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APP标识的商标侵权认定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7 22:09
   自2014年的“为为网”商标侵权案发生后,APP标识的商标侵权类纠纷案件开始增多,如何认定APP标识的性质一直是困扰司法审判实务中的难题。目前学界对该类商标侵权认定问题的研究并不深入,司法实务中法院一般依据商标法第57条及相关的司法解释进行裁判,即首先认定APP经营者的上传行为是否构成商标性使用,其次是认定该使用是否会造成相关公众混淆。然而在认定中由于对APP标识类商标侵权认定标准不统一,出现了同类型案件却产生不同的判决结果的现象。文章在对相关案例与法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商标侵权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国家司法实践的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APP标识商标侵权认定的完善建议。首先,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五年来APP标识商标侵权类案件共计45件,通过对案例的统计梳理,就现行司法裁判中此类案件出现的问题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APP标识经营者的服务范围难以界定;二是APP标识的商标侵权认定标准不统一。其次,对于APP标识经营者的服务范围的认定,在评析了 APP性质的服务论、商品论及服务与商品结合论后,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APP按照服务用途进行类型化分析,进而根据不同的类型对APP标识经营者的服务范围进行认定。对于APP标识商标侵权的认定,在明确“混淆”是商标侵权认定的核心要素的前提下,结合商标法第57条第二项的规定,借鉴欧盟与美国的立法与司法实践,明确APP标识商标侵权认定的考量因素。即近似性并非是混淆可能性的唯一考量因素,除此外还要考量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被控侵权人的使用意图、消费者注意程度等因素。在具体进行商标近似比对时,确立APP标识商标近似的比对方法,并分析了不同类型的APP标识商标侵权案件的具体认定。最后,文章提出应当完善对混淆可能性与近似性关系的解读,从立法层面明确商标近似认定时主要部分比对方法的适用范围。从行政层面完善APP经营者备案制度,同时提高应用商店的审查义务,限制应用商店避风港制度使用的条件。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D923.4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四) 创新之处
一、APP标识的法律属性
    (一) APP标识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标识
    (二) APP标识中显著性部分具有商标属性
        1. 功能描述型
        2. 表征品牌型
        3. 创意型
        4. 混合型
二、APP标识商标侵权司法裁判的现状
    (一) APP标识商标侵权的实证考察
        1. 案例统计要素
        2. 结果分析
    (二) APP标识商标侵权认定司法困境
        1. APP标识经营者的服务范围类似难以界定
        2. APP标识的商标侵权认定标准不统一
三、APP标识经营者的服务范围的认定
    (一) 依交易对象进行类型化认定
    (二) 依据服务功能进行类型化认定
    (三) 对APP性质类型化分析的评析
四、APP标识商标侵权的构成要件
    (一) 商标性使用的认定
        1. 商标性使用的含义
        2. 商标性使用的构成要件
    (二) 混淆可能性的认定
        1. 混淆可能性与近似性的关系的澄清
        2. APP标识案件中混淆可能性的认定
五、APP标识商标侵权的类型化分析
    (一) 未注册的APP标识的商标侵权
        1. 表现形式
        2. 侵权认定
    (二) 已注册的APP标识的商标侵权
        1. 表现形式
        2. 侵权认定
六、APP标识商标侵权的规制
    (一) 完善相关制度
        1. 正确解读混淆可能性与近似的关系
        2. 确立商标近似认定中主要部分比对方法的适用范围
    (二) 细化责任范围
        1. 完善APP经营者备案制度
        2. 限制应用商店避风港制度使用的条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池欣欣;;论位置商标的特点及保护[J];中华商标;2019年02期

2 方强;;谨防商标被抢注[J];大众理财顾问;2019年04期

3 方强;;市场未动,商标先行[J];大众理财顾问;2019年04期

4 郑志仙;詹治国;李萍;;乡村振兴中的商标保护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年33期

5 李玉香;;著名商标保护的屏障──商标“反淡化”理论的探索[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6 汪超;;声音商标的法律保护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07期

7 唐琦;;商标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J];中华商标;2018年09期

8 郑馨蕊;;浅谈江西省“中华老字号”商标保护[J];智富时代;2018年11期

9 仓丰;;如何区别地标商标和地标产品?[J];东北之窗;2017年08期

10 王克玉;;废止“著名商标”的必要性[J];中国民商;2017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金妧淳;中韩商标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彭欢燕;商标国际私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魏森;论商标的淡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李东海;商标权边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5 黄晖;商标权利范围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李小武;商标反淡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杰;商标作为“元标识”使用的性质认定[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2 刘雪;APP标识的商标侵权认定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3 许贝贝;地名商标正当使用的司法认定[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4 张长安;吉林省中药商标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9年

5 吕浩宇;基于实例区分的商标检索方法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

6 薛苏珍;商标先用权制度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9年

7 靳璇;商标侵权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8 薛婷月;商标恶意注册行为的判断与规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9 高健;论商标合理使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9年

10 陈栋;中美商标混淆可能性认定因素的比较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59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859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b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