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效率违约规则在我国合同法中的适用
【学位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D92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建华;;效率违约理论纳入《合同法》的可行性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3年06期
2 赖忠孝;;外贸业务中效率违约理论的合理运用[J];对外经贸实务;2012年11期
3 崔文佳;;商品房“断供”的性质分析——以效率违约理论为视角[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12期
4 刘东洲;;效率违约理论的法经济学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10期
5 王艳丽;戴枫;;效率违约理论述评——拿来、批判或是选择性吸收?[J];学海;2008年03期
6 孙良国;赵梓晴;;效率违约理论的价值冲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5期
7 孙良国;;效率违约理论研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05期
8 杨志利;;效率违约理论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02期
9 杨艳;;以“退房潮”现象为例对效率违约理论的批判[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5年04期
10 胡蓉;;关于效率违约理论的理解[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钟奇江;效率违约理论的价值考量及其借鉴[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滕骥;效率违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陈路;效率违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婷;论效率违约规则在我国合同法中的适用[D];西北政法大学;2019年
2 武琼;合同法110条“履行费用过高”的适用情形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8年
3 李天楠;效率违约理论分析[D];暨南大学;2017年
4 彭凉恩;论美国司法实践对效率违约理论的态度[D];南京大学;2017年
5 邹宗;效率违约理论移植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王甜;论效率违约理论适用的限制[D];河北大学;2013年
7 付敏;效率违约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8 王罡;效率违约理论在我国司法审判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0年
9 张蓉;英美法之效率违约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志青;效率违约理论的缺陷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14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814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