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自然债务的效力

发布时间:2020-10-26 04:56
   自然债务起源于罗马法,与法定债务的概念对应,它的产生与万民法的出现有很大的关联。现代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大多继承了自然债务的概念,并在法律中都有具体规定。自然债务作为一种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被学者们讨论多年,这个概念在我国却被忽视。我国诉讼时效较世界大部分国家规定的短,且国民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较为薄弱,这就使我国出现了大批量的超过诉讼时效的自然债务。目前我国对自然债务的法律保护并不能满足种类多样的自然债务。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自然债务与其他类似制度加以区分,并对比较典型的自然债务类型的效力进行了分析。第一部分是自然债务的涵义。主要对自然债务的不同定义加以阐释,分析道德升华说和法律贬低说,并区分赠与、不当得利等制度。并对自然债务以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第二部分是对自然债务与法定债务的权能的对比分析,并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对几种自然债务的效力加以分析。第三部分是对我国自然债务类型与大陆法系国家的对比,并阐述了自然债务在我国民事立法体系中的重要性。
【学位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2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自然债务的涵义
    (一) 自然债务的历史起源
    (二) 自然债务的界定
        1.自然债务是债
        2.自然债务与赠与的区别
        3.自然债务与不当得利的区别
    (二) 关于“自然债务”的学说观点及定义
        1.自然债务的法律义务贬降说与道德升华说
        2.自然债务的定义
二、自然债务的效力分析
    (一) 自然债务在理论上的类型划分
    (二) 实践中的自然债务各类型下的效力
        1.违反法律规定的债务的效力
        2.不受法律保护的债务的效力
            (1) 打赌之债
            (2) 超过法定利息的债务
        3.法律债务转化为自然债务的效力
            (1) 破产程序中未获清偿的债务
            (2) 超过诉讼时效债务的效力
        4.无法定义务而给付的债务
            (1) 因婚姻居间而约定的报酬的效力
            (2) 限定继承的债务的效力
    (二) 自然债务在特殊情形下的效力
        1.债务人或第三人为自然债务设定担保的后果
        2.自然债务在履行过程中是否可以抵销
        3.自然债务是否可以转让
三、自然债务的效力对我国民法体系的影响
    (一) 自然债务在我国民法体系中确立的必要性
    (二) 我国民法体系中关于自然债务的立法现状
    (三) 关于自然债务的效力的立法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著作类
    论文类
    论文集
    学术论文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灵信;;锐意竞争创新[J];广东金融;1987年07期

2 白菲莱;关于公司为他人债务担保弊端的思考[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肖广萍;;担保事项的会计处理及审计[J];发展;2009年03期

4 刘建国;沈云良;;次级债务担保凭证的风险特征研究——基于企业债券的视角[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贾玉杰;孙宇;;企业债务担保的会计风险控制[J];辽宁经济;2005年10期

6 张士建,张彪;企业债务担保的会计风险及其处理[J];时代财会;2002年06期

7 杨扬;;债务担保文献综述[J];会计师;2014年05期

8 周润;;集团公司如何避开“担保陷阱”[J];经济师;2006年04期

9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破产企业债务担保连带责任解决办法的通知[J];河北政报;1995年11期

10 李建红;;第三人允诺债务加入的认定[J];法律适用(司法案例);2017年1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婷婷;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胡光辉;地方政府性债务危机预警及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英杰;自然债务的效力[D];内蒙古大学;2018年

2 穆芳芳;秦汉债务担保现象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3 金徐珩;债务加入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4 陆婷;基于债务担保能力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5 陈阳;我国债务担保证券信用评级依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565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8565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c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