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正当性之批判解读——以利益冲突为基本视角
本文选题:知识产权 + 正当性 ; 参考:《法学杂志》2015年08期
【摘要】:劳动财产权理论并没有解释为何必须以财产权的方式来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原因,实际上成为既有财产权制度的一种辩护和说明;人格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著作权的正当性,但却很难说明专利权和商标权的正当性;经验证据的缺乏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运行现实说明了对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功利主义解读是不可靠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在相应利益冲突的推动下逐渐形成,实际上牵涉到创造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等多方主体的利益主张。我们可以从历史的维度和实践的维度来说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存在根据。
[Abstract]:The theory of labor property rights does not explain why the interests of workers must be protected by the way of property rights, and in fact, it has become a kind of defense and explanation of the existing property rights system, and personality theory to a certain extent explains the legitimacy of copyright.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explain the legitimacy of patent right and trademark right, the lack of empirical evidence and the operation realit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egal system show that the utilitarian interpret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egal system is unreliable.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legal system is gradually formed under the impetus of the corresponding conflicts of interest, which actually involves the interests of the creators, operators and consumers. We can explain the existe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egal system from the historical dimension and the practical dimension.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3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TJFX13-003) 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校内青年项目(编号:NKQ1120)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冯晓青;“增加价值”论:知识产权正当性的一种认知模式[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1期
2 朱理;;财产权劳动学说与知识产权——劳动学说能够为知识产权提供正当性吗?[J];科技与法律;2006年02期
3 易继明;评财产权劳动学说[J];法学研究;2000年03期
4 曹新明;知识产权法哲学理论反思——以重构知识产权制度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6期
5 谢小平,王忠民;利益冲突的制度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李琛;质疑知识产权之“人格财产一体性”[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晓青;;劳动理论视野中的若干知识产权理论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周杰;;福利国家语境下的“新财产权”理论与相关制度实践分析[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3 程艳;;版权扩张及版权正当性的反思[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范并思;;通过立法平衡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利用——为图书馆学的立场辩护[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6年02期
5 谭九生;;网络环境中著作人身权转让之合理性探讨[J];图书与情报;2007年03期
6 庄善洁;;权利弱化与利益分享:重构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图书馆信息共享利益平衡新理论[J];图书与情报;2008年05期
7 冯晓青;“劳动值得”理论:知识产权的一种认知模式[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张丹丹;马哲;;商品化权的正当性论析——基于财产权劳动学说的思考[J];当代法学;2009年03期
9 伍媛媛;;浅析洛克的“财产权”理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10 李扬;;商标法中在先权利的知识产权法解释[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廖丽;;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问题反思与重构——以和谐世界理念为视角[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2 黄姝;;沉默是“金”?——论标准中的专利默示许可[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C];2011年
3 丁长艳;;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转型研究[A];全面深化改革与现代国家治理——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鹏;论传播技术发展视野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D];吉林大学;2011年
2 周琼;论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的事实及相关基础[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孟奇勋;开放式创新条件下的专利集中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邹琳;英国专利制度发展史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5 张明;农民权利保护视野下的土地征收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勇;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及制度创新[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7 于微;马克思劳动论题的历史解读[D];吉林大学;2012年
8 王海燕;私有财产权限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李琼;冲突的构成及其边界[D];上海大学;2005年
10 杨延超;作品精神权利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鹤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未来模式[D];湘潭大学;2010年
2 周彦;非法作品著作权保护相关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继胜;文化产业发展中制度创新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4 沈菁;知识产权的反垄断法律规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黄照亮;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金振江;我国植物新品种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张李军;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刘绍华;传统知识特别权利保护制度构建浅探[D];暨南大学;2011年
9 王木蕾;物权债权二元体系的困境与出路[D];暨南大学;2011年
10 谈园;论数字环境下的版权扩张[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实,赵人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J];经济研究;1999年04期
2 梁慧星;电视节目预告表的法律保护与利益衡量[J];法学研究;1995年02期
3 易继明;评财产权劳动学说[J];法学研究;2000年03期
4 吴汉东;无形财产权的若干理论问题[J];法学研究;1997年04期
5 刘春田;知识财产权解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清亮;邓小平的人格理论与人格魅力[J];理论建设;1997年02期
2 陈楚佳;;唯物史观的人格理论初探[J];东岳论丛;1984年03期
3 唐立山;;青少年创新素质养成的接受机制[J];当代青年研究;2007年05期
4 冯晓青;知识产权的人格理论研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胡学相;许承余;;转型时期人格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引入与推进[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王志捷;早期儒家人格理论及其现代价值[J];新视野;1997年05期
7 刘艳娟;;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视阈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世纪桥;2012年07期
8 杨孝,汪晓娟;罗杰斯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比较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孙贵林;;论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批判[J];法制与社会;2011年06期
10 夏宗素,,翟中东;试析矫正人格理论[J];现代法学;199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宋广文;;人格理论:从精神分析到人本主义[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叶映华;;领导者内隐人格理论及对绩效评估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章志光;季慎英;王广才;;个人在班级集体中的地位及其对品德影响的心理分析[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4 胡佳磊;;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关系综述[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系 杨荣华;人格单元关系模型为人格理论提供框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何星亮;文化与人格理论[N];中国民族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毕重增;自信人格理论的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佳;基于人格理论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13年
2 许路;人格理论认识和军校科技人员的人格测试分析与管理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3 孙贵林;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的伦理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4 范明静;叶适的人格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毅;皮尔斯的人格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杨贺男;文艺复兴启蒙精神与我国现代人格塑造[D];黑龙江大学;2006年
7 郑士民;中国传统理想人格及其现代重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8 邓杨慧;人际关系、内隐人格理论和培训方式对大学生就业效能感提高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成志;论知识产权的法哲学基础[D];安徽大学;2014年
10 鄢琦;走向利益分享的知识产权[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98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798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