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论效率违约规则在我国合同法中的适用

发布时间:2020-09-08 09:49
   自1997年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中文译本在国内出版,以及叶林教授的《违约责任及其比较研究》一书中论述效率违约理论以来,我国陆续有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效率违约理论。与其他国家一样,我国对待效率违约理论的态度总体上呈现两大阵营,支持派和反对派。在此,笔者试从效率违约理论的法理与产生背景,来评价与分析该理论在我国合同法当中存在的阻碍,由此剖析该理论对我国司法实践的借鉴价值。本文从以下方面进行论证分析:首先是效率违约理论基础及发展,旨在明确该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法理基础和基本内容;接着是关于效率违约理论的相关争议及其分析,通过分析得出我国应用效率违约理论的障碍和解决对策,以此来说明该理论是否真正适合我国的法律土壤;然后分析效率违约理论在大陆法系国家应用的现状,从德国,法国,日本等几个主要的大陆法系国家对效率违约理论的态度,得出对实际履行这一制度的再思考。进而归纳出,我们国家应该如何借鉴、引入效率违约规则;进一步通过对效率违约规则在我国适用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得出效率违约有其自身的理论,经济和法律价值;由此说明效率违约规则在中国适用的可行性,通过这一部分表明中国的法律土壤适合这一理论的发展,并且解决该理论产生的违约救济的损害赔偿规则如何在我国进行合理的适用。最后提出如何在我国应用效率违约理论的建议,通过这些可行性建议,以期对我国司法实践起到完善作用。
【学位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D92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建华;;效率违约理论纳入《合同法》的可行性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3年06期

2 赖忠孝;;外贸业务中效率违约理论的合理运用[J];对外经贸实务;2012年11期

3 崔文佳;;商品房“断供”的性质分析——以效率违约理论为视角[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12期

4 刘东洲;;效率违约理论的法经济学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10期

5 王艳丽;戴枫;;效率违约理论述评——拿来、批判或是选择性吸收?[J];学海;2008年03期

6 孙良国;赵梓晴;;效率违约理论的价值冲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5期

7 孙良国;;效率违约理论研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05期

8 杨志利;;效率违约理论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02期

9 杨艳;;以“退房潮”现象为例对效率违约理论的批判[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5年04期

10 胡蓉;;关于效率违约理论的理解[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钟奇江;效率违约理论的价值考量及其借鉴[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滕骥;效率违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陈路;效率违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婷;论效率违约规则在我国合同法中的适用[D];西北政法大学;2019年

2 武琼;合同法110条“履行费用过高”的适用情形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8年

3 李天楠;效率违约理论分析[D];暨南大学;2017年

4 彭凉恩;论美国司法实践对效率违约理论的态度[D];南京大学;2017年

5 邹宗;效率违约理论移植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王甜;论效率违约理论适用的限制[D];河北大学;2013年

7 付敏;效率违约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8 王罡;效率违约理论在我国司法审判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0年

9 张蓉;英美法之效率违约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志青;效率违约理论的缺陷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14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814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4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