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役权的功能泛化与本质复归
本文选题:地役权 + 地方性 ; 参考:《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摘要】:地役权概念被滥用是当今学术环境下法律概念被滥用的典型之一。地役权概念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地方性的法律概念,有其确定的法教义学意义并应恪守作为私法权利的规范意旨。不宜将基于比较法研究发现的、局部特征类似于地役权的多种异质规则全部归结于地役权范畴,从而使得这一私法概念膨胀为横跨公私法的万能法律工具。当前较为迫切的学术任务,是给地役权瘦身,尤其是要清除"公共地役权"这一似是而非的学术概念造成的地役权虚胖现象,让地役权回归其本质。
[Abstract]:The abuse of the concept of easement is one of the typical cases of abuse of the concept of law in the present academic environment. In fact, the concept of easement is a local legal concept, which has certain legal doctrinal significance and should abide by the normative intention as a right of private law. It is not appropriate to attribute the heterogeneous rules similar to easement to the category of easement, which makes the concept of private law expand into a universal legal tool across public and private law. At present, the urgent academic task is to reduce the body of easement, especially to eliminate the phenomenon caused by the specious academic concept of "public easement", and to let easement return to its essence.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物债二分下的中间权利状态研究”(14BFX171)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我国不同法域的地役权制度研究”(10YJA820127)
【分类号】:D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林旭霞;王芳;;历史风貌建筑的权利保护与限制——以公共地役权为解决方案[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马新彦;美国衡平法上的地役权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3 曹树青;;环境地役权探究[J];科技与法律;2006年04期
4 王明远;;天然气开发与土地利用:法律权利的冲突和协调[J];清华法学;2010年01期
5 郑冠宇;;地役权的现代化[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汤长极;;对公共地役权立法的建议[J];中国土地;2006年12期
7 肖泽晟;;公物的二元产权结构——公共地役权及其设立的视角[J];浙江学刊;2008年04期
8 沈海虹;;美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地役权制度[J];中外建筑;2006年02期
9 孙鹏;徐银波;;社会变迁与地役权的现代化[J];现代法学;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志如;;两条道路如何抉择?——对《变法、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文的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姜柏生;;患者隐私权保护中的权利冲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陈克军;;合同债权性质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马春元;;所有权概念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5 方新军;;对我国合同法第402、403条的评说——关于两大法系代理理论差异的再思考[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6 张守文;经济法学方法论问题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姚辉;;论民事法律渊源的扩张[J];北方法学;2008年01期
8 朱良好;;考夫曼类推理论论略[J];北方法学;2009年02期
9 李凤章;张秀全;;土地所有权立法之反思:透过历史的映照[J];北方法学;2009年02期
10 张小平;;法律经济学的普通法语境及其在大陆法系背景下的应用前景[J];北方法学;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道刚;;论法律解释的“历史性”问题[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2 王红军;;由建福宫事件谈“公物”视角下的文物建筑权利结构[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3 冯克乃;;利益均衡理论及其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4 邱秋;唐士梅;;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性质辨析[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纯兵;;试从利益衡平角度谈建立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的法律制度[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崔姗姗;期海明;;从设立环境保护地役权的角度浅谈对森林资源的保护[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曹晓如;;论税法解释的目标与原则[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朱静;;困境与完善:信息可分割性原则的司法审查——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2条为研究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瑞钦;;利益衡量方法在行政审判中之运用——以行政确认违法判决为例[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陈锐;;论法律推理的一致性[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银晓丹;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8 郑启福;中国合会法律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丁玉海;法经济学理性主义的逻辑与历史分析及其启发[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孙妍;当代中国物权法基本问题的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对外转让程序限制二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智敏;论我国现行立法下动产附合制度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席晓鸣;论刑民交错现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维;商标侵权认定中的混淆可能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小龙;自然债的类型化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范登殿;合同诈骗罪中“合同”概念之解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汪志敏;民事欺诈法律调整的冲突与协调[D];苏州大学;2010年
8 闻以军;遗失物法律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李志琴;论健全我国的水权交易制度[D];江南大学;2010年
10 徐增有;无名合同及其法律适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树青;;生态地役权探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9期
2 李安刚,张龙;土地公有制度下的地役权问题探讨[J];当代法学;2002年01期
3 肖军;;论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损失补偿对象[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崔建远;;地役权的解释论[J];法学杂志;2009年02期
5 张迪,颜国强;美国农业保护地役权购买计划概述及对我国的借鉴[J];国土资源情报;2004年08期
6 周训芳;;论林地地役权[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李锴;徐凌;;论我国林地地役权制度的完善[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8 易继明;周琼;;论具有人格利益的财产[J];法学研究;2008年01期
9 崔建远,晓坤;矿业权基本问题探讨[J];法学研究;1998年04期
10 李飞;地役权适用范围及内部权利结构[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丽群;张东祥;朱锦;;地役权价值评估的探讨[J];理论导报;2009年06期
2 陈思;;对我国地役权立法的几点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年20期
3 唐孝辉;阿荣;;草原地役权制度之实践价值[J];前沿;2011年23期
4 李建;;探究地役权的本质[J];鸡西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5 孙鹏;徐银波;;社会变迁与地役权的现代化[J];现代法学;2013年03期
6 黄永忠;地役权的概念分析[J];法学天地;1997年06期
7 张鹤;;澳门地役权取得方式的思考及借鉴[J];政法论丛;2013年05期
8 黄炳荣;解通;;论我国地役权制度的完善[J];学理论;2014年02期
9 程宗璋;关于我国创设地役权制度的若干思考[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10 刘海鸥;地役权探析[J];河北法学;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耿卓;;乡村地役权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命运[A];2009年民商法学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陈娟;李世平;;浅议地役权权属调查与登记[A];2013年度江苏省测绘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崔姗姗;期海明;;从设立环境保护地役权的角度浅谈对森林资源的保护[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王伯文;;“枯木逢春”:地役权保障机制的反思、展望与创立——以民事、行政同步推进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吴一博;;自然资源安全风险防范的地役权制度回应——环境保护地役权制度的构建[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6 李晓斌;;创设地役权制度的现实意义思考[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7 吴玺;沈志刚;;相邻权与地役权[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8 郭惠;;《意大利民法典》与其罗马法渊源比较——以寻找大陆法系财产法中的日耳曼因素为中心[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司法制度的变革[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师安宁;地役权流转与消灭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8年
2 袭燕燕 (作者单位: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用地役权制度解决矿业用地[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3 陈丽平;首次在法律中规定地役权制度设立地役权应当采取书面形式[N];法制日报;2007年
4 陈建祥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国土资源局);如何评估地役权价格?[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5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师安宁;地役权的设立与运行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8年
6 安徽省阜阳市国土资源局颍州分局地籍科 唐利红;地役权登记三部曲[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7 ;怎样办理地役权登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8 陈媛媛;应以地役权维护眺望权[N];中国环境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杜海岚;视线被挡从此可主张“眺望权”[N];法制日报;2005年
10 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 郑美珍;石油管线地下通过权与设定地役权[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遐桢;物权法定下地役权的困惑[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唐孝辉;我国自然资源保护地役权制度构建[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顺荣;地役权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2 刘冰;地役权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刘丽娜;论地役权之取得[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张月芝;论我国地役权的设定与消灭[D];贵州大学;2009年
5 汪雪峰;公共地役权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俊斌;我国地役权制度之构建[D];山西大学;2006年
7 刘新红;我国地役权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8 伍静;地役权立法价值及其制度构造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张长江;地役权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潘丽娟;我国地役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19114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911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