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预期违约制度的司法适用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92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学龙;朱笑颜;;两大法系合同法在预期违约制度上存在差异的原因初探[J];财经政法资讯;2001年02期
2 熊昱涵;;浅谈合同法中的预期违约制度[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年04期
3 焦辰;;国际贸易中预期违约制度认识与实践[J];中国中小企业;2019年07期
4 徐泽平;;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预期违约制度[J];法制博览;2018年13期
5 余杨洋;;浅析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J];法制博览;2017年04期
6 耿昊天;;中英合同法预期违约制度司法实践中的若干问题解析[J];法制博览;2017年05期
7 杨依楠;;试论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预期违约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7年10期
8 郭玮奇;;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预期违约制度[J];法制博览;2017年09期
9 张梓恒;;预期违约制度与不安抗辨权的比较研究[J];法制博览;2017年19期
10 耿昊天;;对预期违约制度存在必要性的几点思考[J];知识文库;201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海峰;;对《合同法》中预期违约制度的若干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3辑)[C];2006年
2 秦小娟;;简析我国《合同法》上之预期违约制度[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3 吴清旺;;论我国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4 程祺;;小议不安抗辩权[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山西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汪渊智;民法典合同编应重构预期违约制度[N];人民法院报;2019年
2 曹立志;浅议预期违约制度[N];江苏法制报;2014年
3 吴宗华;浅谈合同法上的预期违约制度[N];江苏经济报;2009年
4 高欣;预期违约制度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N];宁波日报;2009年
5 高欣;通过案例看预期违约制度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N];国际商报;2008年
6 蒋 琼 高兰英;完善我国预期违约制度之探讨[N];人民法院报;2002年
7 马 骞;讲究效益是预期违约制度之精髓[N];人民法院报;2004年
8 刘彤燕;浅谈我国合同法中预期违约制度的若干问题[N];金融时报;2005年
9 单良;从一起租赁合同纠纷案看预期违约制度的适用[N];广西政法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瑶;论我国预期违约制度的司法适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2 郁树岭;我国预期违约制度立法完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3 陈思彤;CISG中预期违约制度在国际贸易实践中的问题探究[D];浙江大学;2018年
4 齐峰;《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中预期违约制度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5 戴舒;完善我国预期违约制度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4年
6 李亚苏;论预期违约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7 孔祥征;我国预期违约制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8 于媛媛;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9 王艳;预期违约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10 郭莉娟;预期违约制度的法律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129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712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