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自然债务的体系构成:形成、性质与效力

发布时间:2018-04-27 03:03

  本文选题:自然债务 + 法律债务 ; 参考:《法学家》2015年03期


【摘要】:自然债务的外延应当从本国实定法和概念功能两个角度入手予以合理界定。从发生原因上看,自然债务包括法定自然债务和意定自然债务,而赌债等形态则不构成自然债务。性质上看,自然债务既不属于民法中的"非债",也不属于法外空间,而是一种法律上的民事债务。自然债务的效力体系可以缺乏强制执行力作为推论的出发点展开:静态效力上,自然债务同时也欠缺私力救济力,且自然债权无法作为主动债权而有效主张抵销;动态效力上,自然债务受履行障碍法规制的限度取决于第二性给付义务的目的;自然债务的履行与履行允诺在必要时受债权撤销权和代位权的限制;自然债权在债之保全制度中受行使和效果的限制。
[Abstract]:The extension of natural debt should be reasonably def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domestic real law and conceptual func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causes, natural debt includes legal natural debt and contingent natural debt, while gambling debt does not constitute natural debt. In nature, natural debt is neither a "non-debt" nor an extra-legal space in civil law, but a kind of civil debt in law. The effectiveness system of natural debt can be carried out without enforcement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inference: in static effect, natural debt also lacks private relief, and natural creditor's rights can not be effectively set off as active claims. The limita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of the obstacle to performance of natural debt depends on the purpose of the second obligation to pay, and the performance and performance of the natural debt are restricted by the right of cancellation and subrogation when necessary; Natural creditor's rights are restricted by their exercise and effect in the system of debt preservation.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分类号】:D92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雪忠;;自然之债的要义与范围[J];东方法学;2013年06期

2 覃远春;;民法自然债五题略议[J];河北法学;2010年01期

3 覃远春;;论自然债的民法债属性[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4 季桥龙;莫殖强;;自然债务法律问题探讨——兼论和谐社会下的法律与道德[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5 李锡鹤;;法律债,还是人情债?——自然债性质探讨[J];人大法律评论;2013年01期

6 李永军;;自然之债源流考评[J];中国法学;2011年06期

7 谢鸿飞;;论创设法律关系的意图:法律介入社会生活的限度[J];环球法律评论;2012年03期

8 邓发明;;浅论自然债务[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9 陈信勇;;自然债与无名身份协议视角下的生育纠纷[J];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3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4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5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6 周开宁;;契约精神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程乃胜;;论法制现代化研究中的历史哲学研究范式[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8 章礼强;汪文珍;;市民社会、(市)民法及其构建论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王谋寅;;对中国成文法起源问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马特;;人格权与宪法基本权关系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玉苗;;大学章程法律性质考察[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杨光;傅文魁;;刑事和解与公诉权[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郭云忠;;检察权谦抑性的法理基础[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王国龙;;由语言追问法律的意义[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5 朱富强;;协调和监督两类功能的角色变化与法律的未来发展——兼论法律的本质功能及其现实异化[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郝建臻;;干部作风建设的法理学解读[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百灵;;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解读[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邢鸿飞;徐金海;;水权及相关范畴研究[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张晓光;;关于逻辑学功能定位的思考:兼谈逻辑学与素质教育[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金承光;;两种不同意义的“法律逻辑学”[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8 金道铭;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娄永;论违约金的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佳蓉;论债权人撤销权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冯国亮;债权人撤销权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余暮;医疗纠纷中的侵权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夏路;论医疗损害责任归责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长旭;略论当事人在权利瑕疵担保中的主观过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程鹏;对加害给付制度的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鸽;合同法定解除损害赔偿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晨超;论我国刑事司法判例模式的建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邹其燕;论债务不履行的损害赔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2 张平华;;君子协定的法律分析[J];比较法研究;2006年06期

3 杨立新;朱巍;;论戏谑行为及其民事法律后果——兼论戏谑行为与悬赏广告的区别[J];当代法学;2008年03期

4 左卫民,谢鸿飞;论民事程序选择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5 崔吉子;教会奉献金与自然债务——韩国宗教赠与纠纷案评析[J];法学;2004年06期

6 金眉;;婚外同居关系的补偿[J];法学;2010年12期

7 赵平;论自然债务[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8 孟祥秀,张鹏;试论自然债务[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朱晓U,

本文编号:18088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8088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6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