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凶宅买卖的效果构造

发布时间:2019-03-19 21:15
【摘要】:凶宅应被界定为发生过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房屋。在制定相关法规时,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可根据信息重要性、披露可能性、期待合理性及信赖紧密度四个要素判断是否应告知凶宅信息。对于凶宅买卖合同,买受人可援引关于欺诈或者重大误解的规定撤销合同。房屋内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属于瑕疵,出卖人应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因出卖人缔约前违反告知义务,应负缔约过失责任。买受人可撤销合同并主张缔约过失责任;若维持合同效力,则瑕疵担保责任可排他适用。对于房屋系凶宅这一情况,应有条件地承认房屋居间人的调查义务。当房屋居间人违反告知或未尽调查义务时,如果其与出卖人存在共同故意,则买受人可选择主张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如果房屋居间人存在过失,则仅负违约责任。
[Abstract]:A mansion should be defined as a house in which an unusual death has occurred. In making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unless otherwise agreed by the parties, we can judge whether to inform the villain according to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formation, the possibility of disclosure, the rationality of expectation and the density of trust. In the case of a mansion contract, the buyer may invoke provisions on fraud or major misunderstanding to revoke the contract. Abnormal death in the house is a defect, the seller should assume the liability for the defect guarantee. The seller shall be liable for breach of the obligation of notification before contracting. The buyer may revoke the contract and claim liability for negligence in contracting; if the contract is maintained, the liability for warranty for defects may be exclusive. In the case of a house being a villain, the duty of investigation of the moderator should be recognized in a conditional manner. The buyer may choose to claim the liability for breach of contract or tort if the house broker violates the duty of informing or failing to fulfill the duty of investigation, and if the intermediary person of the house is negligent, he will only be liable for breach of contract, if there is a common intention between the house broker and the seller, the buyer may choose to claim liability for breach of contract or tort.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6CFX05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6M591804)
【分类号】:D92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明;缔约过失责任的研究[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2 赵鹏飞;论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规制[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张锦生,李宝昌;论缔约过失责任及适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4 吴卫星;;缔约过失责任新论[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1期

5 邵良玲;浅议缔约过失责任[J];乡镇经济;2001年06期

6 相里秋梅;论缔约过失责任[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7 罗秀兰,刘湘琛;缔约过失责任的界定[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9期

8 龙文利;浅析缔约过失责任[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9 黄烨;对缔约过失责任的理性反思和立法探讨[J];经济师;2003年10期

10 谭良;浅论缔约过失责任[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梅;;浅论缔约过失责任[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2 王冕;;论缔约过失责任在司法实践中的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杨垠红;;中国内地与台湾地区有关缔约过失责任之比较:兼谈中国内地缔约过失责任的完善[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民商法的变革[C];2003年

4 陈永福;;论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范围[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2辑)[C];2008年

5 陈源;;浅析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范围[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3辑)[C];2007年

6 杨悦;;缔约过失责任与我国司法实践[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7 李智弘;;政三府采购第人适用缔约过失责任探究[A];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政府采购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关景新;张军江;;电子商务缔约过失责任问题研究[A];中华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知识产权论坛暨2001年年会集[C];2001年

9 关景欣;张军江;;电子商务缔约过失责任问题研究[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唐孝成;;缔约过失责任浅析[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3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军;缔约过失责任的界定[N];人民法院报;2000年

2 王辉宇;正确认定缔约过失责任之我见[N];江苏法制报;2005年

3 倪礼祥;浅谈缔约过失责任[N];江苏经济报;2003年

4 夏华;浅析缔约过失责任[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5 冯建平;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特征及其适用探讨[N];人民法院报;2000年

6 北塘法院 徐戍徽;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解与适用[N];江苏经济报;2010年

7 余瑶瑶;对缔约过失责任的思考[N];江苏经济报;2011年

8 赵明扬;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基础[N];江苏经济报;2011年

9 徐冬然;缔约过失责任构成要件分析[N];江苏法制报;2013年

10 徐冬然;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N];江苏经济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静涛;论缔约过失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傅浩;论缔约过失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张梅梅;论缔约过失责任[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4 朱璇;论缔约过失责任的立法局限及完善[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姚强;论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范围[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6 孙静;缔约过失责任之司法实践[D];复旦大学;2013年

7 方诚;论缔约过失责任[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8 张忠辉;论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9 陈文培;论缔约过失责任中的纯经济损失[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10 刘秀;缔约过失责任探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4439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4439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a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