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我国专利创造性判定中的整体性评审与模型构造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21 17:30
【摘要】:专利创造性判断过程中引入客观性因素,落实整体评价原则,使得专利创造性判断的结果更趋真实地反映人类科技的进步,并且使判断结果具有相对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是专利法及专利制度的应有之义。创造性判断中的整体性原则是适应创造性客体系统性内在需要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创造性判断客观化的内在构成部分与重要保障机制。基于我国专利判断实践案例的实证研究显示,区别技术特征效果、常规试验能力等因素是重要的判别点,并据此构造了创造性判断模型。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patent creative judgment, the objective factor is introduced, the principle of the whole evaluation is implemented, the result of the patent creative judgment more truly reflects the progress of the hum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judgment result has the relative repeatability and the stability, It is the right of the patent law and the patent system. The integrity principle in the creative judgmen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adapt to the systemic internal needs of the creative object, and is an internal component and an important safeguard mechanism for realizing the objective of the creative judgment. Based on the empirical study of our country's patent judgment practice case, it is important to distinguish the technical feature effect and the conventional test ability, and the creative judgment model is constructed accordingly.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信息服务与信息交易法律制度研究”(13&ZD17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国际专利制度的同族专利行为及其态势研究”(71103067)的成果
【分类号】:D923.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胜生;张仁杰;王大鹏;唐华东;;TRIZ理论在专利创造性判断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知识产权;2012年01期

2 石必胜;;论专利创造性判断的客观化[J];科技与法律;2012年02期

3 和育东;方慧聪;;专利创造性客观化问题研究[J];知识产权;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阳;;专利的非显而易见性判断——对美国最高法院Teleflex案判决的解析[J];北方法学;2008年02期

2 彭亮;张凡;刘艳萍;方婷;;从实质审查过程分析专利创造性的客观化[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1年11期

3 方婷;刘艳萍;张凡;彭亮;;简析实用新型和发明创造性标准的区别[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2年01期

4 关俭科;;专利创造性判断之客观标准评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向莉;;浅谈专利政策中应如何把握创造性标准[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3年07期

6 张慧颖;金笑非;;应用专利信息的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5年02期

7 陈立兵;;浅谈发明专利审查中对创造性尺度的把握[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5年03期

8 唐恒;李绍飞;朱宇;;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专利质量影响因素——基于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14年09期

9 宋河发;穆荣平;陈芳;张思重;李振兴;;基于中国发明专利数据的专利质量测度研究[J];科研管理;2014年11期

10 周璐;朱雪忠;;基于专利质量控制的审查与无效制度协同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喻学兵;;考虑创造性审查实践的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的撰写[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二部分)[C];2011年

2 邱军;;专利创造性判断中的技术启示[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二部分)[C];2011年

3 何伦健;唐国政;;美国专利制度中的非显而易见性判断及其对我国创造性审查的启示——解读美国联邦最高法院Teleflex诉KSR案的判决[A];专利法研究(2007)[C];2008年

4 方慧聪;;KSR案与美国专利审查指南的最新修改[A];专利法研究(2007)[C];2008年

5 詹远光;张宁;苏敏;唐志勇;孔德明;;从一个案例看创造性相关法条之间审查标准的一致性把握[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二部分[C];2013年

6 张大海;;从区别特征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谈创造性的判断[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二部分[C];2013年

7 孙平;韩冰;;对创造性判断中“显著的进步”的思考[A];专利法研究(2012)[C];2013年

8 张旭;;从创造性在美国的发展历程看其判断标准的客观化[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第一部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金泳锋;高技术产业专利态势与绩效及专利风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罗以洪;TRIZ集成创新方法的系统结构及设计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刘运华;产业结构化视野下的专利权经济价值分析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4 曾铁山;我国专利政策的功能与结构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郑旋律;专利审查高速路后续申请审查质量控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6 冯涛;国家干预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学秀;美国非显而易见性判断标准及对我国的启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志进;论基因专利的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曾柳;美国专利创造性判断的调整及对我国的启示[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阳敏;专利间接侵权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钟芸;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标准适用创造性要件的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6 谢晓鸿;技术性知识创新的专利保护研究[D];华侨大学;2008年

7 向莉;美国专利保护趋势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方慧聪;专利创造性判断的客观化之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程旭辉;商业方法专利创造性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殷道飞;从发明专利授权标准的演化看专利制度面临的挑战[D];苏州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玉敏;;论我国专利保护的现状和对策[J];科技信息;2010年26期

2 严继东;展望二十一世纪──谈我国专利制度改革大趋势[J];四川图书馆学报;1995年01期

3 张晓敏,李文祥;试论我国专利保护中的权利用尽与平行进口[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4 柳福东,朱雪忠;“一国两制”下我国专利涉外保护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与法律;1998年02期

5 李璐;;我国专利保护的现状与对策[J];北京观察;2005年12期

6 马彦;;对我国专利重复授权的法律思考[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4期

7 杨异;李芳芳;;完善我国专利联营法律体系的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白丽;;对我国专利重复授权问题的法律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9期

9 周卿;;加强我国专利保护力度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8年33期

10 易玉;刘冰;;我国专利收益权制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俞风雷;;我国专利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3年

2 毛昊;;我国专利代理行业的回顾与展望——兼论代理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及政策建议[A];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暨学术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文希凯;;发展和完善专利制度是科技兴国的需要——我国专利立法和修改的回顾与思考[A];专利法研究(1998)[C];1998年

4 ;前言[A];专利法研究(1993)[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康;我国专利复审和无效宣告请求实现电子化[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龙予倩;我国专利期限制度及其适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2 孙鑫;我国专利制度效率的立法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谢欢;我国专利充分公开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04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504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3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