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从实践到理论:我国商标俗称保护规则研究——兼评美国“公众使用”规则

发布时间:2019-11-21 17:48
【摘要】:在同时涉及元商标权人1、第三方主体2、社会公众多方利益的商标俗称、简称、昵称、译名等纠纷中,相关利益的归属及分配问题在司法实践中颇有争议。为协调商标法中"制造商激励"与"消费者保护"两大价值目标的冲突,我国近来由商标"主动使用"论转向了"被动使用"论,美国司法实务则创造了"公众使用"规则。然而,对我国而言,"被动使用"论实不可取,美国公众使用规则仅有些许参考价值。实际上,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仍是商誉、识别性和显著性等问题。唯有拨开迷雾,探究俗称保护的本质、正当性和必要性,才能合理界定我国商标俗称的保护范围和条件,在此基础上探寻与我国传统商标法理论及现行立法和谐融洽的裁判规则。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高荣林;;商标权产生的第三种方式——社会公众的使用[J];中华商标;2012年06期

2 董慧娟;;澳大利亚Barefoot案对商标“使用”含义的突破及引发的思考[J];电子知识产权;2011年05期

3 陶安安;;论美国商标俗称司法实践中的公众使用规则[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李琛;;对“商标俗称”恶意注册案的程序法思考[J];知识产权;2010年05期

5 邓宏光;;为商标被动使用行为正名[J];知识产权;2011年07期

6 黄汇;谢申文;;驳商标被动使用保护论[J];知识产权;2012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艳;商标俗称保护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重远;;美国职务发明制度演进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熊静;;论我国专利权请求权制度的完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3 崔立红;;P2P技术相关版权侵权问题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4 阳平;;论商标的创造性[J];中华商标;2006年03期

5 彭学龙;张奕峰;;“蓝色风暴”考量“反向混淆”[J];中华商标;2006年11期

6 宋慧献;;商标保护与艺术表达自由——评“Barbie(芭比)”玩具商标侵权纠纷案[J];中华商标;2007年03期

7 姜海洋;;角色商品化的商标法保护[J];中华商标;2007年08期

8 祝建军;;美国对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的规制[J];中华商标;2008年12期

9 蒋利玮;;商标个案审查评析[J];中华商标;2009年10期

10 熊英;吕少罕;;对他人注册商标的合理使用[J];中华商标;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建强;;职权分离模式下我国专利侵权与确权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问题研究[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2 李菊丹;;美国植物发明专利保护实践及其启示[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3 朱慧;;复制技术变迁与版权制度的产生和变革——版权制度利益均衡的调整[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于洋;吴锦宇;;浅析美国337条款实施机制之演进及发展趋势[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李胜兰;麦景琦;;专利立法保护与司法保护对我国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研究[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胡嘉倩;;现有技术抗辩在专利侵权案件中的适用[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一部分)[C];2011年

7 符正平;常路;;企业集群环境下专利保护的制度选择[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8 赵正洋;赵红;;品牌混淆:一个法学范畴的延伸[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闫文军;;从有关美国判例看专利产品“修理”与“再造”的区分[A];专利法研究(2004)[C];2005年

10 姚兵兵;;谈一种产品多项专利侵权案件中赔偿责任的确定[A];专利法研究(2005)[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晓宁;商标权限制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鄢显俊;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D];云南大学;2010年

4 阮思宇;论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徐鹏;论传播技术发展视野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D];吉林大学;2011年

6 郭湫君;企业专利侵权诉讼预警机制与应对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刘雪凤;知识产权全球治理视角下NGO功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于海防;数据电文民事法律制度基本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鲁春晓;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产业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蒋虹;论商号及其法律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黄旭春;论孤儿作品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镭;商标反向混淆侵权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源;专利间接侵权理论在我国适用空间的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戴彬;演绎作品著作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何笃丰;论版权权利穷竭[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周如庆;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郑先彬;版权法下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制度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汉政;我国旅游业知识产权保护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陈娉婷;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叶璇;;商标权客体是商标所承载的商誉——兼谈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J];中华商标;2007年02期

2 宋慧献;;商标保护与艺术表达自由——评“Barbie(芭比)”玩具商标侵权纠纷案[J];中华商标;2007年03期

3 汪正;;此“不良影响”非彼“不良影响”——关于“其他不良影响”禁用条款及诚实信用原则[J];中华商标;2007年03期

4 焦新伟;;《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权保护比较[J];中华商标;2009年01期

5 郭修申;;以“实际使用”为核心构建商标保护制度[J];中华商标;2009年10期

6 李静冰;;外文商标的中译或简称被抢注的法律困境[J];中华商标;2010年01期

7 祝建军;;注册商标所有权是否有俗称之衍生权利——评“巴黎之花”商标侵权纠纷案[J];中华商标;2010年06期

8 刘书琼;;如何认定《商标法》第31条中的商标“使用”——兼评“陆虎”商标纠纷案[J];中华商标;2011年08期

9 袁博;;商标俗称的法律保护途径——“索爱”商标争议案评析[J];中华商标;2012年05期

10 高荣林;;商标权产生的第三种方式——社会公众的使用[J];中华商标;2012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文静;论商标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叶峗葆;商标先用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马世艳;反不正当竞争法上的商标权益保护[D];吉林大学;2005年

4 杨晓玲;反不正当竞争法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作用[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5 孔丽鸿;论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的作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阳春;;消费者社会责任研究初探[J];商业时代;2007年03期

2 潘昊;;试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消费者[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3 赵冬;徐瑜;;韩国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简介[J];理论界;2007年08期

4 郭广辉;;我国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变迁的经济分析[J];河北法学;2008年01期

5 郭新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试点与推行[J];中国金融;2011年11期

6 姜欣欣;;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西安模式”[J];西部金融;2011年06期

7 施京京;;新加坡消费者保护新条例生效[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1年07期

8 张漫雪;;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制度建议[J];经济导刊;2011年06期

9 李江鸿;;完善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以英美立法改革为鉴[J];中国金融;2011年19期

10 马其家;;美国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及其启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一项长期工程[A];诚信·维权论坛文集[C];2004年

2 赵煊;;金融消费者保护理论研究——以零售金融产品为例[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彭涛;;基金产品零售中的金融消费者保护研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A];纪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十周年有奖征文获奖文集[C];2004年

5 杨亚云;;浅谈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完善[A];西安市工商局碑林分局、西安市碑林区工商学会2004年度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4年

6 李晓娜;;试论消费者协会的职能扩充[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2辑)[C];2008年

7 张晓东;;中国金融消费者保护:路径选择与制度解构[A];金融法学家(第四辑)[C];2012年

8 岳彩申;张晓东;;后金融危机时代消费者保护与金融监管制度改革的新取向——以英美国家近年来的金融监管立法为例[A];金融法学家(第二辑)[C];2010年

9 戎素云;;政府规制与我国市场消费者保护的实现[A];“商业改革与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衡水老白干杯”征文颁奖活动论文集[C];2010年

10 严宇;;政府的伙伴:新型消费者协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为消费者撑起一片洁净的天空[N];中国工商报;2004年

2 赵芳;农村消费者心中的“四最”[N];山西经济日报;2003年

3 张学福 张云萍;浅谈消费者协会在保护消费者工作中的作用[N];赤峰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李秀玲;四成消费者遭遇严重侵权[N];工人日报;2007年

5 丁静;消费者的“精神需求”谁来保护?[N];经济参考报;2007年

6 尚军;欧盟实施新消费者战略[N];人民日报;2007年

7 记者 任震宇;消费维权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任震宇;调查篇:消费者心声(上)[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寇亚琴;商家如何善待消费者[N];中国花卉报;2007年

10 沈莉;消费者碰到经营者有理还矮三分[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海;欧盟消费者保护政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孙颖;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李闫哲;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赵煊;金融消费者保护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刘晓娜;金融消费者保护对金融包容影响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6 曲一帆;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李沛;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姚飞;中国保险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张家友;知情购假:诱惑与排斥视角下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10 王勤;基于消费者保护的金融监管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继波;金融消费者保护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张婷婷;论欧盟信贷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姜旭;消费者反悔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慧;消费者撤回权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方信;消费者信用法律制度[D];重庆大学;2007年

6 吴琛;消费者反悔权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肖煜炜;在线消费者反悔权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8 丁辰;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消费者保护立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9 富瑶;我国消费者反悔权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玛尔哈巴;论我国消费者反悔权制度的设立[D];新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64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564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6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