼第一审普通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包冰锋;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郭振兰;网络不正当竞争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5 杨冰;劳动争议诉讼证明责任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6 胡巧绒;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7 黎淑兰;著作权归属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8 赵虎;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9 李玲玲;中国农业知识产权绩效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10 曹博;论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非罪化[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恩正;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杨丽;行政诉讼证明妨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林宁烨;计算机软件版权侵权诉讼的证据问题[D];厦门大学;2009年

4 徐文静;医疗侵权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5 张彬;论证明妨碍在医疗诉讼中的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6 何诘弥;亲子关系确认诉讼的证明妨碍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7 李燕;论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8 纪孟含;中美专利侵权民事救济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9 陈桂生;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证据规则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10 马鸣原;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利明;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3年05期

2 赵秉志,许成磊;侵犯注册商标权犯罪问题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范晓波;;商标侵权损害赔偿问题研究——对“家家”商标侵权纠纷案的思考[J];电子知识产权;2006年06期

4 蒋志培;TRIPS肯定的知识产权侵权赔偿的归责原则和赔偿原则[J];法律适用;2000年10期

5 曹刚;简论知识产权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问题[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1年07期

6 周根才;高毅龙;;知识产权侵权救济中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J];法律适用;2008年12期

7 叶金强;;论过错程度对侵权构成及效果之影响[J];法商研究;2009年03期

8 赵钢;;仓促的修订 局部的完善——对《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的初步解读[J];法学评论;2008年01期

9 赵钢;;“能动司法”之正确理解与科学践行——以民事司法为视角的解析[J];法学评论;2011年02期

10 王利明;民事证据规则司法解释若干问题研究[J];法学;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家永;;法院为何不支持我的损害赔偿请求?[J];学问;2003年02期

2 ;通信线与电力线共杆架设导致损害赔偿案[J];大众用电;2004年11期

3 李振举,蔺长明,王占江;免疫失败损害赔偿承担的法律思考[J];中国动物检疫;2005年08期

4 张继青;;损害赔偿的新视角[J];南都学坛;2006年05期

5 盛皓;;王某、孙某诉某市急救中心未尽急救义务损害赔偿案[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李国海;;论反垄断法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李俊峰;;垄断损害赔偿倍率问题研究——兼论我国反垄断法草案的相关制度选择[J];比较法研究;2007年04期

8 田振洪;;唐律中的畜产与损害赔偿[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丛淑娟;康成杰;;论反垄断法的损害赔偿[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2期

10 邹钢;;采矿损害赔偿的若干法律问题以煤矿采空区为视角[J];法律适用;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莹;;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中的垫付责任[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2 周莹;;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中的垫付责任[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3 徐威;;浅谈建设工程损害赔偿的范围[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4 贺富强;赵明;;房屋建设工程对相邻房屋损害赔偿中若干问题的探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5 赵晓飞;;国外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对我国损害赔偿立法的影响[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6 王蓓;;由后福岛时代看中国核损害赔偿财务保证制度的发展[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0册(核情报(含计算机技术)分卷、核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分卷)[C];2011年

7 樊成玮;;对人身权损害赔偿几个问题的探讨[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8 罗丽;;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以日本新损害赔偿论为中心[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9 朱树英;曹文衔;;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在建设工程质量损害赔偿中的法律责任[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10 金晓;;关于确定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问题的探讨[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第二部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学蕊;核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应尽早建立[N];中国能源报;2011年

2 吕松涛;婚姻纠纷中的损害赔偿[N];检察日报;2001年

3 查坤元 李根发;审理老年人损害赔偿案应更新理念[N];江苏经济报;2003年

4 ;损害赔偿范围与数额的确定[N];中华合作时报;2014年

5 李根发 戴根法;怎么审理老年人损害赔偿案[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明盛华;离婚了,,谁有权要求损害赔偿?[N];检察日报;2002年

7 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 王春民;日本核事故损害赔偿原则及指针[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汪性国;婚内私生子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N];江苏经济报;2012年

9 徐智渊 刘传勇;对通奸行为能否要求损害赔偿[N];江苏经济报;2004年

10 王立飞 王德勇;离婚案件“过错损害赔偿”的适用[N];江苏经济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侯雪;刑事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殷悦;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王亚男;外派船员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4 夏琳;英美法上精神痛苦损害赔偿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姜茹娇;国际私法中损害赔偿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吴继刚;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朱玛;侵害知识产权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8 林位强;医疗事故的认定与损害赔偿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丁海俊;私权救济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雷;论损害赔偿中的损益相抵规则[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郑晓萍;产品损害赔偿基金制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潘芝雯;论存活机会丧失的损害赔偿[D];南京大学;2011年

4 顾慧;反垄断法中损害赔偿构成要件之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简娟;反垄断法损害赔偿的法经济学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6 刘海生;《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损害赔偿计算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王栋;侵害生命权之损害赔偿范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克冲;我国环境污染致人损害赔偿立法完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9 安娜;核损害赔偿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10 张秀玲;夫妻间损害赔偿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41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741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d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